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雀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目前“重基础、轻实践”培养模式使得专业技术的实践训练被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教育偏离了实践性、应用性以及创造性[2]。我校在《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对培养满足印染企业需求的高水平、高能力的生产、科研和管理人员极为不利。因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生态纺织品》课程特点,为课程教学改革做如下探讨。
大部分高职院校染整专业在《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教学中,重点讲授国内外的认证标准及流程,纺织品与环境、人体健康的关系,对生态纺织品的需求现状介绍的比较薄弱,不能体现该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在原有课程标准上完善课程内容,如表1 所示。
表1 《生态纺织品》的课程内容
依据表1 的课程内容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生态纺织品》这门课程的授课体系,意识到纺织品生态的重要性,实践课程的加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实现“重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
实验课程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纺织高职院校染整专业在《生态纺织品》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纺织品上有害物质的检测实验。为此,围绕《生态纺织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四个实验,分别为色牢度的测试、纺织品pH 值的测定、纺织品甲醛值的测定和纺织品金属离子的测定。通过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生态纺织品》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进一步实现了“重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竞争力。
大型综合性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大型综合性实践活动将全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本行业的认知及兴趣。此外,学生通过实践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和染整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纺织品生产过程各阶段产生的生态问题案例以及相应的国际认证标准、国内认证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给出解决方案。
将理论基础知识融入工程实践案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设计出合理的学习型论题,将每一个知识内容编写成为一个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和任务分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资料查询准备,资料要求新颖、前沿,不同组别以演讲或辩论的形式进行项目的阐述和讨论。学生围绕每个项目的内容、背景、意义、目标展开学习,整个过程学生作为主导参与其中,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打破知识获取完全依靠老师课堂讲授的单一途径,通过论题项目的开展,不仅扩充出每个知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含量,也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计划设置上获取更多的信心和创造力,并以完成项目全过程作为考核方法。
《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纺织品生产、应用与环境、人类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在染整专业培养方案中针对大二专科生开设了专业导论课。目前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讲解课程,这类授课方式比较传统、刻板,不适用于现代00 后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不佳,导致大学生对《生态纺织品》课程知识的全面掌握成效较差。基于此,教学课堂可以融入有趣味的主题讲座,增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了解学习染整技术专业背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实例引入染整行业中获得环保认证的绿色企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对目前市场需求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3]。
《生态纺织品》课程的学习需要对国内外相关纺织品的原材料、生产及应用的法律法规进行掌握,并对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根据法规给予明确的限定。该课程偏重于基本概念,以及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涉及人文、法律、环境、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染整专业的专科生来说,在理解和掌握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结合。
《生态纺织品》课程内容的现实性较强,纺织产品生态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从而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何在授课时注重生态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呢?首先,通过鼓励授课老师去生产企业进行一线实践的工作,使教师掌握行业的发展状态、发展需求,收集材料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讲课内容与生产实践贴近,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生态纺织品》课程中加入实验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补充,是建立相关生态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融合的桥梁与纽带。《生态纺织品》实验课程可采用授课教师自主安排和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其将验证性实验、开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运用实验课程所学基本理论解决课题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实验规划、数据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第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深入染料生产车间和染料应用现场,参与实际生产过程的操作,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第四,学生经过企业实践,完成综合性实践活动报告,成绩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分别对学生实践综合表现、实践记录及交流、品种开发技能及研究、总结汇报四方面进行考核。
随着软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将“翻转”教学形式采用媒介平台引入到《生态纺织品》课程教学中,以“金课坊”“职教云”等教学软件,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巩固的“翻转”式教学。这一教学形式实现的前提是对教师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收集类型多样的素材,如有趣的图片、动画、视频等,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成为质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并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在教学素材内容丰富、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基础上,建设质量优秀的微课,完善教学资源。由浅入深,从标准类别到检测项目内容教学,均遵循循序渐进规律,促使学生对知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对现有大纲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通过大量资料阅读和信息归纳,使大纲内容涉及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条例和新型染整技术知识点与国际前沿接轨;将检测项目知识单元作为课程重点。
面对印染行业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现状,《生态纺织品》课程的改革措施主要有:(1)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通过对《生态纺织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尝试,解决《生态纺织品》理论知识与工厂实际生产脱节的现象,实现《生态纺织品》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让实践反哺理论。以此促进其对染整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基础厚、专业宽、高素质高水平的染整专业应用型人才。(2)结合当前印染行业的创新方向,通过对《生态纺织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设多元化实验课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