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途径

2023-11-19 09:46雷光鸿梁勇黄凯雷艳萍杨才誉宁方尧
广西糖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

雷光鸿 梁勇 黄凯 雷艳萍 杨才誉 宁方尧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文章探索了制糖业领域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双校共管协调发展,成功培养了一届制糖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了“一中心,两区域,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特色,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了“匠心”卓越工程师,形成了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及互通共管的一系列经验和措施,解决了制约广西制糖业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严重短缺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及工业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和组织型人才问题。

关键词:制糖业;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智力支撑

中图分类号:S566.1,TS24,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3)02-0047-04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至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广西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中,2018年百色学院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2022年6月该届学生已经完成教学任务顺利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成功探索了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途径。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学科专业,目标是以协同创新能力为主导,以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为主线,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人文社科素质强、眼界开阔、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提高有基础及发展有空间的“匠心”卓越工程师;采用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中心,两区域,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能进入制糖业工作及开展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和管理工作。

1.1 构建“一中心,两区域,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领导重视,多方参与,团队合作,严格审核,构建了“一中心,两区域,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一中心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两区域是在百色和南宁两区域分别进行,三平台是百色学院、广西工职业技术学院和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三方协同育人平台。教学时间安排采用“2+1.5+0.5”形式,即第一、第二年和最后半年在百色学院学习,主要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有一年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有半年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训练。

1.2 目标定位突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特色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是指以技术应用型为教育办学定位方向的新型本科教育[1],培养目标是卓越工程师,是既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又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产教融合协同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主要是为了突出制糖工程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所培养的毕业生应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创新能力和优秀的技术素养,并具有系统掌握制糖专业所需基础理论与知识、制糖企业工艺流程和有关基本原理的能力,以及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具备各种制糖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相关的能力,能胜任制糖工艺设计管理和设备管理施工的工程师岗位工作。

1.3 校企共同培育“匠心”卓越工程师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可发挥两校教学及企业合作的资源优势,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实行教学三步走,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吃苦耐劳、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心健康、人文修养较高、责任心强,以及会设计、精制造、能创新、高素质和可发展的“匠心”卓越工程师。以“技术应用”的教学宗旨与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或技术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符合学科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开设针对性强和实践性强的教学课程,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并引入学科的前沿知识与前沿技术,为制糖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我国产糖省区尤其是广西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

1.3.1 共建四模块理论教学体系

以人文素质模块、学科专业基础模块、学科专业核心模块和学科专业拓展模块4个模块构建理论课程体系,摆脱普通本科课程本位和条块化的教学设置模式。

1.3.2 共建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百色学院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专业,注重于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于实践性教育,突出技术应用,构建了四阶递进教学体系,即通用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创新技能的实践与教育结合系统。通过踊跃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紧密结合产学研进行学生专业岗位群的專业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将制糖技术与管理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综合一体的多种能力教育培训基地。

1.3.3 共建“一个平台、五大模块、四个服务”的专业教学资源管理中心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管理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培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平台,为学生、老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4个阶层服务。教学资源管理中心的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分别为专业资源、课程资源、学习考试资源、素材资源和培训资源,其中管理系统平台均由学院统一建立。

2 共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果,百色学院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东亚糖业有限公司共同构建了适合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团队,通过本科、高职院校与企业三方合作共育,突出行业专业特色,全方位提升教学团队的综合水平。

2.1 构建三方联动平台——建设“三方共建,优势互补,相互提升”教学团队

为实现三方共建、优势互补、相互提升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本科、高职院校与企业三方充分发挥联动作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制糖课程体系和完善教学资源。同时,依托百色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博士教授专业理论与科研能力强及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教学团队技能实践强的优势,学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由百色学院教学团队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由两校教学团队共同担任,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作为校外主要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课程由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外聘企业行业专家共同承担,三方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目标[2]。

2.2 构建强大的专业带头人建设平台——建立“三带头人”创新型教学团队

建立百色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三方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专业技术互补,拥有大量来自企业和行业内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学者。各团队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联系紧密,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任命3位出色的帶头人,创建恰当而有效的领导团队,具体为2个学院校分别选派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作为带头人,东亚糖业有限公司选派技术研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企业专家作为带头人,利用各自领域的优势协作育人,将联合教学团队打造成理论与技能并重、科研与技术研发能力突出的创新型教学团队[3]。

3 共享教学资源

培养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需具备实用性、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资源,还需有基础实验认证操作性的实训基地和技能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才能培养兼具理论素质和岗位技能综合能力的学生。百色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三方积极配合,从教学服务建设到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创造条件,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4]。

4 学生管理,互通共管

4.1 双校共管、协调发展,实现学生对双方院校的情感融合与提升

依据联合办学协议,双方院校共同参与学生管理,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百色学院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派出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该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积极参与、配合双方院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如军训活动和文艺比赛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两校交流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4.2 推行学管双导师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生活纪律有引导、专业技术有指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为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和学业指导,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共同推行双导师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学管导师和兼职专业导师。学管导师由双方院校派出专职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端正其学习态度,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专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学业引导、专业发展引导和就业择业指导等,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个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指导活动,促进学生成才成长。

5 发展应用型本科实现4个需要

目前我区工业产业工人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制糖业领域,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工业生产一线需要的管理人员及组织型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制糖业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5]。

5.1 实现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和制糖基地,制糖产业一直是广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和重要的优势产业,是广西重点发展的“14+10”千亿元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产业链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行业。目前广西制糖业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随着制糖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蔗糖精深加工产业升级换代方兴未艾,迫切需要高素质、懂理论、高技能和会动手的人才,而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专业涵盖了制糖业关键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制糖技术与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顺应当前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与行业契合度高,必将为制糖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5.2 做大做强广西制糖行业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

制糖行业生产模式较多,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高,随着制糖企业技术产品的升级改造、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流程的优化,以及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糖业信息化建设等的发展,甘蔗制糖行业对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在“校企对接”“产学结合”方面存在不足,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基础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因此,当今制糖产业链发展迫切需求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制糖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保障和智力支撑。

5.3 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

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三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并愿意的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和学院)发展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构建体现从中职到专科层次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纵向贯通,形成了从初等职业教育、专科学历、本科学士、专业硕士到博士的职教体制,进一步健全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卓越工程师的职业资质管理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衔接、功能完善的职业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形成以应用技术本科为龙头,高等职业(专科)学校为骨干,普通院校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体系。

因此,职业高等技术教育既要有实用性还要率先进步,要走在生产和建设的前头,积极主动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职业高等技术教育还应具备该领域的前瞻性,踊跃自主地为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帮助。

5.4 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应用型本科人才

1990年代初,我國将高职教育设置在大专层次,以满足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我国对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也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与内部改革的要求[6]。因此,在继续加强大专层次高职教育质量的同时,应逐步完善和提升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模,甚至应优先发展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在工商业层面,真正高素质、懂理论、高技能、会动手的人才严重不足;在社会层面,部分高职学生及其家长非常渴望继续深造,但由于高职大专、高职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的“立交桥”尚未搭建,读完高职大专就将面临“天花板”,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想继续深造,只能无奈插入普通本科教育,走上学科化人才培养的道路,而培养经济、社会急需大批精工艺、懂管理、强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的目的就无法实现[7]。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职大专学生的求职工作压力也愈来愈大,学生要求接受更高级职业教育的意愿普遍强烈,为满足高职专业院校学生需要,唯有合理发展本科、硕士阶段的职业教育,才能改善高职教育社会地位普遍不高的状况,从而提高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以更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并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改变高校教学环境和社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开展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与教学,既能满足社会上对更高层次科学技术类、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能为需要深造的学子提供继续学习的路径,减少普通本科学校毕业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得不回技校学习职业技能的窘境,也有助于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前途问题,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8]。

参考文献

[1] 齐运锋,黄鸿娇.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22(1):109-112.

[2] 戴红霞.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8):238.

[3] 赵俊亚.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双赢模式探析[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55-58.

[4] 李丹. 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 前沿,2018(5):39-45.

[5] 叶弈. 深化产教融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J]. 科技智囊,2018(3):42-47.

[6] 齐运锋,黄鸿娇.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22(1):109-112.

[7] 黄胜,陈飞虎,谢佳.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现实情境与路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19(1):33-37.

[8] 苏敏. 技术本科发展的国际模式与中国路径探讨[J]. 职教论坛,2012(25):49-52.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
围绕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思考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