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敏亚
当时空距离感被现代通讯技术所弥补,除了语言文字,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信息符号,我们突然迷茫了,他们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怎么样才能“看”懂它们?如果人们普遍认可这种传递信息的模式,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它们来传递希望让对方理解的信息呢?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成信息的理解和沟通呢?“看”在培养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以英语应用文写作为例,结合语言和多模态的信息模式,尝试分析“看”在读写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寻求更有效的能力提高方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模态话语理论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除了通过语言交际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如手势、眼神、身姿、图像、动画、动作等,同时其他交际手段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读写能力就逐步扩展为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ies)。多元读写能力是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符号系统,如图像、颜色、声音、音乐、手势等进行识读语篇和写作语篇的能力(武和平、李乐 2021)。
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把“看”列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之后,将其作为数字时代英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第五技能(教育部 2020)。在日常教学中,培养“看”的能力,利用“看”的手段,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多模态交际模式的出现,让人们在理解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不得不转而求助更有效的手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必须将“看”的能力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语言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体系,真实情境下的输出更能带动有效的语言信息的输入。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应依托多模态的信息模式,将其作为一个多元的载体,藉由“看”,予以合理的利用,带动输入→输出→输入语言交际的有效性,即在真实语境下将“看”“读”“写”等技能有效融合。
“看”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多模态信息的全方位和深入理解上,即由形至实。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展示多模态信息的形式,由静态模式到动态模式,培养其全面“看”、深入“看”的习惯,并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内化成个人能力,从而循序渐进地推进读写任务的完成。
在静态模式下,聚焦视觉所能获得的多样化的文字、图像、图文结合等信息展示模式,基于题干要求进行信息筛选、重组,统筹写作要点。
例1:中文展示的文字信息(批判思维)。
(2023新高考I卷)假定你是李华,外教瑞安(Ryan)准备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人一组,让大家课后练习口语,你认为这样分组存在问题。请你给外教写一封邮件,内容包括:
1.说明问题;
2.提出建议。
注意:词数80左右。
【解析——看什么】
应用文写作往往基于某一交际目的,因此它的功能性非常明确,但在你来我往的文字信息交际过程中,需要注意内容所含思辨性。
例1的关键信息先从主题内容入手,说明问题、提出建议。这其中涉及个人对问题解决的独立思考。文章类型为建议信,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介绍自己,开门见山地说明写信的意图,即对外教建议学生随机分组练习口语这一教学方法的异议。
第二段:列出这一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可以围绕个人语言能力的失衡、个性差异等方面展开。
第三段:针对前面分析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
内容:遵循独立思考、合理建议的原则,让建议信更有实用性。
语气:有理有据地分析、解决问题,有礼有节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有效的回应。
例2:英语展示的文字信息(信息筛选)。
假定你是李华,你在某英文网站看到以下招聘广告,请根据广告内容写一封求职信。
Volunteers wanted for part-time work at local wildlife park
·A love for animals.
·Knowledge of wildlife.
·Fluency in spoken English.
·9 am to 3 pm five days a week.
Contact:Qfwworld@163.com
注意:
1.词数8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解析——看什么】
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多为中文展示。有鉴于此,在展示多样的写作内容和要求时,不妨先从英语的内容和要求入手。
例2的关键信息先从题材着手——求职信。求职信与申请信接近,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介绍自己,开门见山地说明写信的意图。
第二段:列出自己的优势,可以围绕语言、专业知识、性格、个人时间安排可行性和以往经历等方面展开。
第三段:希望获准,期待对方回信。
内容:遵循“按需分配”的原则,让求职信更有针对性,让求职者更具有竞争力。
语气:有礼有节地展现自己,不卑不亢地得到对方的欣赏。
例3:图画+文字(陈述过程)。
(2020·北京卷)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1)班班长李华。居家学习期间,你们班开展了一次以“自律”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请根据以下四幅图(见图1—图4)的先后顺序,写一篇英文稿件,给你们学校英文网站投稿,记述你在本次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图1
图2
图3
图4
注意:词数80左右。
【解析——看什么】
应用文写作的题干常见为文字展示,该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使用了图画叙术的形式,讲述了事情的发展过程。图画展示的内容需要结合文字要求入手,根据说明文文体,展示过程。
例3的关键信息先从主题着手,即“自律”为主题的调研活动,结合图画内容明确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明文文体。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发现问题,结合图1,在调查中发现自律不足问题的存在。
第二段:分析问题。结合图2、图3,与家人和同学面对面或在线探讨,商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三段:解决问题,结合图4,自律不足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向教师汇报成果。
内容:虽然图片本身反映了调研过程,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就如何提高自律性提出有效的方法,就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思辨能力。
语气:简单明了,完整陈述。
例4:图片+文字(信息结合)。
(2022年全国乙卷)学校英文报正在开展以Learning English Beyond the Classroom为题的讨论。请使用以下图表(见图5)中的调查结果写一篇短文投稿,内容包括:
图5:学生英语学习活动调查结果
1.学习活动状况描述;
2.简单评论;
3.你的建议。
注意:
1.词数100左右;
2.短文的题目和首句已为你写好。
【解析——看什么】
该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使用了图表中的柱状图效果。“看”这种理解性技能涉及对多模态语篇的理解,即除了对传统的文本的了解外,还需要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或者间断性文本,学会看懂图表中的信息。学生需要对英语学习活动调查结果的数据进行理解、分析、比较、评价等,同时提出个性化建议。
例4的关键信息先从分析图表着手,再提出建议。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导入调查内容,参考图表数据,描述学习活动状况。
第二段:综合分析数据及信息,对英语学习活动调查结果进行评论。
第三段:结合上述分析,提出关于英语学习的个性化建议。
内容:在英语学习方法这一主题下,阐述图表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提出个性化建议。
语气:数据展示要简洁有效,分析评价要客观明了,建议要体现针对性和个性化,彰显思辨性。总之,在静态模式下,文字的多样化、图画、数据、表格等相互补充,构成了“看”信息来源的多模态化。在读写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学生强化的正是这种兼容性,从而帮助他们克服对多模态信息呈现方式的畏惧感,提高其信息筛选能力,进而使其运用语言进行有效、通畅的信息沟通。
在动态模式下,将信息展示的方式由视觉拓展到听觉,引入图像、声音、音乐等元素,在看似无序的信息展示中,“看”到并提取关键信息,从而为读写服务。
1.录像内容(共情升华)
例5:请参考视频内容:两届残奥会4枚金牌获得者视障运动员李端在尝试点燃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屡屡受挫时,人群中发出了一声“加油”,在人们的鼓励下,李端成功点燃了“那道光”。以The Light为题,写一篇发言稿,致敬自强不息的运动员。
【解析——看什么】
在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中,视频内容是文章的题干来源,其所呈现的现场感是文字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在这种触动下,会有更好的共情性。视频、标题和自强不息的运动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这样的多模态形式才是关联写作内容的最佳搭配。
例5的关键信息是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但不能忽略其题材,即发言稿。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由视频导入话题。
第二段,发表感想,以残奥会得奖选手和火炬手李端的事例带入感想,即对自强不息的运动员精神进行正面弘扬。
第三段,总结内容,表示祝愿。
内容:一定有感而发,弘扬自强不息、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
语气:语言要有感染力。
2.动态数据(时空无阻)
例6:在地理课上,教师播放了一段关于中国高铁发展的纪录片,并请学生依据视频中高铁里程的发展,试分析交通发展对开发中国大西北的作用。
【解析——看什么】
在作文题的写作要求中,视频内容是文章的题干来源,数据的时空发展,动态的数据,以及对比,可以强烈地激发出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更能体现出这种情感。
例6的关键信息是分析交通发展对开发祖国大西北的积极作用。结构布局和内容安排基本如下:
【写作指导】
第一段,由视频导入话题。
第二段,积极思考,分析交通发展对开发祖国大西北的积极作用。
第三段,总结内容,表示感叹和祝愿。
内容:基于数据,积极分析,一定要体现个人思考的深度。
语气:分析要客观,语言要有说服力。
总之,动态模式给读写任务带来的是“看”到过程性和变化性,甚至是强烈的共情性。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对于看、读、写而言都是机遇和挑战的并存。
要培养学生“看”的能力,首先要改变其被动输入者的定位,使其站在信息输出者的位置,借助多模态手段,达成信息的有效输出,即传情达意,从而领悟多模态信息的功用。
如图6所示,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交际者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产生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自主选择语篇体裁、意义成分及合适的模式。
图6
其次,如果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那么真实情境就是活动载体。教师需要转变对学生角色的定位,创设真实情境,特别是贴近其既有经验且符合其当下兴趣的特定情境,从而搭建其日常生活实践与学校课程(领域)学习之间的桥梁,赋予其学习活动以意义,使其实践反思与社会互动变得必要和成为可能(杨向东 2018)。
综合读写任务:怎么写?
时值110年校庆,英语组借“东风”设计了一次广告宣传活动,借助文字和多模态信息展示方式,让学生 be a writer,a presenter and a reporter。以主题切入,在读写活动中分步骤推进多模态信息展示,在活动中体现其多样化和实用性,同时凸显应用文本身的互动性。
第一,由主题导入系列活动,让学生体悟多模态模式所蕴含信息的多维度和深度,并能够采用合适的模式和展示方式促成信息沟通的有效性。
Step 1:Time to Write
例7:假定你是李华,就读于无锡市某中学,值此110年校庆之际,你的笔友迈克(Mike)给你写了一封邮件,对你所就读的学校非常感兴趣,希望你回信告知她学校的历史和特色。
注意:
1.可以借助照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学校;
2.词数不少于150个。
例8:
To:LiHua@126.com
From:Mike@hotmail.com
Dear Li Hua,
Learning that you are celebrating your 110thanniversary of your school,I’m really keen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school.
I hope you can send some pictures or video clips about your school and your campus life.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Mike
【设计理念】写长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不受词数的限制。写邮件是一种基本应用文的格式。学生通过真实的运用可以增加对这种文体的了解和熟悉度。如果利用例8命题,就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应用文的交互性。
第二,通过观者的反应判定多模态信息展示的有效性。
Step 2:Show Time
利用PPT进行口头展示,并评选出最佳邮件和最佳展示者。
【设计理念】对写者而言,将“写”变成“说”,使更多学生参与“看”和“读”。写者通过观者的反应可以对自己展示的文字和多模态的有效性有清晰的了解,并加深对其应用的了解,从而在今后进行信息沟通时多一种选择。
第三,通过观者“看”的反应加深对多模态信息展示的了解,真正达到内悟。
Step 3:Report to Conclude
在活动的后期,当参与者全程投入后,会拥有情感的共鸣、素材的积累和语言的输出的诉求。综合这些情况,教师请学生回顾这次活动,写一则报告,利用活动时的作品和照片,用自己的语言将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
例9:假设你是李华,在110年校庆之际,校英语组组织了以“‘一中’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包括撰文,借助图片或视频,介绍“一中”特色;借助多媒体向来访者作口头宣传。为此请你代表全体学生写一则报道并发表感想。
【设计理念】学生可以参考前面的例2,对事件的整个过程完整地进行一次报道。这是对校庆活动的一次回顾,同时让学生对报道这种应用文体的各要素有更具体的了解。
第四,在采用多模态进行信息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体会到“看”的效果。评价是双方之间传情达意的方式。如果通过文章批改达到了师生评价,口头展示达到了生生评价,那么评价就可以拓宽到更大范围,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平台。
Step 4:Demonstrate and Feedback
这一步更多涉及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和反馈,借助英语组的公众号进行全程展示。这对学生而言是一项有迹可寻的真实活动——在学习、练习的同时,个人作品或者展示能够得到他人的评价或认可,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
在英语读写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呈现更多的多模态信息,增加其对输入信息的兼容性和理解的透彻度;另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即提升其思辨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对多模态信息的交互功能有更深的了解,教师要将其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真正利用起来,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更多站在“看”的位置,利用多模态信息展示方式,明了所传递的信息,达成输入输出的正向、积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