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3-11-19 09:46梁颢
广西糖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技艺

梁颢

摘 要:蔗糖作画技艺是一种可观可食的民间手工艺,不仅体现出中国制糖技术的历史悠久,还展现出丰富趣味的民俗文化,凝聚了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文章以非遗视角阐述了蔗糖作画技艺的由来、演变历程及制作步骤;从题材内容、制作工艺、文化传承方面总结了蔗糖作画技艺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蔗糖作画技艺在现代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从构建媒体矩阵、开展线下演示和拓展艺术展现形式3方面提出了蔗糖作画技艺的发展策略,以期促进蔗糖作画技艺在现代发展中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非遗文化;蔗糖画艺术;技艺;现代传承;传播推广

中图分类号:TS9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820X(2023)02-0042-05

0 引言

蔗糖作画技艺起源于我国四川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中国制糖技术和蔗糖工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利用蔗糖作画技艺制作的糖画,从熬制蔗糖再到塑形作画,不仅展现出极强的艺术化造型特点,还集中体现了民间风俗和糖画匠人们的智慧结晶。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水平条件的不断提高与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更替,蔗糖作画技艺在现代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式微,大众对其关注度在不断降低,造成了蔗糖作画技艺可能失传的困境。在融媒体时代,综合运用各类传播形式和创新推广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对蔗糖作画技艺的推广,拓展其传播发展路径,从而引发大众对蔗糖作画技艺的关注和喜爱,以此将蔗糖作画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

1 蔗糖作画技艺的概念

1.1 蔗糖作画技艺的由来

蔗糖作画技艺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得益于中国古代制糖技术的完善而形成,是我国极具民间特色的非遗传统手工艺,俗称“倒糖人技艺”,即利用蔗糖冷却凝固的特性,用勺子取少许熬制成熟的蔗糖汁,在置于石板的垫子上进行作画。同时,蔗糖作画技艺在发展中吸收了蔗糖工艺的材料特点,充分汲取了刺绣、皮影、剪纸和灯彩等艺术表现手法,并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逐步形成了“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的地道民间风俗工艺文化[1,2],并流传至今。

1.2 蔗糖作画技艺的演变

追溯蔗糖作画技艺的发展历程,其与中国古代制糖技术发展息息相关。据史书记载,早在东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种植甘蔗;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对甘蔗进行初步加工,提炼蔗糖;在汉代,蔗糖提炼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曹丕曾在《感物赋》中记载“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甘蔗制糖在当时已经十分普遍[3];伴随着唐朝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甘蔗制糖工艺受古印度制糖技术的影响,得到了较快发展,利用“竹甑法”提炼的精沙粒糖為蔗糖作画技艺提供了材料基础。

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制糖技术的成熟和民间风俗工艺的盛行,蔗糖作画技艺由此形成,民间艺人们融合了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利用小铜勺将蔗糖液在石板上绘制出栩栩如生的图案;在清朝初期,蔗糖作画技艺达到了鼎盛,其制作技法日趋精妙,制作的糖画题材也更加丰富,成为民间百姓们的日常玩具和祭祀贡品,清代小说家褚人曾在《坚瓠补集》记载“糖丞相”[4-6],真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景;民国时期,蔗糖作画技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蔗糖作画工艺;直至近代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糖果和甜食产品层出不穷,蔗糖作画技艺作为传统手工艺,也逐步被现代化制糖机器设备所取代,逐渐趋向于没落。

1.3 蔗糖作画技艺步骤

蔗糖作画技艺需要的工具有桌子、熬糖锅、小铲子、竹签和小铜勺,经过石板刷油、熬制蔗糖、绘制图案、黏合糖画、揭起铲画等步骤方可制作出精美的糖画(图1)。尽管看起来制作工艺较为简单,但在实际的蔗糖作画技艺过程中却融合了历史文化、蔗糖工艺、美术造型等复杂的元素,操作时往往需要糖画匠人们动作“快、稳、准”。

2 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特点

2.1 题材丰富多变,文化特性突显

蔗糖作画技艺的出现与创作表现形式,同民间美术息息相关,不但吸收了民间美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还反映出古代糖画匠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质朴的审美意识。纵观其表现出的造型样式,题材丰富多变,文化特性突显,既涵盖了历史人物、各类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主题[7],又充分展现了传统民俗类大众化题材,如各类吉祥如意图案、历史典籍、神话故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民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同时,蔗糖作画技艺创作的图案内容,往往采用象征、谐音和表意的造型手法,如蔗糖糖画图案中的“三多”图案,由蟠桃、佛手和石榴组合而成[8],蕴含着多寿、多福和多子的美好寓意,属于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2.2 技艺熟能生巧,创作一气呵成

蔗糖作画技艺看似简单,其背后的每一道工序却是糖画匠人们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无论是作画前的选糖、熬糖工序,亦或是创作绘制过程,都十分讲究操作的技巧。同时,对细节的把控更是关键。要将选好的蔗糖融化成糖液,其中的蔗糖比例、搅拌力道、火候温度、熬制时间都极为讲究,与现代机器自动加热完全不同,熬糖过程往往需要匠人们凭借自身经验对糖液的颜色变化进行观察,待糖液熬至成熟冷却后,便可进入绘制作画阶段,在绘制过程中匠人们熟能生巧、创作一气呵成,亦密亦疏的糖液线条使糖画图案虚实相生、变幻无穷,展现了匠人们的创作经验和智慧。

2.3 成品寓意深远,传承千年历史

蔗糖作画技艺融合了多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地域民俗文化,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糖画形式进行了集中展现,糖画匠人们用寥寥几笔蔗糖液,便可将一个活灵活现的图案创作出来,体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创作理念[9]。其创作的糖画造型不仅立体化,还兼具了极简化和形象化特点。成品寓意深远。蔗糖画作品《龙的传人》(图2),糖画匠人们利用蔗糖液信手拈来的几笔线条概括出了龙的造型,包含了历史文化积淀的特殊寓意,正所谓“龙的精神”亦是中国人的精神,是糖画匠人们在创作中潜意识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知和文化传承自觉。

3 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发展现状

3.1 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逐渐被现代化机械取代

长久以来,蔗糖作画技艺是糖画匠人们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机械制糖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制糖技术,而蔗糖作画技艺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趋向落寞。

近年来,随着3D打印设备、智能制糖机器、自动糖画制作设备的出现,各类糖画和糖果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自动糖画制作设备为例,操作者仅需将提前调制好的蔗糖液或蔗糖块放入设备中溶解,短短两三分钟就可自动绘制出各式各样的糖画作品,提高了糖画的制作效率和制作标准[10]。尽管智能机械设备使蔗糖作画的速度更快、图案内容更丰富,但从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使大众们无法再欣赏到传统蔗糖作画技艺过程中的趣味,无法体会到到技艺施展过程中的韵味,更无法理解传统技艺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承载的民俗。

3.2 传承方式相对单一化

蔗糖作画技艺普遍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采用“口传”、“身授”、“体悟”的方法培养糖画学徒[11,12],传承方式相对单一。据非遗糖画大师吴逢全回忆,他从1989年行艺至今,仅有6人作为学徒跟随其学习蔗糖作画技艺。绝大多数年轻人对于这一传统技艺都无心学习和传承,蔗糖作画技艺即将面临着失传的局面。究其原因,由于蔗糖作画技艺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手艺,往往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制糖和绘制练习,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这样的学习过程显得枯燥无味。同时,蔗糖作画技艺的变现能力十分有限,收入不稳定,无法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社会的认可度较低,进一步导致了学习蔗糖作画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3.3 传播途径出现壁垒

蔗糖作画技艺普遍以糖画作品展示作为其传播的内容,传播途径主要是以现场售制和表演为主。由于蔗糖作画技艺完全依赖于匠人们扎实的基本功,其传播途径相对局限,传播的技艺展示和糖画内容实物无法得到较好地保存,传播途径在发展中出现了壁垒,无法有效对蔗糖作画技艺进行精准宣传推广。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蔗糖作画技艺的传播途径也得到拓展,随着线上推广模式的普及,传播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的变化。对于蔗糖作画技艺而言,以现场制售的传统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现代传播的硬性需求。当前,蔗糖作画技艺的传播途径必须要进行拓展与创新,而有关的传播内容如蔗糖材料、蔗糖文化、产品形式、绘制图案、制作工具等[13],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内容创新和包装,使蔗糖作画技艺在保护、传承和创新之间得到长足发展。

4 非遗视域下的蔗糖作画技艺发展策略

4.1 构建媒体矩阵,以声画并茂形式对蔗糖作画技艺进行宣传

为了更好的使蔗糖作画技艺适应现代潮流发展,结合当今融媒體时代的文化传播特点,要积极构建媒体矩阵,使广大群众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线上媒体、短视频和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渠道了解蔗糖作画技艺的全貌,声画并茂地传播这项传统非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向观众灌输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理念。

首先,利用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宣传推广方式来充分展示蔗糖作画技艺生动的创作过程,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精妙的语言解说,可以展现出蔗糖作画技艺悠久的传统历史,使观众身临其境、回味良久,塑造其良好的印象。

其次,运用短视频或线上媒体传播方式可将蔗糖作画技艺以更低成本和更富创意的手法进行推广,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剪辑和特效功能,配以节奏感较强的背景音乐,并依据大数据算法推荐机制,可以精准有效地将内容推送到对非遗文化感兴趣的用户面前,将具有共同爱好的用户聚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创作人与用户之间的黏性。在TikTok(抖音短视频平台国际版)搜索“蔗糖作画”关键词,有许多关于糖画技艺、糖画制作的内容展现,其播放量高达上百万次(表1)。在短视频传播过程中,国内外观众可通过短视频平台对其制作过程进行实时互动,有效从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了蔗糖作画技艺的精妙之处。

最后,要充分利用公众号对蔗糖作画技艺进行宣传,公众号基于公众平台,在网络中人人都可点击观看,具有“强关系”和“链接性”的特点,通过新闻推送、公众号文章、糖画小程序、糖画表情包等,可以有效推广蔗糖作画技艺。四川省文化和旅旅厅的微信公众号早在2021年就曾多次发布推送过《成都蔗糖画——舌尖上的非遗甜》等系列文章,详细讲述了蔗糖工艺文化和蔗糖作画技艺的由来,让更多国内外大众了解到这门以铜勺为笔、以蔗糖液作墨的民间手工艺术,让蔗糖作画技艺的魅力走出了国门。

4.2 开展线下演示,以组织传播和全民参与推广蔗糖作画技艺

现场制作、售卖和表演的传统推广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需求。由于蔗糖作画技艺的创作过程具备了观赏性,因此要结合观赏体验来开展线下演示活动,以组织传播和全民参与方式来推广蔗糖作画技艺,使大众在参与中感悟蔗糖作画技艺之美和糖画创作的乐趣。

首先,采用组织传播方式,组织传播中包括非遗糖画匠人、糖画艺术协会、蔗糖文化学会及非遗文化传播志愿者,糖画匠人们在开展各类线下演示活动时不再单枪匹马、孤军作战,通过各方的合作打造出具有传统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国内外糖画技艺巡演活动,在活动中交流学习、探讨技术,使糖画技艺获得了长足发展。

其次,在开展线下演示过程时要将全民参与体验融入活动之中。通过举办各类蔗糖作画技艺观赏体验活动,以蔗糖作画技艺的历史、制作步骤、手把手教学等作为活动内容,让大众在参与中进一步感受蔗糖作画技艺的趣味性。

最后,还要将蔗糖作画技艺作为优秀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进行传播推广,以非遗糖画技艺大师进校园为契机,向更多青少年传播蔗糖工艺文化和糖画技艺制作技巧,并进行技艺展示和糖画制作表演,指导青少年参与和体验工匠精神,激发他们学习非遗文化的热情和兴趣,使蔗糖作画技艺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

4.3 拓宽艺术展现形式,与文创产品融合对蔗糖作画技艺进行推广

蔗糖作画技艺在现代发展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结合现代非遗文化产业的推广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材美”的优势,打造与文创产品融合的新模式对其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宣传推广。

蔗糖作画技艺融合文创产品,要从内容上对其进行包装和开发。由于蔗糖作画技艺制作的糖画属于糖类食品,容易受到温度、空气和环境的影响,往往不能得到妥善的保存。以文创产品形式对其进行开发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制作产品,如以糖画塑膜的工艺品摆件,可较好地展示糖画的艺术造型图案,又可永久保存摆放,既满足了工艺文化传承,又可作为文创产品进行推广。

在蔗糖作画技艺与文创产品的融合过程中,是其在现代文化产业中的传播创新。充分结合游戏、动漫、图书等形式,使蔗糖作画技艺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文创绘本《中国糖画:观之若画食之有味》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系列绘本之一,采用流动的蔗糖液作为封面,以图画和精炼的文字介绍了蔗糖作画技艺的制作过程,不仅传统文化气息浓厚,还有效宣传了蔗糖作画技艺的历史;动画片《熊猫和小跳羚》其中有一集就讲述了小动物们一起做糖画的故事,背景音乐歌词“以勺为笔糖为墨,万物皆可糖画作,哪怕台上三分钟,十年功夫从不断,独具匠心精于业,中华传统代代传”,详细描述了蔗糖的细腻香甜,颂扬了蔗糖作画技艺背后的工匠精神。

5 结语

蔗糖作画技艺作为经典民间传统手工艺,凭借着精湛的制作技巧、多变的主题内容、形象生动的造型及香甜的口感,长久以来一直深受大众的青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延续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蔗糖作画技艺在展示民俗艺术性的同时,也传达出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在融媒体时代,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给蔗糖作画技艺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要积极拓展蔗糖作画技艺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媒体矩阵和各种线上传播方式,创新蔗糖作画技艺传播的内容质量,加强对各种类型作品的审核与把关,确保优秀作品传播渠道的畅通,增强大众对蔗糖作画技艺的认知。同时,还要加强对糖画文创产品的开发,拓展蔗糖作画技艺的展示方式,调动大众了解并参与传承蔗糖作画技艺的积极性,让蔗糖作画技艺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使这项传统手工艺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涵养出更加深厚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王迎华. 双泉糖画,一个坚守了百年的传承[J]. 走向世界,2017(38):80-83.

[2] 吉晓苹. 中国民间糖画艺术的文化透视[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490-494.

[3] (春秋战国)佚名. 考工记[M]. 俞婷,编译.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 刘克萍. 成都糖画传承与发展研究[J]. 四川戏剧,2020(1):158-160.

[5] 蔡郎与. 新媒体影像时代下成都糖画的保护与传承[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7):7-8.

[6] 罗凯. 论“吨糖田”的行为文化[J]. 广西蔗糖,2013,71(2):43-45.

[7] 仓诗建,姜语锐,靳桂芳. 浅谈民间糖画的艺术特征[J]. 兰台世界,2015(25):77-78.

[8] 陈日红. 中国民间糖塑艺术源流略说[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4):130-134.

[9] 倉诗建,靳桂芳,李昕蓓. 传统食玩——糖画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艺术教育,2014(9):55.

[10] 许冉. 新媒体时代糖画的传承路径[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30(8):37-41.

[11] 张颖. 蔗糖在中国传统文化糖画中的应用与挑战[J]. 广西糖业,2022,42(2):31-34.

[12] 唐黎标. 内江糖业发展历史与甜文化的传承[J]. 广西糖业,2018(5):43-46.

[13] 熊肖肖. 工业时代背景下传统糖画技艺的传承[J]. 西部皮革,2021,43(16):140-141.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开发非遗校本课程 培植学校文化个性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