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参与共治模式效果观察

2023-11-21 09:19陆嫔嫔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共治家属护理人员

顾 悦,王 兰,陆嫔嫔

(滨海县人民医院 江苏滨海224500)

脑卒中即为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局灶性脑组织损害,所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 h或致死。据调查显示,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由1993年的0.40%上升至2013年的1.23%,且发病平均年龄逐年降低,平均年龄≥50岁。男性相较女性更易发病,同时肥胖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患病率较高[1]。目前,临床以绝对卧床休息和降颅内压治疗为主,通过对症治疗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但由于多数患者入住ICU时处于危重症期,丧失自护能力。常规护理仅针对临床症状进行干预,忽略了家属对治疗工作的影响,导致其病情反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2]。因此,需在临床治疗基础上,针对性采取科学护理方案,以实现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参与共治模式是家属参与全程临床干预方案,将被动接受护理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实现降低治疗风险,改善护理质量和医患关系[3]。将ICU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参与共治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收治的ICU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发病36 h内首次入院接受治疗,且治疗期间无死亡事件;③患者经CT等影像学检查后,可明确出血部位。排除标准:①患者住院时间≤7 d;②患者合并其他脑部出血疾病,如动脉肿瘤;③患者凝血功能异常;④患者存在大面积脑梗死且病情严重。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8~75(59.65±6.67)岁;受教育程度:高中28例,大专15例,大学及以上7例;脑出血21例,脑梗死2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9~75(60.32±6.77)岁;受教育程度:高中30例,大专10例,大学及以上10例;脑出血24例,脑梗死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当日,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定期观察瞳孔和意识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详细检查脑功能、血压及呼吸频率等;保证治疗环境干净卫生,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同时限制探视者人数及次数;实施降低颅内压时,护理人员控制输液速度,并及时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是否出现发热、肿胀等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呼吸,定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呕吐物等,以免发生误吸,必要时使用口咽或鼻咽气道。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定时给予翻身、叩背及皮肤护理。叩背时,护理人员手掌呈弓形,五指并拢,由肺底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叩背;整个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与家属协作共同消除患者心中恐惧,安抚其情绪,以保证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工作;饮食上,以高蛋白质、高热量为主,避免食用坚硬或油炸食物,还可引导患者多参与娱乐活动,增进食欲,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前10 d,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程进展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如坐卧训练及上肢锻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参与共治模式护理。①制订干预方案:护理人员通过查询文献(关键词为“ICU脑卒中护理”“家属参与干预”等),收集整理对制订干预方案有利的信息;拟订干预方案模板,包括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防治等,并由本科室护士长和营养管理师测评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将建议进行整理,以科学、安全等作为基础原则修订干预方案。②家属参与共治干预:患者转入ICU后,护理人员将患者实际情况与本院治疗现状结合,并适当修改,详细告知家属干预方案内容,并询问家属意见或建议,交谈过程中护理人员语言温和、真诚相待,确保家属受到尊重。如“您是否想要参与患者临床护理”“您认为参与共治模式护理对患者恢复有何意义和作用”等。③实施护理计划: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其每日病程进展和恢复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定期与家属协商干预方案,发放健康手册并将家属可共同参与执行的干预内容使用醒目字体进行标记。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率:压力性损伤,符合《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压力性损伤的诊断标准[5],常表现为皮肤颜色改变、轻度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水疱、溃疡,严重者可加深至肌肉、骨或关节,形成坏死;静脉血栓形成,符合“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抗血栓治疗:美国《胸科学》杂志指南”[6]中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发红、发热肿胀及体温升高;应激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或反酸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呕血和黑便。②治疗时间指标:包含ICU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运动功能评估: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进行测评,该量表主要包含运动、感觉、平衡、关节活动和疼痛5个领域,每个领域各20个评估项目,每个项目1~5分,共100个评估项目,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71,半间效度为0.855,信效度较好[7]。④脑卒中症状: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脑卒中症状自评量表(NIHSS)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意识、语言、协调能力、视野4个方面,评分0~50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量表Cronbach′s α为0.874,重测信度和间效度均为0.795,信效度较好[8]。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时间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时间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FM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FM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NIHS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临床治疗脑卒中的原则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但是由于ICU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多伴随发展迅速、病情危及等特点[9]。加之清醒患者无家属陪伴,对ICU治疗环境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后续治疗效果[10]。有研究显示,提倡家属参与治疗及预后干预,可顺利推动患者康复进展,通过坚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原则,积极鼓励家属参与拟订和实施干预方案,从而提升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1]。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实施参与共治模式,观察干预效果。

3.1 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 d,两组FMAS、NIHSS评分均优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参与共治模式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同时还能减轻患者神经损伤。分析原因:当脑部血管受损后,局灶性脑组织出现损害,导致其肢体活动能力障碍。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实施干预时不再局限于被动遵医嘱干预,而是拓展思维,主动设计拟订干预方案,并根据护理计划有条不紊地实施,不仅保证护理任务落实,提升工作质量,同时还可改善护理人员临床决策能力。护理人员通过鼓励患者家属阐述自身意见,并积极参与干预方案,可缓解工作压力,起到监督干预工作实施的目的。通过给予良好体位摆放,可松懈粘连的软组织,促进局部循环代谢,加强机体周围肌肉力量,提升关节稳定性,进一步改善骨关节活动功能。另外,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病程进展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机体关节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关节控制能力,还可恢复神经细胞代偿损伤区域功能,以增加脑部血肿消融速率,从而有效促进脑部病灶组织重建与运转。

3.2 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梁欢等[12]研究显示,实施参与共治模式干预后,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得到改善。本次研究也表明,通过对观察组实施参与共治模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置管情况,不仅使护理人员准确了解患者病程进展,还缩短了治疗时间,在保障呼吸机正常通气的同时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保证,同时有效改善呼吸功能,进一步加速患者恢复。护理人员以健康手册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脑卒中等相关知识,确保其明确治疗的意义及效果,并将家属可共同参与执行的干预内容使用醒目字体进行标记,使家属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家属陪同可间接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缩短治疗时间。

3.3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干预方案明确患者护理实施方向及任务,从家属角度出发共同拟订针对性干预方案,帮助其明确自身责任,护理人员协助其全面解决细节问题,确保干预方案实施。干预内容紧紧围绕患者康复的目标实施,通过医患密切配合,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实施参与共治模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猜你喜欢
共治家属护理人员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多元共治”乐融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探索代建制 共治团结闸
食品安全共治 各方需依法确权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