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华
进入大学后,小张感到十分苦恼,她觉得自己说话越来越言不由衷,像戴了一个面具。
早上室友想睡懒觉,让她帮忙带个饭,她虽然笑吟吟地答应了,心里却在咆哮:“凭什么你睡懒觉,却要我带饭?”学习小组布置了一堆任务,同组的小李主动承担组织领导的工作,一番规划和调度下来,大家都对小李竖起大拇指,小张也笑吟吟地夸赞小李,内心却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就知道出风头!”辅导员在主题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辉煌的校史,号召大家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辅导员的话音一落,大家都热烈地鼓掌,小张也跟着鼓掌,心里却在嘀咕:“就知道唱高调,就不能讲点实在的吗?浪费时间!”小张对自己这种“违心”的表现感到十分憋屈,于是有一天暗下决心:抛开面具,活出真我!
有一天,室友又让小张帮忙带饭,这次她没有将就,把心里话一股脑倒出来:“凭什么又让我帮忙?我是你的奴隶还是你的仆人?我就这么好欺负?”说完后狠狠摔门出去。来到学习小组,看到小李正在指挥大家干活,“小张,要不你先写个咱们这次调研计划的初稿?”小李冲她笑着说。小张双手一插兜,大声说:“谁爱写谁写!都是同龄人,为什么你就要指挥这个指挥那个?你就这么大的官瘾?”
晚上,辅导员在群里热情动员大家报名科技竞赛,号召大家瞄准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努力钻研。“老师!能不能别说这么空洞的话?”小张在群里发言,“能不能直接给我们一个课题方向,说这些您不觉得浪费时间吗?”整个班级群顿时静默无声。做完这些,小张觉得神清气爽,终于活出了真我。回到宿舍,她径直洗漱上床,美美地睡了一觉。
几天过去了,小张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室友们有点不爱跟她说话了,班上的同学见着她都有意绕道走,辅导员跟她说话时也变得很生分。她好像变成了孤家寡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难道这是我要的生活吗?”小张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向咨询师讲述了自己的苦恼。
“通过这一番尝试,你有什么收获?”心理咨询师问小张。小张沉思一番后,缓缓说道:“我单知道不要戴面具,却忘记了我也害怕孤独,也需要人际支持。也许并不是心里想什么都要讲出来,面具有时候也是有用的。”
咨询师鼓励她继续往下说。“还有一件事挺重要,”小张认真地说,“我得学会把握摘下面具的时机和场合,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面前还是可以不戴面具的。”
“就是得学会灵活地戴上面具、脱下面具,对吗?”咨询师问道。小张肯定地点点头。
在心理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气质类型测验。大强发现自己的气质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的混合型,描述如下:“待人热情开朗”“经常冲动而不计后果”“时常感到非常悲伤”。大强觉得这些描述无比贴合自己,但他又不理解为什么有些描述是相反的。“我为什么又热情又伤感?”大强不由得想起电影《搏击俱乐部》,里面的主角有双重人格,一个安分守己,一个冒险冲动,这两个人还互相搏斗,把主角搞得伤痕累累……想到这里,大强有点慌。他连忙举手提问:“老师,我是3种气质的混合型,像我这种情况是不是人格分裂啊?”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老师也笑了,示意他坐下,然后对着全班同学说:“测量出来只有单一气质类型的同学请举手。”教室里稀稀拉拉地举了几只手。“那测量出有两种及以上类型的同学请举手。”这回齐刷刷地举起来100多只手。老师看着大强,笑着说:“你看,他们和你一样哦。”大强看了看大家,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这是为什么啊?一个人不能既外向,又内向吧?”
“表面看起来是挺矛盾的。”老师说,“但你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测试会发现,4种气质的测试题实际上是彼此独立的4套题。混合型的同学,正好在某两套题或某3套题上都得高分了,但这并不是互斥的。对应到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像春天般温暖,有时候像夏天般热情,有时候像秋天般忧伤,有时候像冬天般冷静。”
“这样忽冷忽热,岂不是很不稳定,像打摆子?”大强继续追问,同学们又哄堂大笑。“大家别笑啊,我听说有一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疾病就是这样的,很不稳定。”大强说。
“你想得很深刻!”老师赞许道,“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表现出多种特质是很常见的,通俗地说,是‘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是人格的弹性,也可以理解成是人格的面具。在家里,你是爸妈的儿子,就得戴上儿子的角色面具;在宿舍你是同学和室友,就会戴上同学和室友的角色面具;在老师面前,你是学生,态度神情就是一个学生的样子;在恋爱关系中,你们会彼此说一些甜蜜的话,表现出男女朋友的样子。看看,你们有这么多种角色,有不同的人格面具,难道也是打摆子吗?”
“啊!我明白了!”大强拍了拍脑袋说,“人格有多面性不奇怪,如果只有一面才奇怪!最重要的是要看条件和场合。比如,要是我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像老师一样威严,就麻烦大了!”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爆发了一阵欢快的笑声。
“对的!”老师也笑了,“最重要的是要有灵活性,要适合相应的场景和角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格面具可以理解成我们与他人顺利交往的角色定位,它并非坏东西。”
所以,比所谓“真我”更重要的是坦然面对这一切,以松弛和宽容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多种人格面具,让它们各自安好。在享受美食时,就安安心心地享受当下的美食,接纳和欣赏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热爱;注重体型时,就一心一意地运动和节食,主动承受没有美食的代价。以主人的姿态为自己每一个行动负责,自由地开始或叫停,而不产生过多的精神内耗。
也许一个好的人生,并非要完全“真实”的人生,而是主动负责的、灵活有弹性的人生。其实,戴上面具的那一刻,你还是你。
(摘自《大学生》2023年第4期,本刊有删节,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