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要素组成。其中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需要以词汇为基础。可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时累计掌握3 000—3 200个单词,在完成选修(提高类)课程时累计掌握4 000—4 200个单词(教育部 2020)。
2021年广东省英语卷采用新高考全国I卷,将原本的语篇改错题型删除,新增读后续写题型。读后续写题型提供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内容及所给段首句进行150词左右的故事续写,形成一篇逻辑衔接、情节架构自然且完整的短文。该题的设置在原本词汇量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200多词的阅读,同时考查约150个写作词汇,这进一步提升了词汇考查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单纯记忆课本上的单词已经无法满足高考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考纲要求的词汇中有很多单词具有引申义,想要记忆和掌握一词多义或者在高考中能够灵活地推理出这些熟词生义,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词汇意识,提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和推理能力。
目前词汇的教与学已经模式化,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进入新单元的教学前,教师通常花一到两个课时对单元的单词的读音进行教读,然后就重点单词、短语和词义辨析进行详细讲解,最后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记忆并默写;另一种是利用早读时间对词汇的音标进行讲授,让学生跟读、朗读等,并在讲授完课文后对文中出现的重要单词、短语、句子进行重点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默写。以上两种情况基本是教师“灌输”,学生记笔记,这样的模式已经成为词汇教与学的主流,缺乏对词义及词义渊源的演变推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词义之间的联系。但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词汇的四级及高中学生词汇的要求是能理解语境中的单词和词组的字面意思和引申意思。
总之,高考对词汇深度和广度的考查提升促使教师和学生亟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词汇教与学,要对词汇的意义建立意义关联。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出版,为词汇教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出“不仅在语言中存在隐喻表达,而且在人们的认知和思考中存在隐喻”,之后,国内外学者研究了概念隐喻理论,发现其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多义词、习语和其他文化含义,能帮助学习者建立语义关联,有效提升其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词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尤为关键,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词汇语义网,还能培养其对单词、短语、句式的推理能力,从而提升其语言能力。
隐喻思维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相关的大脑思维过程(王洪刚、杨忠 2003)。也就是说,人类在认知世界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已知事物了解未知事物,而在这两类事物之间,要通过类比和联想建立某种相似性的联系,这种联想和类比的替换过程就是隐喻思维的基本过程。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隐喻意识、隐喻思维和隐喻能力三个层面。隐喻意识指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的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龚玉苗 2006)。隐喻能力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是特定语言概念系统的外在表现,是隐喻形成和理解过程中人脑通过联想和类比进行的相似性替换并创造出新的概念组合及其关系的过程(王洪刚、杨忠 2003)。隐喻能力可以简单定义为人们在交际中快速识别、准确理解、得体运用隐喻及创造隐喻的能力。隐喻意识是隐喻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对隐喻成分的觉察能力提升了,才会形成隐喻思维,因而隐喻思维是隐喻能力的核心机制(任红锋、张晓世、杨琴琴 2014)。
王德法(2020)在《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应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指导中学英语词汇教学,首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和内容,其次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呈现了认知语言学指导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方式。认知语言学为认识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很大的潜力。曹少卿和詹丽芹(2011)在《词块教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词块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并提出其对词汇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何婧(2020)在《语料库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分析了语料库的优势及意义,认为语料库可以进行词频统计、词汇辨析、完善词汇搭配、引导句法应用并为词汇复习练习提供素材。
邓召弟(2019)通过分析隐喻思维内涵及核心词义的隐喻和空间隐喻这两种隐喻思维在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应用,呼吁一线英语教师在多义词教学中注意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突破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瓶颈,不断提高其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张雪华和石金凤(2019)通过阐释语言的隐喻本质,在词汇、句式、篇章方面认知隐喻,了解文化语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深刻认知隐喻,构建隐喻思维,真正领会、理解英语语言,达到沟通思想、中英文化交流的目的。高鸿雁和郜丽娜(2012)研究了隐喻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指出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重视隐喻与词义引申之间的关系,还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引导他们关注语言的隐喻性和隐喻成分。张瑞娟和曾腊梅(2019)认为隐喻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在写作中用词的准确性,表达的形象性和多样性,以及写作的连贯性。吴婷婷(2021)认为隐喻能力可以体现整个文体的语篇特征,并且促进语篇的连贯性;隐喻思维的共性与差异性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时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其阅读效能。
国内外学者研究了认知语言学、词块教学和语料库等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隐喻思维在多义词、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也研究了隐喻思维能力和英语词汇教学,但是对策略的研究往往泛泛而谈,尚未进行具体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因此,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材词汇,提出一线英语教师及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隐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在词义之间建立关联,提升他们对词汇的理解及推理判断能力,从而为新高考助力。
隐喻思维能力是能够通过培养得到提高的。下面,尝试提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五种方式。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如果采用死记硬背、读音记意义的方式,就很难对词汇有深入的把握。因此,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词义之间建立关联。由于词义之间存在隐喻映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和隐喻思维。例如,在讲解butterfly时,其本意是“蝴蝶”,短语with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的字面意思是“蝴蝶在肚子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蝴蝶飞来飞去的特征,得出其引申义“紧张、心慌”。又如,在讲解frog时,其本意是“青蛙”,短语a frog in their throat的字面意思是“青蛙在喉咙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理出是“嗓子不舒服”。再如,在讲解foot时,其本意是“脚”,短语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的字面意思是“把某人的脚放在嘴巴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推理出是“说错话”。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将不同意义的单词、短语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隐喻成分识别能力,从而培养其隐喻意识。
学生要能够意识到词汇隐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意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词典不断更新,词义条目随之增加。以follow为例,其本意是“跟着,跟随”,随着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及自媒体的出现,follow被赋予新的词义“关注”,短语follow someone funny on Twitter的意思就是“关注Twitter上有趣的人”。以stand为例,其本意是“站立”,出现在词典词条第一条,其词义中还有“位于”“高度,高达”“停靠”“承受”,以及名词“观点”和“摊位”。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本意推理引申含义,如从本意“站立”引申出“位于什么位置”,既然有“位置”,就会涉及“高度,高达”,一旦站在某个位置,就可能“停靠”或“承受”一定的压力,还可以引申为“摊位”。通过这一系列的引申推理,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词汇往往是基于本意进行意义的拓展衍生。教师在引导学生查词典时,可以将词汇的所有意义罗列出来进行意义关联,逐步提升其隐喻思维。词典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工具。教师引导学生借用词典学习更多的词汇知识,既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引导其深入研究词汇,发现词义之间的隐喻关联成分,进行意义联想,从而提升其隐喻思维。
高考英语对词汇的考查已不限于对常见意义的考查,更多是对一词多义的考查。多义词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多个含义,且意义之间具有概念上或历史方面的关联。多义词是具有相互关系词义的“家庭”。一词多义的考查扩大了学生词汇学习的广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词汇的多个词性、含义和用法等建立词义网。以present为例绘制思维导图(见下图):
思维导图的应用,一是帮助学生对该词汇建立词汇语义网;二是通过加工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三是提升学生对词汇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使其充分掌握词汇,从而提升词汇学习的有效性和掌握的持久性。
考查语言知识的大部分题型是阅读,如阅读理解、七选五、完形填空、语法填空等,一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考查他们对词汇的推理能力。认知语境对学生词义的推理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理词义。学生对词汇的隐喻理解是基于上下文语境的,只有正确理解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词汇的隐喻含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利用上下文语境推理词义。以stand为例:
1.If you stand on tiptoe,you can reach the shelf.
2.I can not stand bad manners.
3.The car has been standing in the garage for weeks.
4.There is a hotdog stand.
将stand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记忆其词义。根据句意,句1中stand的意思是“站立”,句2中stand的意思是“承受”,句3中stand的意思是“停靠”,句4中stand的意思是“摊位”。
英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及获取知识的行为过程。了解双语文化对提高学生隐喻思维能力起重要作用。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正向迁移。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宽学生的文化输入渠道,为他们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相关文化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眼界,培养其文化敏感性,同时培养其隐喻能力。
隐喻不仅仅是丰富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学习密切相关,它对人们认识、理解和感受新事物及认识世界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隐喻思维能力和词汇教与学的现状,结合具体词汇教学案例提出五种策略,旨在帮助一线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词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