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话语标记“少来”的立场表达与语义浮现

2023-11-16 08:43梁凱
语文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听者构式省略

○ 梁凱

(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文化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17)

现代汉语中,“少来”主要有两种用法:

(1)工作人员很少来这村,即便来了,从未过过夜。

(冯志《敌后武工队》)

(2)“我一整天没见到你,我好想你——”

“少来!你的作业还没交齐,不用跟我甜言蜜语地讨价还价。”

(关雅《藏心男子》)

例(1)中的“少来”是个跨层结构,“少”和“来”都有实义,表示较少到某个地方;例(2)中的“少来”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已经规约化、凝固化,表示对对方话语行为的否定回应。例(2)这样的“少来”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不与其他成分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可在话语中独立使用;语义上,“少来”出现与否不影响语句命题的真值,“少来”符合学界对话语标记的界定,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为了方便论述,我们将例(1)这样的“少来”记为“少来1”,例(2)这样的“少来”记为“少来2”。

目前,学界对“少来”①的关注较少,何凤至[1]、张亮[2]认为“少来”是个副词,并对其词汇化进行了考察;朱军[3]对“少来”与“又来了”进行了比较分析。截至目前,“少来”的语用功能及其演变过程、形成动因等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基于此,本文将“少来”置于交际互动中进行考察,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话语标记“少来”的语用功能是什么?2.“少来”是如何形成的?3.“少来”与相关话语标记“少来这一套”有何差异?

一、“少来”的话语位置

经考察,“少来”的位置分布情况如下表。

由表1可见,“少来”在话轮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有分布,也可以独占一个话轮单独使用。但“少来”在上述位置分布是不平衡的,具有较强的倾向性,最常见于话轮开头(如例(3)),占用例数的83.25%。其次是独占一个话轮(如例(4)),占用例数的9%。这两种位置分布的“少来”占用例数的92.25%。这是因为在互动交际中,当交际一方完成了某一会话行为,如责备、抱怨、夸赞等,交际另一方对其作出的最自然、最常规的回应应该是先表明自己“赞同/不赞同(agreement/disagreement)”的立场,然后再进一步对其立场进行解释说明[4]。例如:

表1 “少来”的话语位置分布表

(3)“呃……能不能请问一下?你所谓的‘这种事情’指的是——”

“少来了!你明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陈美琳《爱人追缉令》)

(4)“我想念你们啊!”咏欢的笑容真诚,语气轻快地说。“少来了。”那名医生不相信地挥挥手。

(默婵《冤家不是她》)

“少来”也有少量用例位于话轮中间和结尾,占用例数的7.75%。位于“少来”之前的主要有以下几类成分:第一,对对方的称呼,如例(5)中的“爸”;第二,对对方话语的回声问句,如例(6)中的“秘书”;第三,表主观情态的感叹语,如例(7)的“哼”;第四,表否定的话语成分,如例(8)中的“去你的”。这些都不是对说话人立场的解释说明,因而可以位于“少来”之前。例如:

(5)“你这丫头,老爸现在老啰,哪有阿姨喜欢一个又老又酸的糟老头子呢?”

“爸,少来了啦,谁说你又老又丑的?你永远是最年轻最帅的男人!”

(蓝雁沙《我爱芳龄》)

(6)“嘿,杨恕,她呢?她是谁?”

“我的女秘书,秦玲玲。”

“秘书?少来了!该不会是白天的伙伴,晚上的情侣吧?”

(芃羽《爱情杀手》)

(7)“我们是关心你,不知好歹的丫头。”

“哼,少来,多关心关心你自己吧!”

(楼雨晴《深情寄海遥》)

(8)“嘿嘿,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小大是也!”

“去你的!少来。”

(李凉《江湖一担皮》)

二、“少来”的语用功能

(一)话语组织功能

上文已说明,“少来”最常分布于应答话轮开头的位置(83.25%),而互动交际中,应答话轮开头的位置异常重要,它引领着整个句子,为整个话轮奠定感情、态度和立场基调[5]。当“少来”出现于话轮起始位置时,其作用在于第一时间抢夺话轮,对对方的话语行为进行否定回应,同时为受话人理解后续话语提供引导、指明方向,使衔接连贯更加自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位置敏感语法”理论:语法浮现于特定的序列类型,并由特定的序列位置塑造而成[6]。例如:

(9)宛瑜:不是说好今天晚上去看电影的吗?

展博:对不起啊宛瑜,我忘记去买电影票了,要不下次我们一起去看吧?

宛瑜:少来,我看到你和美嘉一起去订票的。

(《爱情公寓》)

(10)“那当然,我要是得罪了我的小丫头,以后她都不理我这个老爸,那我不是太可怜了?”

“少来了,爸,今天那些阿姨们没空陪你啊?”

(蓝雁沙《我爱芳龄》)

上述两例中,“少来(了)”都可删去而不影响语义表达,但删去后用后续话语直接应答会使话语突兀或不知所云,“少来”能够为后续话语提供引导,使衔接连贯更为自然。

(二)立场表达功能

“所谓事理立场,粗略来说就是说话人对事物的合理性所作出的一定判断。如果一些事物在说话人看来是合理的,语句里表达的立场就是正面的;相反,如果说话人认为事物是不合理的或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事理立场就是负面的。”[7]“少来”表达的是负面事理立场,它表达的负面事理立场依据负面程度的高低分为以下几类,越靠右负面程度越高,越靠左负面程度越低:嗔怪<劝阻<拒绝<反驳<斥责。

1.斥责。斥责是指听者的话语或行为超出了言者的预期,在言者看来不合情理,甚至产生了不良影响。言者用“少来”对对方进行指责,否定力度和情感强度很高,常伴随着说话人表负面情感态度的非言语行为,如指着某人、瞪眼等。例如:

(11)“我不希望有那么一天,沙成山,你应该听一听我来找你的原因……”“少来!”沙成山指着秦红俏鼻子叱道:“你休想骗得了我,秦大小姐,你休想!”

(柳残阳《断刃》)

(12)“刚才你为什么不提醒我?!”费格控诉。“提醒你什么?”黑骐故意装作不解的模样。“少来了。”费格恶声恶气道:“我在说什么,你心里应该很清楚才是!”

(唐幻萱《冷冷的王子》)

例(11)中的“少来”表达了沙成山对秦红的斥责,“指着秦红俏鼻子叱道”直接表现了言者对听者的愤怒和不满。“指着别人”在汉文化中是极其不礼貌,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例(12)中的“少来”表达了说话人费格对对方的斥责,从“费格恶声恶气道”可知说话人否定语力很强。

2.反驳。反驳是指当言者对听者话语中表述的观点、提议、意见等不赞同或不相信时,用“少来”进行否定,通常会说明反驳的理由,以说服听者改变原来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例如:

(13)“你吃了东西了?”“没有。”“少来了,没吃东西你会复活?”轩辕地挑挑眉追问。

(芃羽《为你吃狂》)

(14)“浩庭,我一定是天底下最可怜的孕妇了。”

“少来!光是我们在这个小房间坐不到十分钟,就见你老公,不然就是你公公、婆婆,以及那个可爱的老奶奶轮番进来,一会儿献茶、一会儿献水果的。如果你这样叫命苦,这世界上就没有好命的人了。”

(唐瑄《情人闯情关》)

上述两例中,说话人分别用“少来(了)”表示对对方“没吃东西”和“我一定是天底下最可怜的孕妇了”观点的反驳,后续话语“没吃东西你会复活”“老公公公婆婆老奶奶轮番献茶献水果”说明了反驳的理由和依据。

3.拒绝。拒绝是指言者对听者提出的建议、请求等不予以接受,这时话语中可以用“少来”表达,其后续话语中常给出拒绝的理由,可以使听者知晓拒绝的原因而理解言者。例如:

(15)“演一场戏?”“是的,一场男和女斗的戏,如何?”“少来!你别的事不找我,偏找我演戏,而且还是关于女孩子的。你明知道我对女孩子一向没什么兴趣。”薛子东拒绝。

(梦萝《猎夫A计划》)

(16)“水滟,你出去帮我打发他。”水滟看她一眼,毫不同情地拒绝:“少来,自己闯的祸自己收拾。”

(凌玉《魅惑你的心》)

上述两例中,说话人用“少来”分别表示对对方“演戏”和“帮我打发他”请求的拒绝,后续话语“你明知道我对女孩子一向没什么兴趣”“自己闯的祸自己收拾”说明了拒绝的理由。

4.劝阻。劝阻是指言者认为听者当前的话语或行为不合理、不得体时,可以用“少来”对其进行劝阻、制止,使听者接受言者的建议,放弃当前的立场或改变当前的行为,从而达到劝阻的目的,其后续话语通常是祈使句,表示对听者的建议。例如:

(17)“嘿嘿,他不是忙吗!我要理解他才行,对不?我要支持他的工作,对不?”小敏一脸的皮笑肉不笑的模样。“打住打住!你少来了!”

(余少镭《现代聊斋》)

(18)“那个辣妹还真是穷追不舍呢!”

“少来了,要看戏就安静点,不然就回你的办公室去。”

(阳光晴子《偷心狂徒》)

上述两例中,说话人分别用“(你)少来了”表示对对方话语行为的制止和劝阻,共现话语提出了“打住打住”和“要看戏就安静点,不然就回你的办公室去”的建议。

5.嗔怪。嗔怪是指言者对听者进行程度较轻的假性责怪,否定程度很低,常伴有撒娇,多用于关系亲密的交际主体之间,多用于女性。例如:

(19)张国立开心地走向邓婕:“来,拥抱一下!”“去你的,你少来”,邓婕带着泪花嗔怪张国立:“今天演得不错,难道以前演得不好吗?”

(《文汇报》2001-06-10)

(20)“我好想你。”嘎?她顿了一下,雪白的颊上瞬时染上两朵红云。“你少来了。”她一脸的不自在,因为没想到他会冒出这么一句。

(彤琤《既是谈情也说爱》)

上述两例中,“少来”均表示对对方的嗔怪,伴随着撒娇的主观情态,并非真正的责备和否定,交际主体分别是夫妻和情侣关系。

三、“少来”与“少来这一套”的比较分析

“少来”与“少来这一套”都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否定,但二者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否定内容有差异。“少来”既可以否定话语内容,也可以否定话语方式;而“少来这一套”一般只否定话语方式,一般用于对对方佯装、故意讨好、客套、贿赂等方式的否定。当“少来”否定具体话语内容时,一般不能替换为“少来这一套”。例如:

(21)“小敏像我,是个天生的淑女,瞧她举手投足间多么大气、多么高贵……”

a.“少来,那是像我,又聪明、又有礼貌,才不是假道学……”

(席绢《嫁祸》)

b.“*少来这一套,那是像我,又聪明、又有礼貌,才不是假道学……”

(22)“姐姐,你怎么了?头疼?要不要我帮你按摩。”巴结是宋沐荞最会的功夫。

a.“少来!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别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你怎么老是不听话,而且

还做男子打扮。”

(时月《摄情君心》)

b.“少来这一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23)在回检查站的路上,一个犯罪分子见四周无人,悄悄地塞给他两块手表,央求把他们放了。周元朝一把推开,怒斥他们说:“少来这一套,我们共产党人是用金钱收买不了的。”

(《人民日报》1982-06-07)

例(21)中,“少来”表示对对方话语中“小敏像我”这一话语内容的否定,这时一般不能替换为“少来这一套”;例(22)中,“少来”表示说话人对对方故意巴结这一方式的否定,这时,可以换成“少来这一套”;例(23)中,“少来这一套”表示对对方试图通过贿赂的方式而进行否定,这时,也可以换成“少来”。

第二,在话语中,“少来”一般单独成句,不与其他成分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也就是一般不受其他成分的修饰限定,当受其他成分的修饰时,“少来”一般不是否定性应答语,而是表示“少到某个地方”之义。而“少来这一套”除了可以单独成句外,还可以受副词、介宾短语等的修饰,与这些成分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当“少来这一套”受其他成分修饰时,一般不能替换成“少来”。例如:

(24)“你少在这时候三八了,问这些问题做什么?”

“我关心你呀!”

“少来!我知道你心里在打什么主意!”

(梦萝《千金与色魔》)

(25)叫别人给你考勤卡上打孔,是不算数的。往后少来这一套。人家都不是傻瓜啊。

(西奥多·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26)江朝攀严肃地说:“不要就是不要,换更没门。不过应该告诉你,对我们少来这一套。”

(《人民日报》1981-11-08)

例(24)中,“少来”单独成句,否定对方的话语方式,可以换成“少来这一套”;例(25)和(26)中,“少来这一套”分别受“往后”“对我们”修饰,这时,不能换为“少来”,否则句子不成立。

第三,来源有差异。“少来”来源于“少来+VP”结构式中VP的省略,其中,“来”是表目的的动词;“少来这一套”来源于“少来+NP”结构,其中,“来”是代动词。“少来这一套”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

四、“少来”的话语标记化过程及原因

(一)“少来”的历时考察

张亮认为,“少来”源于“少+来+VP”结构,但该文是从共时角度进行拟测的,尚未进行历时考察[2];朱军认为,“少+来+VP”既可能来自“来”是形式动词的“少+来+VP”结构,也可能来自于“来”是代动词的“少+来+NP”[3]。我们认为,考察某一成分的构式化、词汇化和语法化要从历时入手,才能客观深刻揭示其形成过程与动因。因此,我们对“少来”在古代汉语中的情况进行历时考察。

“少来”的标记化与构式化建立在“少”和“来”自身语义发展演变的基础上,在考察“少来”的形成之前,我们先看“少”和“来”的语义发展演变。姚占龙指出,祈使性否定副词“少”由形容词“少”发展而来,在唐代已经出现[8];王国栓指出,助动词“来”③由表示“空间位移”的“来”发展而来,在南宋时期已经形成[9]。

经过考察CCL语料库发现,“少来”在历时语料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第一,表“向来”之义。“少来”最早出现于六朝时期,表“向来”之义。该语义的“少来”在五代、北宋都有出现,一直沿用至清代。例如:

(27)实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来无意于人间,岂当有心于崇达邪。

(六朝《全刘宋文》)

(28)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非欲异物,性之所不能耳。

(宋《册府元龟》)

上述两例中的“少来”都表“向来”义。例(28)“吾少来如此,岂可一朝而变”表示“我向来如此,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第二,跨层陈述结构。清代出现“少+来+VP”结构,表“较少到某个地方做某事”之义,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是对客观事件的陈述,而非祈使否定。其中,“少”不是祈使否定副词,而是表“数量少”(与“多”相对);“来”表示“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与“去”相对)。“少”和“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来”与VP构成直接关系。例如:

(29)愚甥自幼父母西游,家业凋零,一向少来问安,望乞恕罪。

(清《争春园》)

(30)兄弟奉了上宪的礼子,到这里署事,接印之后,公事一直忙到如今,所以诸位跟前少来请安。

(清《文明小史》)

上述两例中,“来”分别与“问安”和“请安”组合,然后再整体受“少”的修饰,表示“很少来问安/请安”,“少”和“来”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是个跨层结构。

第三,跨层祈使否定结构。清代出现“少+来+VP”,是对对方的祈使否定。其中,“少”不再表“数量少”之义,而是表祈使否定的副词,“来”也不是与“去”相对的趋向义,而是表目的的动词。“少+来+VP”表示对对方的祈使否定,常用于口语对话中。例如:

(31)那仙女道:“胡说。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潇湘妃子,并不是娥皇女英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

(清《红楼梦》)

(32)同了王云带领人马鞭枪,直杀进番营,挑倒帐房,番兵四路逃走。见二员番将冲出来,大叫:“唐将少来冲我北营。”

(清《说唐全传》)

例(31)中,说话人认为对方当前的行为是“混说”,“你少来混说”表示对对方的劝阻和否定。例(32)中,“唐将少来冲我北营”是说话人对对方当前进行行为的制止和劝阻,这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自然也表达了说话人对其否定的态度。

我们认为,“少来”是由祈使否定结构”少+来+VP”省略VP而来。在清代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用例,但用例数很少。这时,“少来”已经能够单独使用表劝阻性否定。例如:

(33)(丑)没得眉毛,阿呀!青天太……(净急掩丑口介)不要喊!眉毛在此。(作拔眉介)(丑)少来!(净)呸!还不走!

(清《缀白裘》)

例(33)中的“少来”表示对对方“不要喊!眉毛在此”的否定。

根据历时考察,可以将“少来”的形成过程归纳为:

S+少+来+VP(跨层陈述结构) → S+少+来+VP (跨层祈使否定结构)→ 少来(否定话语标记)

(二)“少来”的形成动因与机制

规约化过程中,“少来”在否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主观化和语用化,浮现出斥责、反驳、拒绝、嗔怪等功能,传递说话人的主观情态,逐渐规约化为一个否定话语标记。其形成和功能浮现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礼貌原则作用下的省略。“少来+VP”中,“少”是祈使否定副词,表示对对方的祈使否定,而说话人让对方少做的事情,通常是说话人不喜欢的,因此,VP一般是负面评价话语,如例(31)的“少来混说”。而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准则要求:尽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因此,在对事物或个体进行评价时,如果是正面评价要说得充分清楚,如果是负面评价,说得要简洁委婉,甚至不直接说明,采用暗示的方法。在礼貌原则的作用下,为了增强话语的可接受性,说话人通常将这些对对方的负面评价话语VP省略,从而形成“少来”的形式,这是从说话人的角度看。

从听话人的角度看,在听到省略谓词性短语的“少来”时,听话人也会根据礼貌原则进行推理:说话人如果要表达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一般会直接清晰地说出,而话语中没有出现,这时,听话人会进行回溯推理,将说话人的评价解读为负面的。随着省略VP的非完整形式“少来”使用频率的增加,这种语用推理逐渐得到强化,“少来”逐渐规约化为一个表否定的话语标记。“少来”的形成是听说双方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的。

2.构式压制下“来”的去范畴化。在构式化过程中,如果构件成分的功能、意义和用法与构式的常规功能、意义与形式不完全符合,那么构式就会要求构件成分做出适当的调整,即构式压制构件成分会使构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去范畴化。随着“(你)少来+X+了”中X的省略,“少来”使用频率逐渐增加,构式化程度逐步提高,人们较多关注“少来”整体的意义和用法,不再注重每个构件成分的意义和用法,这使构件成分“来”的意义和用法逐渐产生了变化,发生了去范畴化。也就是说,“少来X了”简省X逐渐造成了“来”的语义泛化与功能转移,话语标记“少来”中,“来”不能接处所宾语,也不再表趋向位移义,发生了去范畴化。

3.语境吸收。Langacker指出,所有的语言单位都依赖语境,并从这些语境中派生出本身大量的含义[10]。“少来”从祈使义发展出否定义也受到所在语境的影响,是在具体语境中刺激下经过语用推理逐渐固化的结果。“少来”在初始阶段需要在具体语境中经过语用推理才能获得否定义。如例(31)中,“你少来混说”是表示对对方的祈使,但根据语境这里也隐含了对对方的否定,属于“少来VP”演化的临界环境。祈使义的“少来+VP”在表达对对方的劝阻和祈使时,也暗含了对对方话语或行为的否定态度,主要由“少来+VP”的前后话语表现出来,例(31)中的“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说明了对方当前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少来+VP”经常出现在这样的语境中,逐渐吸收了语境中的否定义而成为一个表否定的话语标记。而“少来”由“少来+VP”省略而来,“少来”也具有了否定义。

4.韵律因素。“少来”的原型构式是“少来+VP”,如“唐将少来冲我北营”。这种构式处于前构式化阶段,结构形态完整。在使用过程中,受韵律制约,“来”不能依附于VP上,如果把“来”看成是依附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句子韵律就会不和谐。而“少”是单音词,与“来”相邻线性共现,说话人很容易把二者看成一个心理组块而使用。因而,“少来”后一般要有一定的停顿与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分离。在礼貌原则的作用下,省略谓词性成分而形成“少来”,而“少来”正好构成一个双音节音步,适应了汉语双音化趋势而逐渐被重新分析为一个整体。

五、结 语

文章主要对话语标记“少来”的语用功能及其形成动因进行了考察。考察发现,“少来”的核心功能表示否定,受交际双方关系和触发因素等影响。“少来”在具体语境中动态浮现出5种不同的立场表达功能:嗔怪<劝阻<拒绝<反驳<斥责。“少来”由“少来+VP”省略VP而来,其形成受到礼貌原则、语境吸收和韵律因素的影响。在“少来”规约化的过程中,“来”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也发生了去范畴化而逐渐失去了表位移的功能。此外,文章还对“少来”和“少来这一套”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在否定内容、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注 释】

①文中如无特别说明,“少来”均指“少来2”这样的用法。

②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当代剧本、小说、相声等,如《我爱我家》,笔者用当代剧本、小说等建立了一个封闭语料库,共收集到400例“少来”的用法,这里的统计数据源自该语料库。文章古代汉语部分的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③关于不含“位移”义的“来+VP”中的“来”,如“今天我来买单”,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认为“来”是连谓结构中的前项,是后项的目的成分,持该观点的主要有丁声树(1961)、赵元任(1968)、朱德熙(1982)、邢福义(1996)等;另一种认为“来”已经语法化为一个助词,持该观点的主要有王国栓(2005)等;第三种认为“来”是个焦点标记,主要有董晓琨(2006)、张全生(2011)等。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来”的定性与功能,只考察其发展演变过程。

④“少来+VP”和“少来+NP”多出现于口语对话中,而历时语料以书面语为主,二者在历时语料中出现的频率可能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多。

猜你喜欢
听者构式省略
没事,我永远是你最好的倾听者
道听途说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中间的省略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言者信息疑问句与听者信息陈述句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