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妙丽 张一山
妊娠是女性重要的特殊生理过程,可导致机体激素水平出现一系列改变,并影响肝脏的代谢、分泌与合成等功能,多种凝血因子水平不断升高,可造成临产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虽然利于分娩期间胎盘有效剥离和产后迅速止血,但术后血栓的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1-2]。因此,明确孕妇不同孕周时期的凝血状态有利于指导临床适时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保证母婴健康及妊娠结局[3]。凝血四项是临床评估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有效明确外源性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失或水平改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疾病[4]。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的一种类型,若其表达异常升高,则提示机体纤溶反应增强,因此可作为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的重要标志物[5]。本研究对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116 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旨在明确孕妇不同时期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表达特征及检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择2020 年4 月—2023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16 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116 名健康体检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
1.1.1 纳入标准 ① 在本院建档并接受完整孕前检查;② 临床资料完整;③ 研究组均为单胎妊娠;④ 纳入研究前未接触放射线。
1.1.2 排除标准 ① 纳入研究前1 个月内接受过激素类、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药物治疗者;② 存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③ 存在出血性疾病者;④ 存在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者;⑤ 存在甲状腺疾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⑥ 纳入研究前6 个月内接受输血治疗者;⑦ 纳入研究前1 个月内存在手术史或外伤史者;⑧ 纳入研究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⑨ 存在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审批(审批号:2023040)。
1.2 研究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4 mL 外周静脉血,置于真空抗凝管内(含枸橼酸钠0.2 mL),样本混合均匀后以3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0.5 cm)离心10 min 分离血浆,于2 h 内使用ACLTOP 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与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研究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水平;② 比较不同孕期孕妇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孕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研究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D-二聚体和Fib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T、APTT、T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x±s)
2.3 研究组不同孕期孕妇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不同孕期T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D-二聚体、Fib 水平均明显高于孕早期,PT、APTT 均明显短于孕早期(均P<0.05);孕晚期D-二聚体、Fib 水平均明显高于孕中期,PT、APTT 均明显短于孕中期(均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研究组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注:Fib 为纤维蛋白原,PT 为凝血酶原时间,APTT 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 为凝血酶时间;与孕中期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例)D-二聚体(mg/L) Fib(g/L) PT(s)孕早期 116 0.59±0.18 a 2.69±0.44 a 12.98±0.40 a孕中期 116 0.81±0.26 3.49±0.47 12.21±0.37孕晚期 116 1.08±0.30 a 4.07±0.51 a 11.54±0.35 a组别 例数(例) APTT(s) TT(s)孕早期 116 41.45±3.11 a 10.63±0.79孕中期 116 37.28±2.71 10.48±0.83孕晚期 116 33.16±2.41 a 10.32±0.59
机体正常凝血与止血过程主要依靠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除钙离子外,机体中多数凝血因子由小、中蛋白质组成,正常生理状态下呈失活状态,若遭受外界或内源性刺激则会启动凝血酶原,产生凝血作用[6]。妊娠期间机体纤溶与凝血系统功能可受生理性保护因素等影响而发生改变,但该保护作用可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相关研究表明,妊娠期间孕妇Fib 水平可升高60%,该类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可显著增大血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若发生胎盘前置、羊水栓塞及其他风险事件,则极易导致机体出现高凝状态,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从而诱发DIC,激活纤溶系统,并造成出血[7-8]。Mandlebe 等[9]研究也指出,作为内源性刺激类型,妊娠可导致机体中的纤溶与凝血系统发生改变,尤其在孕晚期和临产期,机体中凝血因子水平明显增高,为产后及时止血提供良好条件,但也会增加血栓性疾病和DIC 等凝血异常的发生风险。
D-二聚体为纤溶酶水解交联下纤维蛋白参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与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密切相关,通过监测其水平可有效预测和评估继发性纤溶事件[10]。凝血四项中PT 可反映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状态;TT 可反映Fib 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抗凝问题,其水平异常与DIC 纤溶亢进、Fib 减少密切相关;APTT 与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密切相关,是灵敏的内源性凝血功能评估指标,APTT延长多发生于Fib 缺乏或凝血因子Ⅱ、Ⅴ及Ⅶ等含量降低时,而APTT 缩短则表明血液呈高凝状态;Fib 可参与凝血反应和凝血过程的终末阶段,可溶性Fib 能转化成非可溶性Fib,并使血液凝固,因此与机体凝血功能状态关系紧密,Fib 能反映血液流速减缓和血液黏度增高程度,Fib 含量增高主要发生于妊娠后期或运动后等,而其水平异常降低可引起胎盘与子宫内膜分离[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D-二聚体、Fib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孕周增加,D-二聚体、Fib 水平持续增高,PT、APTT则不断缩短,表明孕妇不同时期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或降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妊娠期间滋养叶碎片大量形成,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肺循环系统,机体溶解释放凝血活酶时可造成血管内凝血,启动纤溶系统,对血栓产生清除作用,导致血浆内D-二聚体含量随之增高[13]。Fib增高则是因孕妇血液内红细胞、血小板等聚集能力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增强,血液黏稠度异常增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在孕晚期和临产期,Fib 水平可进一步升高[14]。孕妇血浆内PT 在孕早、中、晚期呈进行性缩短趋势,表明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可不断激活外源性凝血因子,导致其分布量持续增加;APTT 随着孕周的增加而缩短,表明妊娠时间的延长可不断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因此分布量随之增多[15-16]。
综上所述,孕妇不同时期凝血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改变,临床可结合孕周定期监测孕妇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等指标水平,明确血液高凝状态,从而给予针对性防控,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