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a学姐
2023年春天,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横空出世,上映后迅速占据豆瓣影音榜热度第一。影片斩获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影片”、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受注目影片”等多项大奖。与此同时,它的手持拍摄方式、“科幻喜剧”的表现手法和怪诞新颖的内容,也引起了巨大关注。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主人公唐志军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杂志《宇宙探索》的编辑,痴迷于探寻地外生物。他坚信家中老电视机里的雪花点、新闻报道中的异象和外星人有着某种必然联系,于是带领一群伙伴深入西南腹地展开寻找。同行者有爱喝酒的气象站员工那日苏、用科幻治愈童年的女孩晓晓、头顶锅盖爱写诗的少年孙一通和把此次行动评价为“神经病大聚会”的大姐秦彩蓉。
没有高成本的“科幻”元素,缺乏强情节转折,《宇宙探索编辑部》凭借着充沛思考和鲜活表达赢得了“中国科幻不容忽视的另一种可能”的高评价。作为本片的导演,孔大山的个人偏好在电影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电影上映后,导演孔大山的家人们都去看了,并乐于转发与他有关的文章和视频,用一排排大拇指表达鼓励。家人为孔大山感到开心,尽管做导演是他们设想之外的职业选择。
从小生活在教师家属院的孔大山,形容自己“没有叛逆期”。长辈们大多是教师和公务员,对自己很宽容。只是,学生时代的他偏科有点严重。语文不费力就能考进前三名,数学成绩却总是垫底,中考只得了5分。高中时期,孔大山被老师分派到一间空教室反省,从此开始了由着性子“看闲书”的日子。他也喜欢玩音乐,迷恋朋克曲风,担任一支乐队的贝斯手,经常在各种摇滚之夜上卖力演奏。日子久了,孔大山觉得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分不足以使他以此谋生,由此展开了对未来的思考。
偶然间,孔大山从老师口中得知,大学有种专业,只要会写影评就行。想到自己对写东西是有好感的,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准备起了艺考。此后,孔大山开始有意识地找电影看,他觉得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找到了摇滚之外的广阔天地。有两类电影是他格外喜欢的:豆瓣高分佳作和先锋实验电影。其中,贾樟柯的《小武》和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影片强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思考,让孔大山萌生了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的想法。因为高考成绩不佳,他选择曲线救国,先去了四川传媒学院读电视编导专业,接着前往北京参加电影学院进修班,后来考上了心仪导师王红卫的研究生。
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唐志军一行人踏入秘境,寻找一头失踪的驴,认为它是外星生物给出的指引。孔大山用“很傻很天真”描述自己的学生时代,他觉得自己就像影片中始终奔跑的驴子一样,努力争取着自己各个阶段的“胡萝卜”,直到电影为他释放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愿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之后,孔大山开始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他被伪纪录片这种拍摄形式吸引了:虚构出一个故事,再把它当作纪录片来拍。孔大山觉得伪纪录片能够同时容纳现实和幻想,将个人趣味和严肃创作很好地结合起来。
《宇宙探索编辑部》是孔大山的硕士毕业作业,电影拍摄只用了37天,筹备却花了5年。作为这个宇宙的总设计师,一开始孔大山只是对一则新闻感到好奇:一名山东农民说自己见到过外星人,家里还收藏着保存完好的外星人遗体。他给合作过的导演郭帆看了新闻,郭帆反问他:“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呢?”
受到启发的孔大山决定沿着这个思路开始剧本创作。可是,绕过“社会热点”拍摄一部个人色彩强烈的影片,就意味着没有多少先例可以参考,有着缺资金、缺理解、缺资深人才的“先天不足”。
这样的提醒首先来自导师王红卫:拍伪纪录片,你怎么让别人理解并配合你呢?尽管孔大山会向每个新加入的人展示自己制作好的PPT“课件”,详细说明拍摄意图,辅以同类型影片的讲解,还会不厌其烦地纠正现场的具体动作,很多工作人员对此仍然没有信心。片场没有脚架、轨道、灯光和分镜,每一场戏都不喊咔地从头拍到尾,女主角艾丽娅也觉得这“颠覆了她从业几十年以来的经验”。
在孔大山看來,拍电影就是发射满载自身情感和理念的密电,然后等待同频的人认领。“很少有人觉得我们在拍一个好电影,只有我身边最亲近的朋友知道,我们在拍一个什么样的电影。”在最核心的队伍里,孔大山得到了无条件的支持。监制郭帆最早肯定了他拍长片的想法,动员了中国几大头部电影公司参与到影片当中。影片男二号王一通主动要求参与剧本创作,打磨剧本的日子里,二人白天聊累了就一起打球,有时吃完晚饭看一集《乐队的夏天》再接着聊电影。研究生同学胡树真看了孔大山粗剪的电影前19分钟后,觉得有责任让更多人看到他的才华,加入团队完成了剩下的剪辑工作。美术指导郭欣勃则全力支持孔大山的“一锤定音”权,他可以在晚上11点托人从村里跑到城里找导演想要的耳罩,也会为了给剧组送一把道具喜糖而走两公里山路。
在大家眼里,孔大山的坚持在于“特别知道自己要什么”。平时为人松弛平和,拍摄时严肃挑剔。晚上收工后,孔大山从不参加聚餐、不和人倾诉,唯一宣泄情绪的方式是回到房间吃几口大列巴面包。
自我坚持背后,是孔大山渴望搭建起通往人心的一条路。“好比当你难过的时候,你一个不靠谱的朋友突然跑过来,给你开各种莫名其妙的玩笑,最后你发现其实他是在用笨拙的方式安慰你。如果观众感觉到被安慰,影片就有意义。”
和影片中唐志军的西行之路一样,《宇宙探索编辑部》的拍摄也是孔大山带领团队进行一场漫长的试炼,有全部成果推倒重来的时刻,也有意外之喜,比如,主创始料未及却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总是自言自语的崔大姐、行踪不定的侠士陨石猎人……最终,《宇宙探索编辑部》这部集齐了孔大山个人偏好元素的作品,成为中国第一部上院线的伪纪录片风格电影。
影片充满了浪漫奇思:电视里的雪花点,是宇宙爆发时的余晖;麻雀落满石像时,神迹就会降临。同时,影片也探讨直抵人心的命题:渴望带领人类与地外文明发生联系的理想主义者该如何面对现实生活。
这部弥漫着荒诞与冷静的电影有一个温暖明亮的结尾:看到宇宙的轮廓之后,唐志军发现生命的意义在于此刻相伴之人。在外甥的婚礼上,声音常常被噪音吞没的老唐清晰有力地说道:“如果宇宙是一首诗的话,我们每个人都是组成这首诗的一个个文字,我们繁衍不息、彼此相爱,然后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句子,这首诗就能一直写下去。当这首诗写得足够长,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这一首宇宙之诗里,读懂我们存在的意义。”
镜头里,地球化为一粒尘埃隐入太阳系,消逝在无垠的宇宙,最终变成了代表生命的DNA螺旋。原来宇宙与人类同构,我们所追求的星空和远方,从来就在身体里闪耀。
银幕之外,是孔大山摘到了十几岁时梦想的“胡萝卜”,看着无数观众走进自己建造的宇宙并获得安慰,他松了一口气。下一步去哪?孔大山的打算是,先心安理得地漫游一会儿。至少,等到把拍戏期间攒下的游戏打完再说吧。
(本刊原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