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评”一致性助力初中数学教改路径

2023-11-26 20:34张春福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评新课标初中数学

张春福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课堂从“低效”到“高效”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教—学—评”一致性理论肯定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导向性,以及“教”“学”“评”三者的内在关系,是促进新课改在课堂上落地生本的关键.文章以此视角切入,剖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立足“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结合“分式的加减”教学实践,对“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开展路径进行了详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分式的加减;课堂教学

引 言

数学核心素养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DNA.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赖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对此,基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贯彻执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而“教—学—评”一致性则是新课标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延伸与拓展,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

一、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现状

第一,教学目标缺乏科学化.教学目标明确了数学课堂将要达到的方向,具备极强的引领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新课标背景下,数学核心素养的出现,彻底结束了“三维目标”的天下,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课堂教学目标依然存在极强的片面性、模糊性,过分聚焦知识与技能层面,弱化了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教师一直束缚在“应试教育”理念下,致使其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常常局限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解题等方面,很少关注和思考学生是否获得了其他层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一些教师常常以教学参考、自己的经验作为出发点,忽视了对教学对象的分析,致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与学习主体需求相差甚远.

第二,教学模式单一.面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唯有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积极构建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得学生从“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则从“传授道业”角色变为“总导演”,将课堂“大舞台”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进知识探究之旅.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跳出“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将数学教材奉为“金科玉律”,将上面的知识一字不落地灌输给学生,压缩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时间,甚至出现了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如此,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

第三,“教”“学”“评”分散.新课标倡导“教—学—评”一致的育人理念,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學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方案.同时,在科学教学评价方案的引导下,科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纵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存在明显的“教”“学”“评”分散性,三者无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甚至出现了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脱节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阻碍了数学新课标在课堂上的“生根发芽”.

二、“教—学—评”一致性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学—评”一致性内涵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教”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书、实践、实验等多种方式与手段,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评”则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学—评”一致性倡导打破“教”“学”“评”分散的现象,将三者整合到一起,以科学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案,使得二者相呼应.同时,在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方案的双重导向下,教师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可以说,“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理念,真正促进了三者的有机融合,使其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带领课堂教学逐渐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二)“教—学—评”一致性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割裂了三者内在联系,致使课堂教学停滞不前,难以满足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鉴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在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深度解读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数学学科的性质,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从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出发,对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深层次解读;同时,依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业要求,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解读与分析,并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认知发展水平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评析,确定出教学重难点.

第二,科学设计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重点,即: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直接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一方面,应深层次解读新课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定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学情研究,基于当前初中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认知思维发展水平等,设计出恰好位于初中生的认知发展区的教学目标,以免教学目标难度过大、过小,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科学设计评价目标.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评价指向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展开评价,旨在借助评价反馈优化课堂教学方案,最终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逐渐进入良性循环.可以说,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目标落实的有力因素,也是促进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工具,并镶嵌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确定教学评价维度,并对其进行细化,使其涵盖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提问回答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使得这些教学评价标准中涵盖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各个维度,并与教学目标相契合.

第四,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教学目标是方向引领,教学评价属于成果检验,教学活动则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借助情境、生活、问题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探究式课堂.同时,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随时关注教学评价反馈的结果,灵活调整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得数学课堂在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中,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另外,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还应切实做好多种课堂预案,以便于灵活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三、“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分式的加减”教学实践

为了对“教—学—评”一致性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下面笔者以“分式的加减”课堂教学实践为例:

(一)教学内容评析

“分式的加减”这一部分内容位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第三节中.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分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分式的乘法运算等,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教材安排中,之所以将其置于“分式的乘除法”之后,是因为分式的乘除相对比较简单,可直接利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而“分式的加减法”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进行计算时,不仅要运用相应的计算法则,还应对其进行通分、约分、因式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主要为同分母、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完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在以往的学习中基本上已经领悟了“从数到式”的转化,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节内容还是分式方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分式的加减”具备承前启后的价值.

第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分数的加减运算,七年级又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在本章节学习之前又学习了因式分解、分式、分式乘除等,这些都为本章节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且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也对类比思想有所认知,如:从整式的合并同列项类比到实数的加减运算,从分数的乘除类比到分式的乘除;同时,当前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其思维活跃,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等.

第三,设计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理解并掌握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并运用其解决相关的问题;②以分数加减运算类比分式加减运算,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并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③基于问题引导,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问题解答能力,并养成善于观察、动脑思考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评价目标设计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下,指向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评价目标,预设出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将课堂教学评价目标确定为:①围绕分式加减运算能力进行点评,诊断学生分式加减的运算能力;②通过分数加减到分式加减运算的类比,对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核心素养进行诊断;③对分式在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诊断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应灵活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问题思考和探究中,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思维活动,最终使学生发现相关的运算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并在具体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发现问题.为了彻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立足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乘除运算的基础,向学生提出“分式应该如何进行加减运算”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动画人物切入,给学生设计问题情境:黑猫警长接到举报电报,在A地有人在搞破坏.黑猫警长经过分析之后,有两条路可以达到A地,每一条路的长度都为3km,其中一条是平路,另外一条路中有1km的上坡路,2km的下坡路.已知黑猫警长上坡的速度是vkm/h,在平路上的速度是2vkm/h,下坡时的速度为3vkm/h.问:黑猫警长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更少?如此,教师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第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自行提出一个关于“分式的加减”问题,并将提出来的分式问题划分为同分母分式加减和异分母分式加减;其次,待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该问题为引导,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与交流,并自行探索“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有限,在探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允许学生在探究中犯错、争辩,并通过反思和修正,最终掌握知识;最后,互动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同分母的分数、异分母的分数加减作为切入点,通过类比思想,完成同分母分式加减、异分母分式加减的运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思想完成了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并对这一法则进行了总结: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但是在对于异分母加减运算中,部分学生出现了思维卡壳的现象,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中需要找最小公倍数”的方式中,得出了“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进行计算”的方式,并对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总结.

第三,巩固拓展、学以致用.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学完“分式的加减”后,教师可给学生列举了几个基本的分式加减运算题目,待学生基本完成后,再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化问题中,完成分式加減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核心素养视域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初中数学教师唯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学”“评”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到一起,依据数学核心素养和学生学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指向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维度、设计教学过程,借助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波.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J].中学数学,2022(18):70-71.

[2]吴淑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2(24):39-41.

[3]潘田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以两次教学“分式的乘除”为例[J].新校园,2021(12):30-32.

[4]龚美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分式”的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50-51.

猜你喜欢
教—学—评新课标初中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