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香
2022年版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而“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与载体。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语文课程中的“语言”不仅指社会的理性语言,更是指具体语境中含有个人理解体验在内的言语和优质的母语语感。它是社会经验与主体建构的统一,是共同规则中的语言和具体运用中的言语的统一。语言文字的运用,那当然离不开习作了。
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立足实际,积极开拓习作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习作环境里、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写作。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对习作教学空间的突破。
一、立足实际,丰富习作语言
俗话说得好:“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试想,学生没有语言积累这个“米”,如何做得好习作这个“炊”?所以要解决写作之难题,必先进行语言之积累,并养成经常积累语言的好习惯。阅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曾说过:“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要开放阅读渠道,引导学生平时养成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有助于内化积累语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才越见深切。
二、开拓视野,丰富生活容量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对习作教学人文互动的理解,也派生出这样的理念:生命所在、生活所在,习作所在。生命和生活是广延性的,习作必然体现时时、处处的特点。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大千世界、宇宙万象、社会生活,无不是习作的广阔天地和习作之源。由此可见,要开拓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撰写观察日记、体验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让学生学会随时、随机、随兴自由习作,从而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
三、想象添翼,丰富习作主题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中国作家王蒙道:“想象来自生活。”的确,习作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因此,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习作主题。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
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十分固定,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現在学生面前的空间就大了。
四、评改给力,丰富习作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形成修改习作的能力并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小学习作教学应牢牢抓住这一点,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评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多元开放。
总之,习作教学无捷径。农村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习作“技术员”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习作教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学生,开发习作资源,开拓更广阔的习作教学空间,还习作教学本源,为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