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3-11-22 07:03杜庆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教学改革

[摘 要]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理念,以专题教学为抓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以小组研讨、微电影制作为着力点,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以课程教材、网络平台和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整合。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优化课程成绩评定方式。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0-0106-04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我们积极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教学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这为新时代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提出了基本遵循。“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关联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线上线下课堂联动为运行机制,重点引导大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素质、法治思维等知识,提高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团结合作、奉献社会、懂法用法的能力,旨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

(二)学情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结合各个高校的办学定位、风格、学生群体的基本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我校是一所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校大学一年级学生在整体上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从知识储备方面讲,他们有基础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知识基础,但深度和广度不够;从能力表现方面看,他们思维活跃、认知能力较强,但践行能力不够;从学习态度方面看,他们思想纯朴、学风良好,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从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三)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主体性和主导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照本宣科,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作用和意义不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热情不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解決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彰显理论魅力,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又要关注现实,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改造世界”。实际授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只是机械地进行理论讲授,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后果是,一些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的实质和价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如何解决理论和实践未能有机结合的问题,是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第三,解决课程评价不规范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做好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任务。当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以知识评价为基础,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要评价指标,尚未形成兼顾知识、态度、能力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尚未形成规范的课程评价标准。如何以规范的课程评价引领学生学习,是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一)教学改革的理念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教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教育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教育行为只有结合大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思想状况展开,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教育对自身成长成才的价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展开教学,努力实现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换。教学设计上贴近学生实际,挖掘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深入研究能力。

第二,突出“知行合一”的理念。“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把“知行合一”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中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强调理论学习和行为实践的结合,努力实现由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转换。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发展的真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以增强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言行一致、内外兼修,做到“行为知、知为行”。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以学生为本和“知行合一”理念关照下,我们的教学改革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社会实践、课程评价五个方面着手,旨在形成较为体系化的教学改革方案。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针对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持续优化教学专题设计;在教学方法上,灵活使用专题讲解、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团队作业、体检教学等多种方法;在教学载体上,将课堂教学、“学习通”平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VR实验室”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等结合使用;在社会实践上,以法治教育为重点,强调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在课程评价上,形成兼顾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以专题教学为抓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教学内容的专题化设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必然要求。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围绕着特定的专题对教学内容尽可能深入地挖掘,以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专题设置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成长中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线索,把授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人生观教育、中国精神、道德观教育、法治观念教育。每个模块又分别设置若干个专题,共计16个专题。

(二)以小组研讨、微电影制作为着力点,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与普通的知识教育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强调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的对话。在我们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敬的、民主的,教师能鼓励、关爱学生,学生能信任、尊重教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做到真诚交流、深入反思和积极对话。为实现师生关系的有效互动,需要恰当使用体验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老师把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小组讨论、微电影制作、小辩论等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们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在思想认识上有深化、在行为养成上有进步。

(三)以课程教材、网络平台和基地建设为载体,促进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整合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我们依托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了“法治与生活”课程,该课程共有34个教学微视频,共7个章节,课程习题425道,视频总时长达306.77分钟。截止到目前,该课程已经运行5期次,有多所学校的七千多名学生選修。我们充分利用“学习通”平台,针对时事新闻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即时讨论和课后练习,利用“学习通”平台创建多个课程资源网页,建设了多个德育基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整合。此外,我们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教学基地,有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有社区志愿服务、学生社团等课内实践活动,有“思想政治理论课”VR实验室等多种资源。

(四)以法治教育为依托,坚持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授课教师有多位法律博士、有两名律师。我们充分利用师资资源,以法治教育为依托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法治与生活”作为本课程的配套资源。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拓展法律知识的同时,我们带领学生在校内以及学校周边的社区,进行民法典、宪法日等普法宣传,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化学生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理解,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同时提升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五)以课程评价为导向,优化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基于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理念,把卷面考试与课程学习态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参与线上讨论、完成作业等情况相结合,构建较为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到课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微电影等几个方面组成。期末考试采取“学习通机试+笔试”形式,“学习通”机试题型包含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四个题型,笔试题型采用论述题、材料分析题或案例分析题形式。旨在通过较为规范的课程评价体系,从知识、情感、态度等层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四、改革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改革的效果

第一,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授课之前,调查分析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与专题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吸引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内容需要运用小讨论、辩论、微电影等多种形式辅助专题讲授,以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吸引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双重优化,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问题意识,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的研判、分析和引导,在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三,优化了课程评价体系。细化和改进评价指标,形成兼顾学生知识、态度、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学习通”等学习平台,促使教学体系从“平面”走向“立体”,增加评价过程的公开性与公平性,形成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

第一,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课程改革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够熟练,一部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还处于比较浅的层次。今后,“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增强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实现网上提交作业、问题解答、案例选读、热点难点讨论,及时更新、充实教学案例、视频、经典优秀读物等教学资源,通过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管理,完善课程的信息化管理。

第二,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有待进一步加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5]。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和整体魅力依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题。事实上,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助于以直观、生动的形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信息化的使用可能给学生造成理论知识碎片化的印象[6]。因此,在注重强调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同时,需要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吸引人,以科学的方法指引人,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3]邵晓枫,廖其发.“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内涵的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5,9.

[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78.

[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83.

[6]张瑜,金哲.指向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94-98.

(责任编辑:王义祥)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Ethics and Rule of Law”Course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Du Qinghua

(School of Marxism, Zhejiang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optimize the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the teaching of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emphasizes the student-centered idea and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nd takes special teaching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students' deep thinking. Focus on group discussion, micro film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With course materials, network platform and base construction as the carrier, to promote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With course materials, network platform and base construction as the carrier, to promote the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optimize the course grad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course evaluation. Through teaching reform, good teaching innovation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but it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he skillful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pth of teaching content mining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deology and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evaluation

基金項目:2020年度浙江省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序号539);2019年度浙江省高校思政“立格”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杜庆华(1978—),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教学改革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