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璠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从教多年的陶丽经历了一段职业生涯的灰暗时光。
由于生育率下降,民办幼儿园陷入了招生困局。在投资人给定的指标压力下,2023年伊始,担任北京市朝阳区某民办幼儿园园长的陶丽带领教师团队开展了各种招生活动。恰逢幼儿园装修,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在一个刚刚装修完的幼儿园学习生活,使得招生工作更加困难,频繁加班成了常态。“疲惫的状态下,所有教师的情绪都不是很好,矛盾一触即发。”
首当其冲的是招生老师,巨大的工作量且几乎无“喘息”的节奏,让他们“压力太大,只能辞职”。即便如此,招生工作丝毫不能等人,陶丽选择迎难而上,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然而,不满的情绪持续滋长。比如,在陶丽和某位教师沟通事情时,教师直接拒绝;还有的教师将情绪反映在班级教育工作上,在户外活动环节,明明应该给幼儿安排丰富的活动,教师却不组织游戏,也没有针对性指导,只是让幼儿漫无目的地玩耍。“虽然我理解教师,但如果教师做得很过分,我觉得还是应该严厉干涉。”不过,由于幼师待遇一般,民办园招聘优秀的教师并不容易,陶丽所谓的“严厉”并不是厉害的惩罚,“即使我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交流过程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分寸’”。
为什么就不能理解幼儿园呢?担任园长之初,陶丽常常因教师出现的消极态度而生气,后来她逐渐意识到,每位教师的职业规划是不同的,统一的高标准、严要求会使部分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这也是交流不愉快的原因之一。“到底该如何引导不同类型的教师和谐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呢?”这个困惑长期伴随着陶丽。
在担任园长21年的时光中,广东省惠州外国语幼儿园园长邝丽丽和教师的分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与离职挂钩的。
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变革从一线开启。但在过程中,除了一大批坚定的支持者之外,有一些教师坚持认为“小学化”的教育是正确的,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改革的结果不可预料,所以不愿意实践。在反复沟通和推动教改深化的过程中,邝丽丽发现部分持不支持态度的教师观念很难转变,这使得矛盾难以调和,最终这些教师选择了离职。这次矛盾带给了邝丽丽新的管理启发:志同道合是做好教育的前提。
引领教师朝着相同的方向奔跑,这成了邝丽丽努力的目标,但在实践中,反复是必然的。邝丽丽观察过其他同行的情况:一位园长下发某个任务前,由于工作忙碌,该园长没有及时组织教师协商,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只是要求快速且圆满完成。粗暴的“自上而下”式管理很快引发了教师的质疑: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明明做过类似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圆满”的标准是什么?邝丽丽敏锐捕捉到他们情绪后陷入了思考:如今的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追求,他们不喜欢做重复而低效的事情,喜欢可以激发潜力的平台。“但并不是每位园长都有时间能够及时地反思自己,并反馈给教师,所以很多问题就被‘埋’在了日常的琐碎事务之下,这会导致嫌隙越来越大。”
“千条线一根针”,大概是对园长管理工作的生动写照。他们一方面要面对上级、市场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要满足幼儿、教师、家长的需求。由于处于领导者的角色,很多“夹缝”中的曲折隐入烟尘,无处诉说。(文中陶丽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