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容 陈月阳 曹玉婷
摘要: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很强的实效性,在内容方面有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等;在方法上表现为传统与创新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灌输与启发相统一、严格与宽松相统一。借鉴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承民族传统美德;紧密结合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重视社会各方合力,构建立体化教育生态圈;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这得益于新加坡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加坡政府极为重视培养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致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价值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高于一切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在学校、家庭、职场中不断增强民主法治观念、爱国主义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使其成为新加坡全体公民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此外,新加坡将儒家文化所倡导的 “八德”视为全社会所推崇的道德准则,这也是公务员的行为指南。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秉持 “技术上倚重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的信念,[1]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学文化中的正向因素,以抵御西方文化的精神殖民。借鉴新加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注重传统儒家文化教育
在新加坡,弘扬东方文化价值观的最重要途径就是积极继承和发扬传统儒家文化。通过儒家文化润泽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增强全体公民的国家认同,实现民族团结。儒家伦理课在新加坡学校很常见,其教学内容以 “八德”为核心,旨在培养具备尊重、关爱、正直、和谐、坚毅与责任感的学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厚植东方文化价值观,使其成为合格的 “新加坡人”。新加坡的儒学舍弃了传统儒学中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之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理念相适应。此外,新加坡能够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创新,如从 “敬业乐群”一词中提炼出 “群育”教育目标,旨在培养人的道德品格、社交能力和团队凝聚力等。
(二)注重共同价值观教育
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和多元文化汇集的国度,文化脉络中凝聚着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与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实际相结合提炼出了涵盖五大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2]这些内容体现了各种族之间、各阶层之间利益的兼容与和谐共存,強调 “新加坡人”的概念。这样的价值观念不仅是一种精神纽带,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压舱石,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同时又拥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能够连接各个民族和阶层。通过对全体公民进行 “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奏响民族、宗教、社会阶层、国内外同胞等关系的和谐曲,最大限度地汇聚团结奋斗的合力。
(三)注重公民教育
在新加坡,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公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社会公民,该举措具有长期的教育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公民在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素养。明确公民在社会中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促进公民精神的成长和公民社会的建设。其中,“国家意识”也被包含在公民教育之中,要求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认识,共同为新加坡而努力。通过国家意识的培育,使社会成员对国家更有向心力和认同感,筑牢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基于此,新加坡政府将全体公民的国家意识培养作为一项关乎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四)注重生活实践教育
“课程辅助活动”“社区服务计划”等第二课堂的开设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在此类课程中,主要让人们习得基本道德规范知识并能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生活实践教育进一步培养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判断,选择正确的人生取向,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生活的真谛,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趣味,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同时还有各种形式的全国性社会教育运动,包括但不限于 “守时活动”“清洁维护运动”“国家意识周”,通过全民参与活动来持续规范个人行为,强化积极正向的引导,进而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心灵熏陶。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同人类文明的进步相联系,符合时代的潮流和反映时代的要求。一方面,在传统儒学文化上,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弘扬伦理道德又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其焕发出新的风采;另一方面,将儒学文化引入课堂,面向社会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文化形态。在教育目标上,与时俱进以适应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注重以弘扬新加坡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为目标,以达成 “我是新加坡人”的共同体意识;在教学方式上,采取 “回归生活”“三位一体”等综合性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成效;在教育内容上,既重视传统教育,帮助国民增强历史使命感,又体现时代精神,形成了新加坡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强化民族认同感,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儒家文化与东方价值观念,夯实法纪教育实现德法并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落实,“一个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不断取得新进步、达到新高度。
(二)显性与隐性相统一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标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补足抓手,通过创造一种隐性的环境氛围使教育价值观内化于心,实现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注重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引导的同时,发挥好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道德内化。通过创新教育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现实,加强国家认同;强化社区文化阵地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让家长和教育者共同对现代媒体进行监督,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学校中隐性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念信约;为学生提供道德情景熏陶的各类文化活动;将道德教育元素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 “孤岛效应”。
(三)灌输与启发相统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新加坡坚持理论灌输与思想启发相统一,通过学校教育向学生们直接、正面灌输鲜明正确的观念价值与政治理念,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与此同时,还将活动实践、家庭氛围与社会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会经常性开展教育实践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的真实面貌,深刻领略德育的魅力,提升了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在学校之外,亦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使青少年深刻感受本国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国家意识与文化认同感。同时还会有计划、有组织带领学生们参观监狱,并旁听法庭的审理,亲身感受法律、见证法律的威严,使教育变得更有针对性。此外,社会也在不断创设更优的文化感知环境,如借助公共空间文化墙墙绘来展现优秀文化风俗,传递共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以及影响力。
(四)严格与宽松相统一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宽严并济。新加坡政府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精心制定了一套详尽而又富有层次的教学大纲,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了不同的阶段性教育知识和能力目标,从简到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重视价值观及品格的教化和塑造,以思想和行为的发展逻辑结构为切入点,把道德教育课程主题由个体提升至家庭、学校、邻里等层面,进而拓展至国家及世界的格局;在中学阶段,增设儒家伦理、宗教知识等课程,注重增加劳动知识和技能,同时兼顾家务学习、校内外社会交往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大学阶段,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反思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此时,新加坡政府不再强制规定统一课程,而由各高校自主选择与管理,各阶段、各课程相互衔接,凸显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越性。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弘扬儒家优秀文化,传承民族传统美德
儒家文化作为绵延上千年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品行教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新加坡将传统儒家思想融入实际生活中,久而久之,社会环境得到净化,促进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发展,大幅提升了公民的道德水平。而在当今中国,儒学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要根据时代条件和本国实际情况,吸收、继承、创新中国儒学的优秀文化,實现中国儒家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比如,忠孝廉耻勇的道德品质、勤俭节约美德和谦虚自省品格等对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应坚持大力弘扬儒家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既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又保持民族特色,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二)紧密结合隐性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协同。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国情社情,磨炼自身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明确公民责任和义务。这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学校可根据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接触真实的生活,增强学生对现代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强化实训基地的阵地化建设,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实践环境的优化,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作用。
(三)重视社会各方合力,构建立体化教育生态圈
新加坡尤其注重德育环境的建设,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各部门、各方面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对此,我们应重视良好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这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除学校这条主渠道外,还需要动员家庭、政府、社会机构的力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教育生态圈。这不是简单的四个关键环节加在一起,而是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政府、社会机构等形成教育链,相互配合,互补短板,把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3]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达到全员全过程的全方位育
人成效。
(四)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
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法律极其严格的国家之一,法律关系几乎囊括国家、社会、家庭各个方面,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坚持用法治促德治,实现道德与法律相得益彰。当今中国,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大优势,但与新加坡相比还存在一定完善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突破 “人性化”的束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道德宣传和教化上,还需要运用硬性的律令,对那些逾越社会价值底线的现象及行为加以区分、裁量,细化优化强化深化现有的法律框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从而提升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四、结束语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时代新人培育工作是我国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深入研究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他国先进的思想与经验,积极汲取其中合理成分,博采众长,可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源活力,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志辉.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借鉴意义[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06):109-112.
[2] 吴淑娴,李巧玉.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2(04):31-33.
[3] 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