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PACK 能力框架的教学创新性研究
——以《统计学》课程为例

2023-11-20 09:08:04李娇娇
辽宁丝绸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时高校教师案例

李娇娇

(山西能源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统计学》是为非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与统计软件、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图表展示和概括性度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类别变量分析、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当前我国正从教育信息化1.0 时代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创新融合”的2.0 时代过渡,这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能力、TPACK 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如何教”,更要考虑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在此背景下,对统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应用型数据分析人才。

1 教学现状分析

1.1 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

我系在2017 级、2018 级和2019 级能源经济《统计学》课程培养方案中,总共设置了48 个学时,其中包含40 个理论学时和8 个实践学时,在学时分配上,实践学时过少,学生只能粗略地了解统计软件的操作,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结合,对于数据分析也只是浅显的了解,做不到深入的分析。同时对于数学建模应用等操作,也没有学会将统计软件作为“工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其次,该课程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先导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对概率论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数学功底欠佳,大多数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同样属于“数学课”,刻板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2 教学内容滞后

在教学内容方面,仅依靠课本知识进行讲授,没有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案例以及教学数据老旧,分析结果一般不会出现异常情况,无法进行发散性学习,学生在操作练习部分也没有大量与现实相关的新典型案例,教学内容滞后。

1.3 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又由于本课程理论内容所占学时较多,理论抽象难懂,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无法激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大家对理论的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1.4 考核方式简单

我系统计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点和计算公式的掌握,而忽略了统计学中最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的应用,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大。

2 高校教师TPACK 能力框架构建

当前我国正从教育信息化1.0 时代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创新融合”的2.0 时代过渡,这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能力、TPACK 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如何教”,更要考虑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基于TPACK 能力框架,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适应教育信息化2.0 的教育教学要求。

TPACK 由七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技术(TK),学科内容(CK),教学方法(PK),学科教学法(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TPACK),TK、CK、PK 属于三大核心要素,PCK、TCK、TPK、TPACK 属于四大复合要素。在教育信息化2.0 的背景下,构建了高校教师TPACK 能力框架,如表1 所示。

表1 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高校教师TPACK 能力框架

3 基于TPACK 能力培养的《统计学》课程设计

针对近几年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馈意见,在教育信息化2.0 大背景下,基于TPACK 能力培养对《统计学》教学过程进行了创新。

3.1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结合TPACK 能力框架,在已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从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融合进行《统计学》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创新。具体内容如表2 所示。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如下的创新。

3.1.1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加入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和数据。例如,在数据的图表展示章节中,引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奖牌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图表来展示各个国家获得奖牌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章节中,引入新冠疫情数据,假设某种病的发病率是1%,核酸检测试剂的准确率是99%,全民检测时,某人检测为阳性,那么,此人真的得病的概率是多少?是99%吗?以数据为支撑让学生们正确认识病毒,减少恐慌,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在理论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课程内容的讲授上,简化公式推导,主要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本教研室在2020 级能源经济专业培养方案中,将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都修改为24 学时,同时将授课教材采用偏操作版本的《统计学-基于SPSS》,教学内容从理论和计算调整为理论和上机操作,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利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操作练习,独立地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改革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3.1.2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优质资源

从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网站搜集适合本系学生的比较好的精品课程,然后推荐给大家,方便学生自学。比如推荐:浙江财经大学李金昌教授主讲的《统计学》,南京财经大学陈耀辉教授主讲的《统计学》等。这样既为学生更好地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又节省了学生自己挑选视频的时间,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3.1.3 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不断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要素,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精神追求。

例如,在假设检验章节中,通过提问“健康成年人的平均体温是37℃吗”引入授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数据引导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统计知识的意识。在时间序列章节中,引入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GDP 数据,并通过案例比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祖国的变化与强大,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3.2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3.2.1 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改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理论教学环节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数据,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在上机教学环节,以经典的案例数据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每种统计分析方法,为后续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组成小团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搜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分析流程,利用统计软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

3.2.2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

现阶段《统计学》课程主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主要利用山西能源学院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的统计学课程,提前上传PPT、教学数据教学案例等课程资料以及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精品课视频。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在学习通平台搜集相关视频预习课程内容,课中利用学习通发布话题和学生进行互动,课后发布随堂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课前学生预习情况、课中学生参与讨论情况和课后作业的作答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辅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图1 基于TPACK 能力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2.3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师生共长

“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调大赛是由中国商业统计学会主办,旨在从创意、创新、创业三个方面选拔优秀的学生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主动向学生输出比赛信息,将往届获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2022年第十三届市调比赛中,本校有40 多支队伍顺利通过知识赛,进入校赛,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并且主动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解决的问题相联系,提高了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通过比赛,增强了学生的参赛竞争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师生共长。

3.3 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从两方面进行创新。首先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现阶段主要采用学习通“问卷”小助手反馈学生意见,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其次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考核形式从终结性评价到全过程性评价,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统计学的成绩评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平时成绩(10%),主要考查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度等方面;二是实践成绩(40%),学生以组建团队的方式,围绕某一较新课题进行问卷设计、市场调研、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统计分析报告,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期末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对统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尤其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统计知识解释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 小结

今后,本团队还将继续结合课程教学创新要求,根据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聚焦真实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创新,结合社会热点和实事,及时补充案例、图片、视频等课程资料,提高教学质量,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统计学这门课程获得师生的喜爱与认可。

猜你喜欢
学时高校教师案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