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蒙,郭丽娜,纪光云,张香玉,时晴晴,王文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前列腺癌(PCa)是由年龄过高、家族遗传、不良饮食因素所致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以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直肠疼痛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PCa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63%,其中20%以上存在死亡风险,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1-2]。而针对此类患者,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睾丸切除术等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但此类手术仍属侵入性操作,术后恢复缓慢,而因面临疾病折磨及治疗结果的未知,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较为复杂,进一步影响治疗积极性,生活质量普遍较低[3]。目前临床在该疾病患者出院阶段,会给予相应的延续性护理支持,护理内容包含用药规划、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但上述内容仅能以电话随访为媒介,无法达成理想的院后干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同伴支持健康教育[4],该模式起初应用于青少年不良健康行为控制,直至2010年,WHO开始倡导实施“同伴支持计划”,自此逐渐被应用到各类慢性病领域[5-6]。本研究对PCa术后患者开展同伴支持健康教育,旨在明确该模式对PCa术后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在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8例PCa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已出现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反应,经前列腺筛查、直肠指检、前列腺特异抗原等检查发现存在明显肿瘤病灶,符合《中国前列腺癌外科治疗专家共识》[7]相关诊断标准,确诊PCa;②年龄≥18岁;③首次手术;④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术前存在相关并发症;②存在神经源性膀胱病史;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66.37±1.02)岁;病程(1.59±0.46)年;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29例(59.18%),专科及以上20例(40.82%);手术类型:前列腺切除术16例(32.65%),睾丸切除术15例(30.61%),其他18例(36.73%);肿瘤分期:Ⅰ期13例(26.53%),Ⅱ期25例(51.02%),Ⅲ期11例(22.45%)。观察组年龄(66.29±1.38)岁;病程(1.63±0.54)年;受教育程度:专科以下31例(63.27%),专科及以上18例(36.73%);手术类型:前列腺切除术17例(34.69%),睾丸切除术13例(26.53%),其他19例(38.76%);肿瘤分期:Ⅰ期15例(30.61%),Ⅱ期27例(55.10%),Ⅲ期7例(14.29%)。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模式。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责任护士遵医嘱为其办理出院手续,获得患者同意后,留存其基础信息,如姓名、年龄、当前机体状况、下次复查时间等。建立电子档案,并上传至本院医疗信息保存系统,同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生活注意事项,如禁烟酒,每日以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食物,注意营养补充,提高抵抗力。留取患者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每隔15 d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并为其提供合理化建议,嘱患者按时用药及复查,如若出现其他反应,需告知家属及时返院治疗,本次观察随访为期30 d。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同伴支持教育。①同伴招募:由护士长、专科护士、主治医师根据现有条件招募多名本科室既往诊疗患者,组建同伴支持教育团队,成员均具有PCa患病史,受教育程度均为中学以上,且康复时间为1年以上,善于表达。根据不同患者与志愿者的家庭地址,就近分配负责对象,每名成员各负责2~3例患者。②同伴培训:每隔3 d,护士长组织PCa指导培训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PPT等网络课件,培训内容包含健康教育内容、心理疏导方法、日常用药指导等,同时进行随堂考核。③同伴探访:团队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1次10~20 min的家庭探视或出院后沟通,交流心理感受,并向患者详细讲述自身的治疗所得。④日常支持:每隔1周,团队成员可通过日常活动(如吃饭、锻炼、看电影等)帮助患者适应社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嘱其家属多陪伴、多鼓励。同时每间隔2周,由护士长组建1次小组活动,活动形式为茶话会、运动健身、下棋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时间控制在3 h内。⑤同伴康复指导:由团队成员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如盆底肌训练。训练开始前需排空膀胱,保证无尿液残留,随后收缩肛门,正常呼吸,匀速向上提拉盆腔肌肉,达到最大限度后停留2 s,随后放松,3次为1组,10~20组/d,后续训练每日增加1组。后续每隔3 d检查1次训练情况。⑥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与护士长进行小组内部讨论,探讨出院后患者存在的不良问题,如负性情绪加重、拒绝配合等,并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本次观察随访为期30 d。
1.3 质量控制 ①人员安排与资料收集:另设两组医护人员分别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相应营养支持措施,各10名,要求干预人员全部执有相关资格证书,工作经验为1年以上。所有资料现场查漏补缺,保证资料完整性和有效性,及时回收。②数据录入: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双人平行录入法,已经系统严格核对,避免出现数据录入错误等问题。
1.4 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于患者出院后1、15、30 d时,通过跟踪回访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8]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负性情绪状态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涉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维度,共90个条目,各条目分值范围0~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上述评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7026~0.9221,I-CVI为0.847~0.932,S-CVI为0.959。②心理弹性:出院前1 d与出院30 d时,通过留院调查及跟踪回访,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9]对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进行综合评估,该评分内容包括坚韧性(13个条目,共52分)、力量性(8个条目,共32分)、乐观性(4个条目,共16分)3个维度,共25个条目,各条目分值为0~4分,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好。该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126~0.9345,I-CVI为0.810~0.964,S-CVI为0.974。③生活质量:出院前1 d与出院30 d时,通过留院调查及跟踪回访,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10],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该量表评估内容包括正性条目和负性条目,正性条目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等17个条目,分值为17~68分;负性条目包括疲倦、恶心呕吐、疼痛等共13个条目,分值为13~52分。其中正性条目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负性条目分值与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该评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7335~0.9118,I-CVI为0.827~0.915,S-CVI为0.926。
2.1 两组不同时间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SCL-90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不同时间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不同时间EORTC QLQ-C30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EORTC QLQ-C30评分比较(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重,PCa手术患者人数逐年攀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丰富个体认知、提升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重要问题。王素琴等[11]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同伴支持教育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心理状态方面的效果收益优于对照组。但本研究检索相关文献发现,鲜有研究探讨该模式对PCa术后患者的明确作用机制,为此本文进行了上述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SCL-90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各时间段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王春地等[12]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同伴支持教育对改善PCa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效果显著。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延续护理仅能通过单一电话随访进行干预,而同伴支持能通过康复同伴实现健康教育目的,同时做到换位思考,帮助患者抒发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积极性,强化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0 d时,两组CD-RISC评分均高于出院前1 d(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华剑红等[13]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30 d时,两组EORTC QLQ-C30中的正性条目评分高于出院前1 d(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负性条目评分低于出院前1 d(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邱晓玉等[14]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同伴支持健康教育的应用,不仅改善了患者的主观意识,同时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PCa患者在出院阶段,即使生理上并无明显的不适,但受躯体症状、负性情绪等因素影响,会严重限制社交行为。而同伴支持健康教育能通过院后的家庭访视与生活引导,增强患者信心,且在增强患者对健康防护知识掌握程度的联合作用下,生活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同伴支持教育对改善PCa手术患者的情绪状态、强化心理弹性及提升生活质量效果良好。但本研究忽视了各地区等级制度、医疗水平的不同,无法确定该模式是否具备推广价值,因此内容的准确性仍需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