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分布情况及药敏分析

2023-11-23 03:37张小萍李黎王翠莲陈良娟梁晓利陈平熹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抗菌标本耐药

张小萍 李黎 王翠莲 陈良娟 梁晓利 陈平熹

无乳链球菌即B族链球菌(group BStreptococcus,GBS)感染是新生儿阶段较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GBS 是一种常定植于胃肠道与生殖道的革兰阳性双球菌,新生儿GBS 感染一般发生在母体内,感染途径为羊膜腔感染或胎膜破裂感染,也可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阴道获得[1-2]。相关研究显示,妊娠期母体阴道内GBS 定植较多,会直接增加母婴垂直传播与早发感染的风险[3]。

新生儿GBS 感染可直接引起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脓毒症等疾病,同时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新生儿GBS 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伴随近年来“多孩”政策的实施,新生儿GBS 感染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对该疾病的诊疗现已成为新生儿科和妇产科医师研究的重点[4]。

对新生儿GBS 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抗菌药物治疗,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四环素等,该类药物进入人体后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细菌细胞膜发生改变,抑制或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抑制细菌病原体核酸的转录与复制,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GBS 感染易出现耐药,因此针对该特点实施临床特点、分布情况分析与药敏试验分析意义重大[5]。

本研究结合罗定市人民医院60 例新生儿GB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分离出疑似GBS 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数据及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1 月—2023 年3 月本院60 例GBS 阳性新生儿进行细菌培养的血液标本,其中男性30 例,女性30 例;早产儿6 例,足月产儿54 例;经阴道分娩50 例,剖宫产6 例。共分离出80 株GBS 菌株。

1.1.1 纳入标准 ① 患儿血液样本均经细菌培养,确诊为新生儿GBS 感染;② 可完整提供本研究所需相关数据和资料。

1.1.2 排除标准 拒绝配合研究者。

1.1.3 伦理学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本院伦理审批(审批号:2020015),所有患儿监护人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 VITEK2 Compact 细菌鉴定仪和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GP 卡)以及AST-GP67 药敏卡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3 研究方法

1.3.1 菌株鉴定 血液、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直接注射入血培养瓶,使用血培养仪进行增菌培养。其他类型标本于2 h 内接种于血平板和GBS 专用显色平板,置于37 ℃ 5% CO2培养箱内温育18~24 h 后,观察平板上菌落特点。在血平板上GBS 菌落呈灰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有光滑、凸起,不易乳化,部分有β-溶血环。在显色平板上,GBS 菌落为表面光滑、凸起,粉红色或紫红色。挑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镜检,经革兰染色(+)、CAMP 试验(+)、触酶试验(-)初筛后的球菌进行分纯培养和鉴定。对分纯培养后的菌落采用细菌鉴定仪和革兰阳性细菌鉴定卡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菌株鉴定。

1.3.2 药敏试验 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AST-GP67 药敏卡,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9213,检测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四环素、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及克林霉素。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① 分析60 例患儿的临床体征;② 分析81 株GBS 菌株的分布情况;③ 分析81 株GBS 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Microsoft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有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药敏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类抗菌药物所得结果以敏感、中介与耐药3 个项目构成比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60 例患儿中出现发热25 例,气促18 例,发绀10 例,反应差7 例;60 例患儿中包括脑膜炎19 例(均为GBS 晚发性感染),新生儿肺炎24 例,新生儿脓毒症17 例。见表1。

表1 60 例GBS 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与疾病类型

2.2 GBS 菌株分布 81 例 GBS 菌株中从血液中检出25 例,从痰标本中检出15 例,从脐分泌物标本中检出10 例,从耳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10 例。其中10例患儿在痰标本与耳道分泌物标本中均检出GBS,4 例患儿在血液标本和痰标本中均分离出GBS。

2.3 药敏试验结果 对80 例GBS 菌株展开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GBS 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2.50%,其次为克林霉素,耐药率为73.75%,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1.25%,位列第三。GBS 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均无耐药。见表2。

表2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GBS 是一种定植于女性消化道和生殖道的条件性致病菌,该细菌对绒毛膜具有较强的吸附与穿透性,妊娠期易刺激子宫收缩,引起早产;新生儿GBS感染则容易引起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菌血症、新生儿脓毒症、新生儿肺炎等相关疾病,因此围术期筛查GBS 对产妇和新生儿均至关重要[6-7]。

首先本研究结果显示,60 例患儿中出现发热25 例,气促18 例,发绀10 例,反应差7 例;60 例患儿中脑膜炎19 例(均为GBS 晚发性感染),新生儿肺炎24 例,新生儿脓毒症17 例。本研究结果提示GBS 感染的早发临床体征主要以呼吸道表现为主(如发热、气促、发绀等),晚发感染常合并颅内感染,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而早发性新生儿GBS 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① 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② 母体孕期生殖道、泌尿道出现GBS 定植,新生儿口腔、鼻咽、皮肤存在GBS 定植[8];③ 极低体质量新生儿;④ 母体胎膜早破≥18 h,产时发热,产程较长[9]。因此早发型新生儿GBS 感染以母婴垂直感染为主,一般在分娩12 h 发病,病情主要特点为发病急,进展速度快,患儿出现发热、气促、发绀等症状;晚发性GBS 感染以颅内感染为主,患儿易出现化脓性脑膜炎,一般症状为拒奶、反应差,因此,通过分析以上临床特征可判断患者感染类型与主要受累部位,对指导新生儿GBS 感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0-11]。

其次,本研究结果显示,81 例GBS 菌株中从血液中检出25 例,从痰标本中检出15 例,从脐分泌物标本中检出10 例,从耳道分泌物标本中检出10 例。有10 例患儿在痰标本和耳道分泌物标本中均检出GBS,4 例患儿在血液标本和痰标本中均分离出GBS,研究结果反向印证了新生儿GBS 感染存在多种类型,且感染部位差异较大,因此在确定新生儿GBS 感染类型时需检测血液、痰液、脑脊液、耳道分泌物样本,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12]。

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针对各类感染性、创伤性以及炎症性疾病广泛应用的一类药物,但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抗菌药物耐药,该特点在新生儿GBS 感染中同样具有突出体现,抗菌药物耐药是指部分微生物对原本敏感的抗菌药物产生高度耐受特性[13]。简而言之,就是原来对抗菌药物敏感的人群现在对抗菌药物不敏感,若未及时发现或更换抗菌药物的使用,加之新生儿自身免疫机制较弱,可直接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对新生儿GBS 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意义重大[14]。

最后,本研究对80 例GBS 菌株展开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显示GBS 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为92.50%),其次为克林霉素(耐药率为73.75%)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1.25%),GBS 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等均无耐药性。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类广谱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中,主要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等。相关研究提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核糖体保护蛋白是与延伸因子EF-G 和EF-Tu 具有显著序列和结构相似性的鸟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而最常见的核糖体保护基因是tetO 和tetM,该类基因是引起GBS 菌株对四环素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15]。另外有研究结果显示,GBS 菌株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给予更多关注,合理调整使用药物,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16]。就临床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的实际用药情况来看,青霉素是首选的抗菌药物,代表性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笔者认为其应用优势在于该类抗菌药物具有特殊的通透性,更容易进入细胞外膜,其次其与细菌中全部青霉素结合蛋白均有较强的亲和力;再次该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17-18]。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分析能够指导临床用药,本例患儿血培养和脑脊液GBS 药敏试验结果都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类、利奈唑胺片和万古霉素敏感,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耐药[19-20]。

综上所述,在对新生儿GBS 感染实施治疗前需综合评估其临床特点,组合应用血清非特异性指标,尽早识别,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最大程度提升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抗菌标本耐药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