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芝
摘 要:爱国主义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中职数学教学必须做到育德、育才双管齐下,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将德育元素润物无声地进专业、融课程、落实德育目标。基于此,文章立足中职数学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意义,探索了适当路径,以期为数学课程践行德育及课程思政进课堂、入人心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爱国主义;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贯穿学生成长各阶段,诠释了“为谁培养人”的重要内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了明确导向。打造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完善德育体系是中职学校重点教育工作任务,中职数学课程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除了做好数学本位教学工作外,还需积极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数学课堂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品格修养,为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公民人人皆需具备的一种伟大情怀,其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揭示了个人与祖国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认同、自豪与自信,有着尊严感与荣誉感相统一的特征。爱国主义诠释了“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深化了个人与祖国之间不可分裂的亲密关系,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还是一种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一伟大情怀包括爱祖国河山、爱祖国人民、爱祖国文化以及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义驱动着个体发展与进步,是个体优良素养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自古传承至今的精神文明共识,需渗透于每一位学生思想中,内化为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动力。
二、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必要意义
(一)培养优秀时代新人的必要
为适应我国国情发展,党中央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数学新课程标准亦发生重大改变,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从单一的知识技能掌握过渡为综合素质提升,强调学生不能“死读书”,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涵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具备爱国意识、精神以及法律认知,逐步让学生成为可以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爱国主义教育单靠专项思想教育课很难落实落全,培养优秀的时代新人需各科教师各阶段的凝聚合力、携手推进。中职数学课程作为中职教育重点课程,理当肩负起这一伟大使命。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必要
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目的是学科践行德育的体现,但是客觀而言,通过育才、育德双线并进的教学模式,亦让数学教育呈现出不一样的风采。无论是爱国主义思想普及,还是爱国主义素材融入,又或者是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的创新,皆丰富了数学课堂内容,弱化了数学知识浓郁的抽象逻辑特征。学生在特殊的情境、多样的素材、内涵的课堂中更易唤醒自我学习意识与活力,发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魅力,从而聚焦注意、发散思维、深化情感,这比传统的依参而教、平铺直叙的数学教育更易实现高效课堂构建。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和数学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
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中职数学课堂不仅是为了民族长远发展、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更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感,从而让其有底气用全局的视野看问题、看世界,这也是树立学生个人自信的重要途径。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还能够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伟大,促使其对美好的事物心生向往,对“美”的内涵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实现个人审美能力的提升。不仅如此,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幸福感,激发其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奋斗的动力,这种动力将驱动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理想信念的重要媒介。基于此,爱国主义教育不单单是一种德育要求、育人要求,对学生个人终身发展更是大有裨益。
三、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分享数学史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数学领域发展离不开前人的探索与奉献,教师可以在数学史实中寻找爱国主义教育着力点,引领学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审视我国数学历史发展,厚植爱国情怀。例如,讲解“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时,不得不提到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暅、祖冲之父子,父子二人一起得出了“祖暅原理”,圆满解决了球面积和体积计算问题,并由此推广到柱体、锥体的体积计算,对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祖冲之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方面皆为我国科学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是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人,直至1000年后,阿拉伯的数学家才打破这一记录。基于这一伟大壮举,教师可以详解祖冲之史事,讲述其是如何在没有计算机的前提下进行圆周率的复杂理论计算与推理的,从而让学生油然而生自豪、自信之情,并将之转化为爱国主义情怀。
又如,提到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代表,不得不提到华罗庚先生,其为我国近代数学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抗日战争爆发后,海外留学的华罗庚毅然回到祖国,利用自己所学抵御外敌入侵。由于其学识渊博,美国方面抛出丰富的橄榄枝挽留,但都被之婉拒,丝毫没有动摇其回国发展、为国献身的决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罗庚先生带着一生所学回到祖国怀抱,为推动近代数学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通过华罗庚的史事讲述,不仅可以体现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国家的决心,让学生不忘国耻,还能够借助个人实例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触动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的伟大,从而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二)传授数学知识,挖掘爱国主义元素
爱国主义内涵包括多个方面,由此衍生出无数的爱国主义素材,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善于将这些素材挖掘、呈现,形成丰富多元的教学支点。例如,教授“圆”的相关知识时,一个小小的“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文化和美学文化,无论是“天圆地方”、还是“圆圆满满”的寓意都体现了我国中华文明的精神原型,蕴意着中国人绘制“同心圆”的美好愿景。从圆文化渗透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圆”图形内涵的理解,侧面映射全国人民同心同愿的理想抱负,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圆”知识的探索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壮观的中国“圆”建筑,比如“北京天坛”蕴意天圆地方的思想,“客家围屋”蕴意多族同心的愿望,“园林洞门”蕴意着饱满延伸的含义等,这些均能够体现出我国“圆”建筑的智慧,令人自豪。从“圆”建筑素材渗透圆的特征、圆的方程教学,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又如,教授“两条直线平行、相交”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用隐喻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线上的孤点,祖国就是一条直线,祖国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孤点的努力,无数个孤点组成直线、无数条直线相交后,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祖国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壮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解释直线平行相交的相关知识,可让爱国主义教育自然渗透学生心中,引发其产生思考,培养学生团结一心、携手前进的集体主义精神。数学知识广阔无垠,爱国主义元素多不胜数,将两者有机融合,育才、育德一体化推进,数学教育将迸发更加绚烂的火花。
(三)依托精讲精练,融入爱国主义例题
爱国主义教育趋向于理论,有时过多的讲述容易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引发学生反感,甚至偏离数学教育本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讲精练,融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例题,在实践训练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例如,教授中职数学“概率”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甄选或者自编爱国主义概率例题,围绕习题专练过程,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某学校举办了一场纪念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教育研学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从学校提供的四个革命先烈纪念馆中挑选一个,小明和小紅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本次活动目的地,那么两人抽到同一地点的概率是多少?”为了让爱国主义元素凸显得更清晰,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主观意愿中想要参观的革命先烈纪念馆有哪些,根据学生意见变更题干信息,再让学生求解。这样既可以潜移默化渗透爱国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延续红色血脉,又起到题型创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为树立学生拒绝赌博、抵制赌博的法律意识,强化其构建和谐社会家园的信念,教师还可以借助扔骰子的实践例题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例如,学生与教师掷骰子,比一比点数,必然事件是两个骰子点数必然会出现不同或者一致的两种结果;不可能事件是两个骰子点数不会出现一方投掷永远大于另一方的情况;随机事件是学生投掷点数比教师投掷点数会出现大、小、相同三种情况之一的任一种。学生在理解概率基本知识后,教师增大难度,多增加几个骰子,让学生计算大小概率。在游戏化例题训练中让学生明白赌博是一种概率游戏,且通过设置可以主动影响一方概率的大小,从而纠正部分学生“不劳而获”的心态,让其明白美好生活、幸福生活永远靠的是努力,国家的法律意志不可违抗,且是为了百姓幸福安康,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努力奋斗的信心与决心。
(四)善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集体情怀
只有学会爱小家才能爱大家,只有学会爱大家才能爱国家。就中职院校而言,小组团队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家庭”,通过科学的小组划分、合理的任务设置、同伴间的分工合作、小组间的良性竞争,树立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誉感,是映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分支。每一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贡献自我价值,维护集体荣誉,迸发个人潜力。久而久之,集体荣誉情怀会深深厚植在学生脑海,这种情怀对学生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国家发展而言大有裨益,能够促使学生在面对国家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与国家步调保持一致,彰显团结一心的大无畏精神。
例如,在开展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数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个人所得税这一社会视角,以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变化作为教学背景,组织学生在互动分析中培养数学建模思想,感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政治认同感。首先,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探讨,教师对小组的搭建做出适当的干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配组内成员,并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性,合理地分配共学职责。例如,优等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动小组的整体学习;思维活跃的学生负责“出谋划策”,开拓分析问题的视角;性格沉稳的学生负责记录探讨过程,整合关键信息,为确定结论提供参考等等。通过搭建共学小组,形成互赖关系,在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其次,教师集中展示1950年至2022年个人所得税解析表格,重点突出1950年、2008年、2011年、2019年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度以及税率的变化,启发学生的探讨方向。同时,教师为各小组提供自由、自主的探讨时间,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分析其中反映出的政策理念。由个人所得税这一典例推导出国民经济蒸蒸日上的一般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时代教育导向,中职数学课程需注重渗透德育,育德、育才齐行并进,将爱国主义情怀作为重要德育渗透目标。教师要切实理解爱国主义核心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情怀融入中职数学课堂的必要意义,通过多元化爱国主义资源、丰富的数学教学过程、互动化小组合作学习,打造以爱国主义为价值导向的数学教育新样态,涵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金然. 课程思政走进中职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2022(07):91-93.
[2]蔺玉梅. 中职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7):38-40.
[3]王岳,李海霞. 课程思政走进高职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2):81-82+118.
(责任编辑:孙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