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旗袍流派中传统工艺的配色

2023-11-20 09:07闻小英
辽宁丝绸 2023年4期
关键词:苏派京派海派

闻小英 徐 君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旗袍的简介

清朝时期,中原汉人称满族人为满人或旗人,故“旗袍”的原始称谓是旗女袍衫,它的外型亦是由满族女性常服的“一体式”长袍演变而来。清初女服有满、汉两种形式,满族妇女一般穿“一体式”的长袍,汉族妇女以二部式的上衣下裙为主。清中期以后也相互效仿、相互融合,满族妇女“一体式”的长袍即为“旗袍”的雏形。这种“一体式”长袍最为精致与华丽的当属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后宫嫔妃的“吉服”与“氅衣”(见图1)。吉服是清代后妃们在时令节日场合穿着的袍服,氅衣是清代内廷后妃套在衬衣外面的常服,用料为棉、绸、缎、纱,随时节而变化。吉服、氅衣与满族女子的袍服型制相似,圆领右衽、直身开叉、衣长及履,清末民初即演变成旗袍。演化至今的旗袍已经与早年旗人的旗装有了太大的不同,发展演变后的旗袍(有人称之为改良旗袍)已融入西方剪裁和现代审美。旗袍的真正改良应该是在民国以后,具体应是1920年代后,其改良趋势也是朝舒适、简洁的方向发展。旗袍的长度由长到短,衣身由宽大到合体,衣领样式由传统立领到方立领、元宝领、凤仙领、水滴领等,袖子样式由连身袖到装袖,袖长有长袖、中袖、短袖、无袖等,旗袍的开衩由膝盖的位置不断上提,开衩位置到臀部甚至更高尽显女性风貌……

图1 清同治年间氅衣

二、旗袍传统工艺

清初嫔妃的氅衣、旗女袍服的工艺较简单,到“同治、光绪”年间,因受江南女性服饰工艺的影响就有了“三镶五滚、十八镶滚”,使得氅衣与袍服变得越来越华丽精美,这些镶滚工艺运用于各阶层女性袍服的制作并沿袭至今。目前为止旗袍的传统工艺有八大项:镶、滚、嵌、宕、盘、雕、镂、绣。1、镶,旗袍工艺中通常是指镶边,是一种旗袍的拼接装饰手段。镶边是在旗袍的边缘处用一定的大小面积的布料拼接进行装饰,从镶字的意思理解为把另一小块布料镶拼在旗袍上。2、滚,即滚边,就是在旗袍的边缘上作包边处理。滚边亦是旗袍中较为常见的工艺,宽度0.5~1cm 左右,一般有单滚、双滚和三滚等。3、嵌,指嵌条,又称“芽”。“芽”是车在缝缝中的窄条,通常“芽”条的颜色与滚条颜色不一致起对比的装饰作用,“芽”条裁剪分直丝、斜丝与横丝三种,又分有绳“芽”或无绳“芽”两种工艺。4、宕,就是用一种与旗袍颜色等不同的面料条,贴缝在旗袍边缘或某个部位的工艺。“宕条”常见的有单层、双层或三层宕条,有无线“宕条”和明线“宕条”两种。5、盘,旗袍工艺中指盘扣,是将纽扣条盘结,再盘成所需的各种形状的纽扣,通常盘扣外形仿花卉、鸟兽的居多。随着旗袍的演变和改良,“盘扣”中亦出现一种新工艺的“硬盘扣”,又称为“硬花扣”点缀在旗袍的领口、前襟等部位。6/7、雕/镂,通常以组合式出现,是用不同于旗袍底色的面料,制作成一定的造型后,缝合在旗袍某部位上的工艺。旗袍上的镂/雕工艺造型有花卉、龙凤、如意等图案,富有寓意。8、绣,即刺绣,是用针与线在面料上穿刺,把人的设计通过线绣制在织物上形成各种花纹图案的一种艺术装饰工艺。刺绣在中国服饰史上流传了二三千年,现有四大门类: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其技法有:满地绣、乱针绣、网绣、锁丝、长短针、盘金、纳锦、挑花、刮绒、戳纱、打籽等。以上所述的镶、滚、嵌、宕、盘、雕、镂、绣工艺制作中所用的面料、绣线的颜色与旗袍主色的搭配,即传统工艺配色。正所谓视微知著,旗袍的工艺配色直接影响着旗袍的韵味与风格。

三、旗袍流派与工艺配色

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旗袍经过了多次改良,衍生为京派、海派、苏派三种不同风格的旗袍流派。

1.京派旗袍(见图2),以北京城市女性旗袍为代表。旗袍长度过膝至脚踝或至鞋跟,领子与袖口等设计保守。京派旗袍在结构上采用直线式的裁剪方法,胸腰臀三点是平直的,不凸显女性曲线,讲究的是穿着上的合体和大家风范的气质。其外形与结构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以面料的色彩、刺绣、织纹以及镶、滚装饰变化为主。这种以直线式裁剪方式做成的旗袍又称古法旗袍,京派旗袍一般面料颜色沉着稳重,图案纹样传统。滚边、嵌条、宕条、琨边都较宽,边宽0.7~1.2cm。工艺配色谨慎,通常以旗袍主色系或同类深色系为配色色调,体现旗袍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的风格。京派旗袍因其特有的历史渊源、冗长的袍身、略宽的三围、沉稳的颜色,加之持重的工艺配色使它具有官派的、贵族的风范。凝练的工艺配色尽管能让京派旗袍看起来像个“大腕”,但有时也难免会出现“老气横秋”之态,这是京派旗袍工艺配色的瓶颈。

图2 京派旗袍

2.海派旗袍(见图3),以上海城市女性旗袍为代表,它是传统样式与西洋服饰的珠联璧合。20 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逐渐成为全国的金融贸易中心,受西方外来文明的影响,形成了“海派文化”,海派旗袍由此应运而生。海派旗袍衣长不受传统的约束,开叉也较高,采用西式的收省(胸省、腰省)结构,三围(胸围、腰围、臀围)贴合人体,旗袍外型立体感强,开创了旗袍量身定制的先河。领子与袖口等设计时尚前卫,面料纹样图案千变万化,旗袍整体风格与开放的上海都市一样海纳百川、多姿多彩。海派旗袍的工艺配色与京派旗袍庄重的配色相比,颜色靓丽跳脱、个性丰富。镶边、滚边、嵌条、宕条、琨边等宽窄均可不受约束,犹如人品糕点可甜可咸任君挑选。

图3 海派旗袍

3.苏派旗袍(见图4),以苏州城市女性旗袍为代表,据传是“吴门画派”创立,笔者认为它是海派旗袍的分支(有待考证)。苏派旗袍精致优雅,有江南女子之温婉兼文人诗书之气韵。苏派旗袍的结构和外型与海派旗袍不分伯仲,其最为突出的特征是:a、面料采用苏州本地生产的软缎和苏锦,b、苏绣工艺:本派刺绣,绣工娟丽、精致别具一格。工艺配色雅致、考究,滚边、嵌条、宕条、琨边等宽度均为0.5cm,并常与0.1cm 的“芽”相配,较好地体现了姑苏美人袅袅婷婷、含蓄内敛的神韵。

图4 苏派旗袍

四、结语

旗袍三流派中的传统工艺配色各有千秋,使得旗袍的线韵之美宛如梅兰竹菊般的清雅,龙凤呈祥的富贵,吉祥如意的美好,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坚信旗袍传统工艺在历经多元化时代熔炉的淬炼后,更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猜你喜欢
苏派京派海派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江苏苏派教育集团 徐波
“京派”看不到的世界:澎岛和北方革命文学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校企合作
———“苏派职教大讲堂”活动掠影
海派剪纸
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