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产与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课程是高中阶段的基础课程,是进行美育的必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乐曲鉴赏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及内涵,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涵养与人格上的升华。若学生鉴赏能力缺乏,便难以在学习中体会和感受到音乐蕴含的情感及内涵。因此,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是影响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是一线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最佳驱动力,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来源。为使学生保持长效、稳定的学习状态,兴趣是决定性因素。在音乐学习中,若学生鉴赏能力缺失,便只能停留于对曲调和歌词的简单鉴赏,难以通过乐曲的曲调、歌词、背景等要素与乐曲产生情感共鸣,更难以感受乐曲的乐趣,学习兴趣逐渐消失。
具体而言,多数高中生有听音乐的习惯,所听音乐多为国内外的流行歌曲。虽然学生具有个性化的音乐喜好,但缺乏音乐认知,只知道音乐好听,却无法说出歌曲“好听”在何处,更难以对音乐的特点进行解释。种种表现都体现了学生鉴赏能力的缺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够改变学生难以鉴赏音乐内涵和情感这一现状,使其能够通过鉴赏感受到与以往听音乐不同的感受,发现音乐蕴含的规律。不论是学生自身喜欢的音乐还是教材中的音乐,在鉴赏能力提升后,学生都能够以音乐的眼光和思维,揭示音乐的特点,精准说出音乐“好听”在何处。这一变化是学生能力层面的提升,既能够在音乐中发现乐趣,又能够由于能力提升享受带来的喜悦。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为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使学生掌握教学目标中乐曲的唱法,教师通常带领学生反复演唱歌曲,将乐理知识直接传授。这种方式固然能够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学生同样掌握了对应的乐理知识和歌曲唱法,但学生在该过程中缺乏参与感,通常只有知识与能力素养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等素养存在明显不均衡。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掌握学习音乐的“钥匙”,能够在鉴赏中进行计划性学习,使其音乐素养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偏弱,需要教师带领才能完成乐曲鉴赏,待完成乐曲鉴赏后,课堂时间已过去大半,实现其余教学目标的时间更加紧凑。学生鉴赏能力的缺乏使课堂教学进度变得缓慢,降低了教学效率。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具备独立鉴赏乐曲的能力,进一步拓宽教学空间,教师不必再在课堂中过多带领学生进行鉴赏,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和上课时间中。当学生具备相应鉴赏能力后,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鉴赏,由此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活动,使人获得发展是教育的本源和初心。在课堂中,“教”与“学”是主要活动,教师与学生是其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偏向于单向传授,教学内容侧重于认知教育,“教”的作用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被动,主体作用难以发挥。此外,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标中,学生既是主体,又是载体。因此,为确保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中得以发挥,鉴赏能力才能以学生为载体进行发展,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鉴赏能力是一种音乐能力,能力的发展并非等同于认知,而是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且这一过程必然是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而非直接发展到最高点。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需避免陷入思维定式,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过于紧迫,应从鉴赏难度较低的乐曲入手,传授给学生基础的鉴赏方法,待学生在练习中逐渐积累了一定鉴赏经验之后,再逐步提高鉴赏难度,使学生基于已知经验和已有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鉴赏能力的发展进行迁移。
(三)由趣味到品位的转变原则
人的生理和心理發展具有一定阶段性,高中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重要的转变时期,此时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学习和生活上的独立,但实际却难以达成。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容易在学习中做出与课堂相违背的行为,缺乏音乐学习兴趣,不愿意开口歌唱。高中音乐教学具有以美育人的作用,旨在通过音乐的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治愈,人格修养得到涵养。将音乐学习的趣味转化为品位,有助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品味音乐的美感,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仅凭兴趣驱动,而是通过兴趣与习惯协同推动。如此一来,既能够使学生保持长效、稳定的学习状态,还能够在趣味转变品位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由欣赏到鉴赏过渡的原则
高中教材收录的教材均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蕴含不同的情感与内涵,需要学生在欣赏的角度进行体会。只有学生能够欣赏音乐作品,才能够对作品进行鉴赏。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魅力,在聆听中学会欣赏,在歌唱中进行感受,使学生深刻体会音乐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由欣赏过渡到鉴赏,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一)拓展音乐知识,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瑰宝,虽然高中音乐教材中收录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但对于音乐这一艺术学科而言仍是冰山一角。为避免学生的鉴赏能力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拓展音乐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在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中培养鉴赏能力。拓展音乐知识能够通过音乐特质及思想内容深化学生认知,使学生能够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鉴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关联的知识进行拓展,确保音乐知识拓展的有效性。
以湘教版高中音乐为例,在《梨园百花》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三个传统戏曲片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总结出三种传统戏曲的类型,如《天仙配》《空城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只需稍加思索便可以通过内容总结出传统戏曲的三大种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其次,在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戏曲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拓展音乐知识,如中国戏剧是由多种艺术形式组成,如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等,最多演变出了三百多种戏曲类型,后经过长时间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了评剧、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五大核心剧种。在讲解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类型戏剧的特点,如夸张的脸谱、富有特色的服装道具、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等。
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窦娥冤》《西厢记》《单刀会》等。除经典作品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王实甫、关汉卿等元杂剧戏曲作家。学生的音乐知识越丰富,自身的音乐内涵越深厚,当学生的音乐知识得到一定积累,其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二)创设音乐情境,培养鉴赏能力
传统教学普遍围绕教材进行,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提炼与整合,以精讲的方式一一传授给学生。虽然该方式能够使学生扎实掌握音乐及相关乐理知识,但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容易使学生产生抗拒心理。因此,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兴趣不高、鉴赏能力缺乏培养的现状。
情境教学法指将教学内容以带有情绪色彩或形象化特征的方式呈现,能将乐曲中较为隐晦的情感及内涵更直观地体现,在降低学生鉴赏难度的同时增添课堂活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情境创设方法。
以湘教版高中音乐为例,在《唱脸谱》教学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讲解脸谱知识,在讲解的同时用多媒体播放对应脸谱,使其在观看的同时结合自身讲解理解脸谱中的元素及脸谱特色。若学校有脸谱道具,教师还可以将脸谱道具带入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近距离观察的机会。
其次,在脸谱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唱脸谱的视频。对于学生而言,观看动态视频的乐趣远超于观看教材的乐趣,能在该环节中集中注意力。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视频中出现了几种脸谱,如此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使学生加深对脸谱的印象。
最后,经过上述环节,学生对脸谱的印象和特色有了一定掌握,此时教师可以创设“脸谱大赛”情境,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是参赛小组,教师为大赛主持人。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随机播放本节课学过的脸谱,各小组需要在脸谱出现时以“抢答”的方式唱出对应曲词。如此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戏剧和脸谱的魅力,从而提升鉴赏能力。
(三)与生活相结合,培养鉴赏能力
音乐是世界主流的艺术类型,专业性较强,抽象性特征明显,要求学生独立鉴赏具有一定难度。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攻克的“难关”。但艺术源于生活,若教师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便可以降低学生进行鉴赏的难度,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音乐,通过音乐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每一种音乐的产生都反映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态度,对于高中生而言,学生的情感认知逐渐丰富,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具备一定的将音乐与生活相连接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历、情感感受融入音乐鉴赏中,用心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要素。
以湘教版高中音乐为例,在《阿里里》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纳西族人民喜悦春耕的欢乐场面,为学生奠定鉴赏的情感基调。在学生受活泼热闹气氛的感染后,教师可以播放歌曲《阿里里》,并用肢体动作参与表演歌曲,带动学生一同投入表演中。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从歌曲中感受到的情感。学生普遍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表示在歌曲中感受到了喜悦的情感。
其次,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视频和歌曲,你能够分析出歌曲的喜悦情感源于哪里吗?”学生稍作思考便能答出歌曲中的喜悦为纳西族人民春耕的喜悦。此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入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喜悦,并选择一首歌曲表达这一喜悦。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用不同歌曲表达了不同的喜悦之情,初步感知到音乐和生活的联系。
最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再次回顾《阿里里》歌曲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以感受生活中喜悦的方式再次鉴赏歌曲。学生经过前面的思考后,在本次鉴赏中对歌曲喜悦、活泼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鑒赏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开展音乐活动,培养鉴赏能力
传统音乐教学形式相对固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需要确保学生保持长效、稳定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音乐保持兴趣,才能产生深入了解的意愿,在深入了解后对音乐进行鉴赏。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
以湘教版高中音乐为例,在《孟姜女哭长城》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孟姜女哭长城”主题学习,要求学生查阅歌曲蕴含的背景故事,掌握歌曲基本的唱法,初步感悟歌曲中的情感。
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孟姜女哭长城”音乐剧活动。在排练开始前,教师应做好表演团队的分配,要求各团队进行排练,随后依次上台表演。在各团队排练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帮助学生精准把握戏剧中人物的情感,使学生的表演最大限度地贴合歌曲。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应采取师生共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对表演进行评价,补足学生对歌曲理解上的不足。该过程也是弥补学生在鉴赏中的遗漏。
最后,除音乐剧外,教师还可以向学校申请举办大合唱比赛,若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双人合唱、四人合唱等比赛。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熟练程度及喜好,自行选择参赛歌曲,在排练中对歌曲进行反复练习,对唱法进行推敲。该过程同样是学生鉴赏歌曲的过程。合唱比赛的形式使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能在比赛中感受音乐的感染力,鉴赏能力自然得到有效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不等同于认知发展,鉴赏能力培养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教师应制定长效的鉴赏能力培养机制,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不间断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发展,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学会鉴赏到热爱音乐,切实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