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让习作教学软着陆
——以四 (下)第七单元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为例

2023-11-15 07:06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210000宋雅文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8期
关键词:教—学—评自画像言语

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210000) 宋雅文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使用,习作教学发生了转变——阅读与表达并重,写实与想象并举,方法与过程并行,感性与理性相融,自改与评讲交互。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究竟该教些什么呢?怎么教呢?又该怎么评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评”一体化给了我们清晰的定位与启示。“教—学—评”一体化下的习作教学,目标是灵魂,活动应是路径,评价则是动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全面发展。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我的‘自画像’”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对习作教学的思考。

一、精当定标:明要素,知联系

“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定标”,即立足于教材,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从目标出发,明确教学的活动内容和评价方式。

(一)纵向厘清,明确习作教学指向

“我的‘自画像’”是一篇写人的习作。从三年级开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共编排了八次写人的习作,初步构建起写人训练的序列。在先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写人的一些经验,能够用一件事或若干行为突出人物的某个特点。本次习作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从介绍他人到介绍自己,着重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并且要以“写得像”为评价标准。这样,以“像”为评价标准,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获得写作的成就感。

(二)横向梳理,把好习作教学方向

从横向来看,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安排了《古诗三首》《黄继光》《“诺曼底号”遇难记》《挑山工》四篇课文,从不同维度聚焦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环境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如教学《黄继光》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等,理解从侧面展示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理解以小见大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呈阶梯式、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教师要根据单元的专项训练目标,并从教材中提炼出写人的文章的程序性知识和写作支架,为学生的迁移运用提供支持。

基于以上纵向、横向的梳理,笔者制订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能抓住自己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二是能够从多方面介绍自己,并能用具体的事例将自己的内在特征写清楚;三是能运用所学的方法修改习作。

二、学的活动:生为本,得其义

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学的活动中不断实践,才能有效达成学习目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落实语文要素,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活——创设情境,同频共振

习作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唤醒学生的习作欲望。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要找到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枢纽,这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催化剂。因此,结合单元目标,在教学伊始,笔者根据教材要求,建构真实的情境任务,创设习作任务场景。当进入真实的情境时,学生就走入了一个习作的心理场、情感场,心中激荡起言语的激情,产生表达的冲动。

四 (一)班的家长、孩子们:

暑假快乐!

因学校工作需要,由我接任四 (一)班的班主任工作。特别感谢之前老师几年的培养,也特别感谢各位家长多年来的全面配合,使我们班特别优秀。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和孩们子一起学习、成长。现在是假期,但我很想提前了解孩子们,所以请孩子们以“我的‘自画像’”为题,用文字介绍自己。

新班主任周老师

8.1

这样以“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为情境载体,将单元写作要求潜藏其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的言语在活动情境中复活,还可以使他们以亲历者的身份进入习作中。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与自我建构,从而关注生活、自己;同时,引导学生将生活与阅读体验相融合,以鲜活的语用情境为桥梁,打开学生表达实践的大门。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资源,凡是体现学生现实生活的都可融入习作教学中;要善于整合资源,将习作与学生生活、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具有文化因子的活的资源。这样,学生的内在诉求、文字表现的内涵与鲜活的语用情境相生相伴,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具体的问题,将蛰伏在学生言语和心灵深处的表达欲望召唤出来,使学生产生倾吐的快感。

(二)明晰——观照文本,谋篇布局

在习作任务面前,对表达的内容,学生要在大脑中迅速搜索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与编码。习作教学中,知识是一个灵动鲜活的生命体,是复合化的,充盈着趣味性和情境性。因此,对学生完成本次习作任务可能遭遇的困境,教师要结合任务情境以及单元习作要素,为他们开发合适的习作知识,提供必要的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将习作知识从具体的例文中抽象出来,为本次习作绘制相应的脉络图示,让学生明晰语文要素,进行语言表达实践。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重教轻学现象的产生,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我的‘自画像’”时,笔者针对“找准自己的外貌和内在特征进行描写”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展开描摹,找准特征”的学习任务——填写“画像描摹图” (见图1)。

图1 画像描摹图

“写文如同串珠,如果没有一条线索将其中的各个要素联结起来,那么文章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习作构思上,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习作情境中对习作任务产生认知,选择正确的写作方法,并有效调控习作过程。课堂上,教师提供的“画像描摹图”,承载着习作思路输出的重任。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自画像”的内外特征,引导他们勾勒自己的雏形,而且让学生的思考有据可循,想得更开,从而有效地突破本次习作的关键点——将“我的‘自画像’”具体分解成内外两个部分。借助学习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结构化和方法性的指导,为他们打开写作思路,使学生明确了写作方法,激起了思维波澜,生成了自己的言语图式。

(三)彰显——迁移生发,精细言语

基于学生偏于具象思维学习的特点,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同类语言片段放在一起,让学生寻找与发现言语密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将更多的言语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语力。“我的‘自画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如何写得像”,写出“我”的特点。因此,在习作时教师要借助例文,对学生进行慢镜头式的指导,让学生捕捉细节。为此,笔者设计了“聚焦例文,提取表达关键点”的学的活动。先出示例文:

我的头发上直下卷,远看像一堆杂草,一个拖把头,一个鸟窝,谁见了都要感叹一声“这孩子的头发可真多”。经过一夜的揉搓,我的头发变成东一个球、西一个结,“ 剪不断,理还乱”。早上,妈妈刚把梳子插进我的头发,我就疼得大叫。妈妈费了老半天劲,才勉强把我的头发梳成能看的样子。

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一是感知“我”的外貌特点;二是说说片段中写出了“我”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这样,引导学生聚焦例文片段,对言语表达进行层层剖析,解读出在写“我”的外在特征时要体现“我有你没有”的特点。这样真实而鲜活的言语补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阅读中自然生成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内容,而且输送了语义支架,让学生掌握了具体表达的方法。

要让学生在习作例文中习得言语表达方法并应用于习作中,就要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情,基于学生的视角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三、学评并行:巧呼应,显成果

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条红线,那么教学评价就是一把标尺,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重要的参考,也是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有力武器。“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的习作教学评价,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习作过程中对文本框架和言语细节的掌握情况,更加关注学生对习作的整体体验与感受。基于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既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又要兼顾目标达成的阶段性与整体性。不仅如此,评价还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评价的主体应多元,以保证学习过程的可视化与评价的真实性。

“我的‘自画像’”的评价环节,教师通过不同维度的评价量表进行持续性评价 (见表1、表2):

表1 “我的‘自画像’”评价量表

表2 “我的‘自画像’”评价量表

表1 是评价的第一个层次,是对基于教学目标的整体语篇活动的评价,围绕“我的‘自画像’”这一中心从外貌轮廓、外貌的细节特点、内在特征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习作教学需要对学生的细节描写进行指导,关注学生表达的深度。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将“我的‘自画像’”写得更生动、具体,在评价中我们不仅关注整体语篇的评价,还要对细节描写进行评价 (如表2)。这样的评价为的就是了解真实的学情,沿着局部的“梗阻”深入下去,突破学生表达的困境,使笼统的知识走向精细的言语,促进抽象知识与形象知识不断“咬合”。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再次回应,能推动学生言语结构的发展。本次习作的情境是向新班主任介绍自己,单元习作要素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因此,将“我”的特点写出来,写得像“我”自己,就是本次习作的中心。基于此,我们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对习作的言语进行评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修改文本的细节描写,对“自画像”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改造,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还能推动和强化学生的言语发展,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是将课堂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相衔接,在评价中进行教学,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策略。它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评”一体化为导向的习作教学,既尊重单元编排的内在逻辑,又统整单元各部分内容。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流程,提供必要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写作、评价的过程,逐渐形成自觉的习作意识,最终实现表达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评自画像言语
五月·自画像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