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雯
“生活即教育”思想是由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素材。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入“生活即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进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探讨了在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一、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效果,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基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况,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更注重兴趣导向型的课程模式。教師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生活即教育”思想,优化科学教育目标,坚持教学与时俱进,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新科学教育课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从而让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次提及“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对此要加以重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彰显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幼儿的潜能。
教师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科学教育活动开始前了解幼儿的个人兴趣和认知水平,如鼓励幼儿说出最喜欢的颜色、动漫人物等,并将其记录下来,从而增强科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教师需要清楚幼儿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在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直接拿磁铁询问幼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要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获得更加充实的学习体验。
二、立足于生活实施教学,引导幼儿亲身体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基于此,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该立足于生活,总结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引导幼儿去感悟和体验。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由物理知识现象、化学反应现象、科学思维培养三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活动,让幼儿近距离观察现象、学习知识、感悟生活。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避免使用敷衍性词汇,导致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师必须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其差异性评价,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帮助幼儿持续进步,逐渐提升其综合素养。
例如,以“冷热融化”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冷热变化。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笔者就先将可食用级色素与纯净水进行混合,再将其放入冰箱里速冻成冰块作为教学道具。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询问幼儿:“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冰块消失吗?见过水蒸发吗?见过水沸腾吗?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有幼儿回答:“老师我知道为什么水会沸腾,因为有人往里面吹气。”还有幼儿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冰块会消失,因为我们的手太热了。”在幼儿回答后,笔者阐述了这些简单的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而后,笔者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彩色冰块,分发给每一个幼儿,鼓励幼儿将其拿到太阳底下,观察每块冰块的具体变化。在此期间,笔者再次耐心讲解了汽化、液化、凝固等物理知识,并要求幼儿注意安全,防止幼儿将教学冰块放入嘴中。最后,笔者根据幼儿的课堂表现,对每名幼儿进行了细致的评价,包括幼儿往期表现、当下表现、幼儿需求、教师意见、幼儿不足之处、未来寄语等,以使幼儿得到公正、详细且具有意义的评价。
教师要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加以关注,逐步完善相关教学环节与细节,创新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科学知识,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挖掘教学资源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人类的知识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生活即教育”思想,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极为敏感,且对未知的东西充满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让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化由被动转为主动,就可以帮助幼儿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发现科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教师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生活即教育”思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场景布置,图片、音乐或视频的融入,等等。教师需要准备教学相关资料与教学道具,以便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幼儿。
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具象化呈现,降低科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在挖掘网络教学资源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细致筛选,尽量选择讲解详细、内容生动的教学素材,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更多科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既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又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以“鸟的世界”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各种鸟类,学会根据鸟类的样貌、体型、叫声识别鸟类。全世界现有鸟类约有9000种,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86种。教师可以选择以常见的50种游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以40种国家保护鸟类为参考,为幼儿开展一堂形象生动的科学课。
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挑战任务,让幼儿能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设置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看图识鸟类”“小鸟的特点”“保护鸟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多种鸟类的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让幼儿对常见鸟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每种鸟的特点,并播放拓展视频,加深幼儿对鸟类的理解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能采用生硬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最后,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爱鸟、护鸟的情感。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自然衔接,并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让幼儿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
四、耐心引导幼儿思考,优化教学环节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带领幼儿探究未知、神奇的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对教学活动进度的把控、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谈举止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细节问题,仔细优化每一个教学步骤,用亲切、耐心的态度和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既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幼儿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的培养。
例如,以“泡泡是否都是圆形的”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旨在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让幼儿学会总结学到的科学知识。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泡泡是否都是圆形的”的话题讨论,让幼儿说出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泡泡的形状。其次,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道具,如正方形吹泡泡玩具、长方形吹泡泡玩具、三角形吹泡泡玩具等,让幼儿通过实践探究去发现是否存在圆形以外的其他形状的泡泡。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思维分析为什么只会出现圆形泡泡,归纳其中的科学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轻声细语地引导幼儿,尊重幼儿的个人意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原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结语
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生活即教育”思想,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潜能,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以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