化学核心素养下提高乡村高中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2023-11-29 19:02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苏红兵
天津教育 2023年29期
关键词:碳酸氢钠碳酸钠受教育者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苏红兵

化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创新,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生动性,突出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农村高中教师,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培养农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通过概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把握新课程发展标准,探究出提高乡村化学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化学课程重在实践,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操作,这对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教学理念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有效融合单元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同时,新课程注重分析受教育者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科学提升受教育者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学科素养的目标。因此,农村高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教育思想,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积极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课程与化学核心素养基本概述

(一)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新时代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化学课程的重要性,阐述了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设置了更高的标准,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把握新课改的基本需要,科学推进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从宏观的概念来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与素养能力,包括创新的思维品质、综合认知思维以及道德观念等,这些综合因素能够助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正是这五个部分构成了素养的基本内涵,成为发展学科能力的关键要素,对提高学生化学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现代化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科学把握人才培育需求,创新学科课程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素养培育相结合,持续推进化学教学科学开展。

(二)新课程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产物,其“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目标的创新。新课程从素养能力、品格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出发,对课程目标进行全面革新,增强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体验感,注重学生化学能力与素养的培育。其二,教学身份的转变。新课程转变了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科创精神与开拓性思维。其三,评价的创新。新课程将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增强教学评价的互动性与探讨性,全面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与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一)提高学科创造能力

培养学科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认知水平,引导受教育者深入了解课程内在的知识内涵,从而全面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意识。在农村高中化学课堂中,科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受教育者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探究,从而培养自身的观察意识与分析能力,真正提高农村学子的综合学习水平。

(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的培育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对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教学资源有限,思维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定式,而教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学科学习思维,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启发,构建创造性的学习思想,让学生主动发现新知,推动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

(三)增强学习的实践转化

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有着学科的专业性特征,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实用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化学课程内容,增强化学知识的实践转化。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增强理论学习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中了解化学知识与现象,通过化学实践活动掌握化学技术,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三、乡村高中化学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发展理念,对教师的“教”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标准。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了学生主体性的激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增强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现代教育的视角来看,受教育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实施对象,也是呈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主体。因此,新课程开展的首要原则便是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受教育者自主发展的角度入手,全面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受教育者的基本学习需要,不断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是独立的,具备差异化的认知特点,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中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能力。而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科学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正确认识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正确看待受教育者之间的差别,开展差异性的教学引导,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性的教学内容能够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多样化的学科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精神。

(三)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突出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细节与过程的科学规划是基础工作,只有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效率,才能满足新课改的基本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把握课时主题,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将具体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落实到位,通过优化与完善评价形式,及时推进课程教学创新。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会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展开民主性的教学设计,从而让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凸显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增强新课程教学的科学性。

四、化学核心素养下提高乡村高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完善准备工作,把握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农村高中化学教师要想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应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深入掌握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根据课程内容有序推进现代化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深入了解化学学科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

首先,教师要科学把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乡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根据课时主题科学把握教学方向,合理选择施教方法,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例如,在开展《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可以根据哪些特性给物质分类、从物质的分类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化学知识”等问题,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驱动性教学过程,把握课时主题,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规划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自然性与生成性,更好地顺应学生自主发展需要。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确保教学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增强实践体验。例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中的“物质的转化”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预习,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学习素材,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发展学习思维,建立物质转化思想。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热情

科学搭建情境化教学情境,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现实生活是学生最熟悉的,借助生活构建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个环节。

例如,在开展《物质的分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事例入手搭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会产生一些化学垃圾,而垃圾在填埋的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我们如何给这些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分类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物质的分类,把握物质分类的内在特点,并深入探究化学分类的基本形式,从而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拓展学生学习深度。

(三)开展分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的差异性会更加明显,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发展特点,需要教师科学把握差异性特征,结合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设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四)利用“互联网+”丰富与创新课程教学

农村地区的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专业的化学知识缺乏理解与认知,仅依靠书不能有效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核心素养。与此同时,农村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可能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无法有效推进实验教学。因此,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学习空间,将化学实验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让传统的化学实验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科学。

例如,在开展《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搜集“化学能与热能”的讲解视频作为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能与热能在我国工业、微探测、国防、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学应用,加深学生对化学能的科学认知,逐渐拓宽学生知识学习范围。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教学平台资源,带领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产生。最后,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实验,开展数字化与智能网络实验,利用科学技术突破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学习能力。

(五)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高中化学课程重在实验,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前提,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例如,在开展《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市售天然苏打水入手,展示市售天然苏打水的成分是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培养其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探究,组织学生根据教材要求,以分组实验的方式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等。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市售天然苏打水一样均呈现碱性。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给出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和天然苏打水的pH值,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天然苏打水的pH值更接近碳酸氢钠溶液,因此,天然苏打水中的苏打更有可能是指碳酸氢钠。最后,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教师展示了论文图片资料,指出市售天然苏打水的苏打就是小苏打,也就是碳酸氢钠。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分组的定性实验,到教师给出定量数据,再到查找文献资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采取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同质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慢。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播放数字化实验视频,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探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多数教师只是演示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实验,而对碳酸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很少进行实验验证。乡村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如向半瓶可乐中加入碳酸钠固体,发现可乐瓶明显瘪了,从而得出结论:碳酸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用身边的碳酸饮料和碳酸钠进行实验,学生能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从而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开展新课程教学对发展学生学科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握素养培养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系统学习新课改的理论依据,找寻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猜你喜欢
碳酸氢钠碳酸钠受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药物水杨酸钠与5%碳酸氢钠耳静脉注射治疗猪风湿性后肢瘫痪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
碳酸钠制备单晶硅绒面的研究
ADC发泡剂尾渣回收碳酸钠的工艺研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过程热效应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