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军 关向宏 李兴超 王友芳 朱晓松 相然 秦大伟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指令性文件,促使医院发展的侧重点由规模升级、业务增量逐渐过渡为高质量发展模式[1-3]。本文基于近年来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学科建设实践,全面梳理学科建设发展思路,综合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水平的新途径,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科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临沂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891 年,是山东省首批3 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是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高级脑卒中防治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首先确立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建设目标,不断提高学科的区域辐射能力,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医院通过创新践行大健康、大卫生、大中医、大科研、大教学等新发展理念,化解学科建设过程中亟须破题的发展课题,其中大中医发展理念和工作经验已经作为综合医院中医发展的特色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推广[4]。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科建设整体发展水平,医院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逐步构筑起完善的学科体系,形成创伤中心、卒中中心、妇产中心、心脏医学中心、检验医学中心等临床医学中心,以及神经内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等优势学科群,各学科呈现出全面、综合、快速的发展趋势。目前医院的心脏移植、应用可回收人工瓣膜系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体外膜肺氧合等100 多项技术处于国内或省内先进行列,复杂手术与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医院采用常规研讨与重点研讨、系统研讨与专项研讨、理论研讨与实践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组织开展学科建设相关专题研讨会,着力推动学科建设进度,聚焦解决痛点、难点问题。医院领导深入分管领域和科室,开展全覆盖式走访调研,累计梳理问题650 余项,分为14 个主题,制定整改台账,设立专项督查组,定期跟进督导。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建设过程中,医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文化建设,以“严、真、细、实、快”为标准,以“医路跟党”为基础巩固核心价值体系,凝练医院百年文化基因,推进红色基因移植,创新文化载体与符号,赋予员工更多认同感与获得感,促使员工积极投身于医院高质量发展与学科建设事业中。
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学科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5]。医院创新人才服务保障机制,鼓励员工进行学历继续教育,支持员工出国研修,选派技术骨干出国深造,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为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医院陆续制订《进一步培育各类人才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留住各类优秀人才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临床医学模拟教学中心,将其建设成为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学科建设培育优质医学储备人才。2022 年,医院开展选拔青年才俊和青年名中医活动,对接医学高等院校专家导师制订个性化培育方案并全程督导完成;每月定期举办高质量发展论坛,广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进行授课指导、短期培训等,通过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员工专业认知,提升员工专业素养,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医院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双招双引”洽谈会的方式签约专家工作站,通过签订服务协议、课题协作、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技术咨询等柔性引进方式引进外部人才,吸引高端人才、知名专家来院工作,努力打造学科建设高水平、医疗服务高标准的精品医院。
打造特色医院品牌文化,是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要条件[6]。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打造特色优质服务品牌,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中西医结合,加强中西医协同发展,争创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与山东大学合作,在国内率先成立护患沟通研究所,荣获“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年度文化建设奖”。
在医疗卫生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全面运营管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等方法提升医院运营效能[7-8]。在此背景下完善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培育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使之成为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必要手段与核心路径。为提升科室服务效能,聚焦科室运营,助力学科建设与发展,医院于2021 年开展运营助理选拔与培训项目,常态化开展临床科室运营分析汇报会议,帮助科室充分认识运营现状,充分发挥运营团队专业优势,不断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服务能力,优化运营结构,促进学科建设,助力科室向质量效益转型。
医院以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审为抓手,全面推行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临床路径管理,结合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开展智能临床路径建设,通过合理设置质控点,加强临床诊疗行为关键环节管理。深入开展主诊医师、临床路径、单病种收付费管理;扎实推进日间诊疗服务,日间手术占比17%,收治疾病病种数1 041 个,病例组合指数(case-mix index, CMI)值1.05。实施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费用管理工作,优化病种费用结构。采用运营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推进信息化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式发展。目前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的集成管理平台已全面建成,相继通过信息化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和电子病历五级评审验收,标志着高效集成的医院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医院学科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研平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基础[9-11]。医院建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生物标本库3 大开放性实验技术服务平台和多个临床医学研究所,促进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升临床科研综合实力,提高临床医学转化研究水平。组织经验丰富的科研专家开设科研门诊,深度剖析医院科研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激发科研人员思维活力,助力突破瓶颈问题。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以科研创新带动临床发展,实现高质量、研究型医院建设目标。
医院长期设有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专家工作站,通过完善科研奖励政策,推进科研平台建设,扩大专家工作站规模,制定并实施专职科研人员覆盖全院的分工包片科研支持机制,深入开展与国内外医学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医院现有资源优势,切实把各项改革成果转化为医院学科建设发展的资源和动力。
各项学科建设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已经形成“医学中心-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的学科建设模式,以学科建设为主线,提升区域中心辐射能力,成为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评为智慧医院和优质服务品牌,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区域影响力水平逐步提升。
学科中心化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卒中、创伤、妇产等14 个医学中心和科室的组织体系调整,其中卒中中心持续排名全国前三,连续4 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授予五星高级卒中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省级呼吸专科区域医疗中心顺利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CCM)学科规范化建设复审,成为国家幸福呼吸项目建设单位;癌症中心、生殖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先后通过省级规范化现场校验;心外科获批国家认定心脏移植执业资格,从而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心脏移植资质的地市级医院。
截至2022 年12 月,医院现有博士学历员工203 人,硕士学历员工1 200 余人;设立专家工作站16 个,建有3 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级、省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00 余项。其中占地约350 平方米、储存总量为200 余万份样本的生物样本库于2022 年5 月顺利获批国家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
自2019 年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工作以来,医院陆续制订了多项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的整体质量。通过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虽然2019 年、2020 年的论文发表总数减少,但核心期刊论文占比明显增加,说明论文质量明显提升。自2021 年起,论文发表总数、核心期刊论文占比逐年升高,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自2019 年至今,医院的课题立项总数、国家级课题立项数量、科研经费金额、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2018 年。见表1。
表1 医院2018 年—2022 年科技创新成果比较
医疗业务管理方面,已实施临床路径688 个,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181 个,临床路径入径率96%,完成率98%。实施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量已达400个,荣获全国医院质量管理奖。目前已经与52 家省内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互认,与90 家省内医疗机构实现影像结果互认。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学科建设实践经验充分表明,通过对不同学科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培育、引进技术型和研究型人才,搭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深化与国内外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交叉学科互通互融和研究成果临床转化,可推动医院的医、教、研综合发展,并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优化学科建设水平。
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发展问题。一是学科进行精细化管理后,部分科室的医务人员日常诊治疾病范围存在局限性,相关专业疾病知识储备不够全面,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情况。二是由于亚专科设置较多,部分亚专科人员配置不足,病种数量较少,难以保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目前的专家工作站除博士后工作站外,其余均为聘请外院专家,尚无本单位培育的高层次医学专家,相关资源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虽然近年来医院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课题立项同比增长迅速,但是与其他区域医疗中心相比,在国家级、省级课题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针对上述发展问题不断思考与改进,这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