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 秀
园本课程最终应当落实到儿童真实的学习和体验中,需要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动态调整。我园“阅·历”课程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幼儿打造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只有将幼儿“悦”的情感与他们在阅读中的经历相融合,他们的人生体验才会更完整、更多样。
文化底蕴决定了专业思维的广度,所以,要从教师的阅读素养入手,探索多元的研训方式,提升教师课程素养。
教育是充满生机的,园本研训应找到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教师的阅读史也是个人专业发展史,倡导阅时事新闻、阅理论书籍、阅文学作品,涵养教师大视野、大格局、大胸怀。
以必选、自选、精选为抓手,细品文学作品。搭建平台,开展“四个一”阅读工程,即教师每天阅读、每周分享展示、每月读书沙龙、每期书香教师评选。“四个一”阅读工程让教师在展示中提升,培养了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明确自身阅读方向,实现阅读进阶。
以导读、精读、共读为方法,深研理念内涵。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化》《互动还是干扰》等政策法规和专业书籍,进一步重构教师的内在涵养、文化认知,再次明确“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这个观点。
以培训、教研、观察为手段,内化阅读实践。分阶段有重点地带领教师研读有关学习品质的书籍,围绕“儿童是怎么学习的?”“怎样支架儿童的学习活动?”等专题进行阅读实践活动,通过“问诊——对话——行动”三步走的研训模式,巧用“五单”:告示单、指导单、记录单、反馈单、推进单,帮助教师形成有证据、有逻辑的价值判断,获得专业发展的幸福感。
随着《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发布,“一对一倾听”的轮廓已经在教师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倾听使教师越来越靠近儿童,但是倾听儿童与认识完整的儿童之间还有距离。为此,针对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实践困境,建立基于高质量互动理念的反思机制。
以儿童学习过程为反思起点。在体验式教研、沉浸式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的滋养下,研究“一对一倾听”的多元价值、丰富内涵、组织形式,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以儿童一日生活为反思对象。鼓励教师利用儿童访谈、自主摄影、节气笔记等方式对话儿童,读懂儿童的行为,了解儿童眼中的世界。
以“两难情境”为反思重点。教师可以就“孩子进餐时可不可以聊天?”“学习结果重要还是学习过程重要?”等有关课程游戏化建设中的两难问题进行集体反思,在辨析讨论中弄清高质量互动的真正含义,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的成长是一种交互、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内外两个维度进行联动培育。基于课程实践和教师研究兴趣,自主成立绘本研读、生活体验、种植劳作、艺术创想等教师学习共同体,组织教师每月展示交流园本课程实践的过程性经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经验”的闭环中,形成“人人都是研究者,事事都有研究点,处处都有研究味”的园本教研愿景。基于课程成效和教师梯队培养,采用骨干带教、调研跟进、专家把脉、高校引领等多种方式,定期聘请省、市、区各级知名专家,与高校定期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保障课程游戏化工作的方向性和前瞻性,助力高质量的“阅·历”园本课程建设。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样态越来越清晰、成熟。如何将学习经历转化为儿童经验?如何更准确地把握课程推进与儿童经验建构之间的关系?这都需要我们深度思考与实践。
我们认为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一定的“阅”与“历”的支撑。丰富儿童阅历,需要将更多资源引入课程,引领儿童走向大社会、大自然、大世界,实现经验与生活的联结。
与经验联结,调动儿童“已有经历”。积累生活经验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目的,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首先要考量儿童当前的学习经验,让活动能够在调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经验,为儿童的学习提供内驱力。
与图书联结,丰富儿童“多元经历”。基于儿童的兴趣、课程实施需要、图书核心价值,从愉悦性、适宜度、品质感三个维度精选优质绘本,通过主动阅读、科学探究、实践经历、体验尝试、多元表达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为儿童创造生长的弹性空间,激发更多学习能量。
与生活联结,面向儿童“未来经历”。课程需要贴地而行,直面儿童的成长需要。将生活中的实践智慧引入课程中,促使儿童主动去探索,产生更多积极体验,在一日生活的互动中产生万物与自身的关联,引发儿童持久、深入地学习,促进儿童学习进阶,助力儿童未来发展。
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通过筛选、评估、修整三步课程审议,分析研判“阅·历”课程建设中的难点及困惑。
审议课程内容的适宜性。儿童经验的获得是“阅·历”园本课程审议的重要指向,教师要立足师幼互动,更多地赋予儿童选择的机会。做什么、怎么做、跟谁一起做,等等,都是儿童“阅·历”的内容,从儿童的学习规律、学习状态、学习体验、学习收获等维度把握活动的方向、组织形式。
审议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通过每学期多次全园审议、每月年级审议、随机班级审议等多层面审议活动,共同审议园本化、班本化、项目化学习方案,包括阅读方式、学习资源、行进脉络、支架策略等,营造集体参与研发的氛围,使学习活动方案更适合儿童发展需要。
审议课程的有效性。组建由专家、园长、教师、儿童、家长等成员组成的联席审议团队,通过专家观摩点评、园长跟踪诊断、教师自我反思、定期儿童会议、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对园本课程实施出谋划策,对活动质量进行多视角调查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展示性评价、叙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式关注儿童在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运用自省与他鉴相结合的手段评价教师。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借助儿童阅读笔记、成长档案,记录儿童真实的经历,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和评价,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从教师、教研组和幼儿园3 个层面实施自评与他鉴,通过学习、实施、评价、改进4 个环节的螺旋式循证模式,回到教育现场、聚焦班级观察,让教育过程评价更鲜活、更真实、更有温度。
运用定量记录的手段评价师幼互动质量。借助信息化手段,从“积极情绪”“支持策略”“回应拓展”“尊重差异”4 个维度来评价师幼互动质量,依据评价所采集到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图表、量表、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各个年龄段师幼互动的行为画像。
园本课程里的人,一边是儿童,另一边是教师。项目的实践改变了儿童学习的状态,也改变了教师“以教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并更新了儿童观、课程观、资源观,实现了师生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