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主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们所需的技能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本论文着重探讨了新闻主播在融媒体背景下的素养提升策略。首先,分析了融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变更,涵盖了用户需求的演变及主播与受众关系的新模式。接下来,进一步讨论了新闻主播的素养提升路径,包括用户为中心的报道策略、主播角色的转变、全面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以及价值观与职责的重塑。通过深入研究,旨在为新闻主播在融媒体时代的素养提升提供有效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主播;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8-0072-04
融媒体时代,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传统新闻传播模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主播作为新闻传播的关键角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不仅需要適应技术变革、受众习惯的变更,还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与价值观。这迫使我们深入探讨: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主播应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一、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变革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模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深层次融合了媒体的发展理念、运作机制以及人员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受众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更。
(一)用户需求的演变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受众差异
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和广播,其传播形式多为单向的,内容固定,信息传递的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多为被动接收者,他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往往受到媒体机构的筛选与调整。而新媒体,如微博、论坛和视频网站,它们以互联网为载体,承载着更多的科技产品,是新技术的产物。新媒体的传播形态为双向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信息,也可以与内容生产者进行实时互动。
在传统媒体中,受众是被动的,他们对于某一新闻或广告的了解,完全依赖于媒体的选择和推送;而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具有主动性,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
2.受众在融媒体环境中的期望
在融媒体环境中,受众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信息获取,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信息的质量、真实性以及与自己的关联度。同时,受众也希望在信息的消费过程中,能够与信息生产者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融媒体时代的受众更加重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他们希望媒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信息。同时,受众也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希望能够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中,成为信息的共创者。此外,融媒体时代的受众更加重视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他们希望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者,更是一个能够与他们建立起深厚关系的伙伴。为了满足受众的这些需求,媒体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为多元化、互动化的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二)主播与受众关系的新模式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主播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新闻内容的传递方式上,更体现在主播与受众的互动与认同上。这一新模式关注了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同时也强调了主播的影响力和受众的认同。
1.互动性与参与感的增强
在传统的新闻播报中,主播主要是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中介,受众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但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在的受众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收信息,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与主播产生实时的互动。例如,许多网络直播平台上,受众可以通过实时评论、点赞、送礼等方式与主播产生互动,甚至影响到新闻内容的展现。
融媒体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以vlog为例,受众可以通过留言、点赞、转发等方式参与其中,与主播产生实时的对话,甚至影响到后期节目内容的走向。这种互动不仅提高了受众的观看体验,也为主播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帮助他们不断优化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
2.主播的影响力与受众认同
在融媒体时代,主播不再是单纯的新闻播报者,他们更多地扮演着舆论引导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这要求主播不仅要有专业的新闻素养,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受众的思想引导者,赢得受众的信任和认同。
另一方面,主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不仅仅是新闻的播报者,更是受众心中的思想领袖和文化代表。许多主播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拥有了大量的粉丝。这些粉丝不仅仅是他们的观众,更是他们的忠实拥趸,愿意为他们点赞、转发、购买周边商品。
这种强烈的受众认同使得主播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他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到公众的舆论方向。因此,主播在融媒体时代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不仅要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还要努力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新闻主播的素养提升路径
(一)用户为中心的报道策略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介传播理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1.用户参与的新闻制作
从网络媒体的发展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鲜明的特点:用户导向。在电视新闻传播中,要真正做到用户为中心,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新闻主播们需要坚守舆论导向,深入挖掘受众的心理需求。了解受众的多元观点与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策划新闻内容。同时,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使得新闻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的对话。
2.主播与受众的沟通策略
新闻主播的语态与表达方式对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至关重要。主播应尽量使用亲和、易于接受的语言与受众交流,使得新闻节目更加贴近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理念。在此背景下,新闻主播需更多地关心受众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当前电视新闻收视率下滑、受众日益减少的环境中。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演变,受众的新闻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为了提供更好的新闻体验,电视新闻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确保新闻内容更加精准、贴合受众需求。主播可以从多角度细分受众群体,以满足他们的不同关注点和需求。
总之,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需要电视新闻从用户为中心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与受众心灵相通,为他们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内容。
(二)新闻主播的角色转变
在融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使得新闻主播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从单一媒体到多平台的传播转变,还涉及主播如何在社交媒体中建构自己的身份,更好地与受众沟通、互动,甚至产生共鸣。
1.从单一媒体到多平台传播
当今的新闻传播早已超越了传统电视、广播的限制,延伸到了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例如,抖音平台的《主播说联播》以一种新颖、接地气的方式为受众呈现新闻。这些新式的新闻传播方式,使得新闻更加亲民、自然,为新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主播在社交媒体中的身份建构
长时间以来,受众对传统媒体中新闻节目的印象大都停留在主播台前一本正经播报新闻的印象中,这使得受众容易产生距离感。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了改变新闻主播在受众心里固有的形象和地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原本的语态和主持风格,让新闻传播更加具有“血和肉”。电视新闻主播应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积极参与前期的选题到最后播出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新闻的具体内容,在新闻播报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重点。除此之外,新闻主播还要提升自己的职业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提高新闻价值,对新闻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加入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正确引导主流舆论。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也在不断创新。电视新闻主播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称谓方面的变化,而是要全面了解不同节目环节之间的相关性,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现阶段,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主播人才必须集“采、编、播”能力于一身。他们不仅能够策划节目,还能够制作节目并播出。他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手法,在节目進程中融入个人思考,使得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好。通过手机传播新闻的方式也不再是一种新型的途径,所以,作为新闻主播,要高度重视新的技术,使用新的设备。
(三)全面知识储备的重要性
1.提高知识储备
作为一名新闻主播,应当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包括对新文化的了解、新设备的学习等,能够紧跟时代潮流。
新闻主播不仅仅代表着某家媒体,同时也被看作是一个代名词,因此从业者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内涵修养、文化底蕴,这也是作为一名新闻主播的基本要求。
部分受众将主播称为“杂家”,这是由于主播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此外对所主持的相关类型节目也有所了解。只有主播自身具备足够的文化底蕴与知识储备,才能够保证直播效果,在给受众以享受的同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学历、业务能力、外在形象等都是一名新闻主播的基本要求,就当下的融媒体新闻节目而言,还要主播具备较强的播报能力。
在当前信息众多、传播途径不断增多化的情况下,如果不提高知识储备,重视自身知识的获取,就不太容易应对现在各种情况下的新闻直播。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地上升,针对新闻主播,受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声音好听、颜值高,同时内在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看到新闻主播代表受众向其他嘉宾了解整件事情的起因、结果,像这种叙述性的内容,若通过新闻直播直接讲述给受众,效果远远没有通过主播自己的形象传播好。
另外,受众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来消除自己知识的盲区,这也就表示新闻主播必须要不断获取有用信息,并且将获取信息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可能在新闻节目直播中应对自如,才能够让不同需求的受众都满意。
新闻主播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关注各行各业的知识内容、行业动态,以此来丰富自身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向人们传递正确的、积极的新闻价值观,实现与受众们的有效互动。经常看央视新闻的人大多都知道朱广权这位新闻主播,他因搞笑却不失内涵的播报方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如“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等,也正因如此,他有了“央视段子手”的标签。
2.加强跨平台传播能力
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介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破了以往只能在新闻频道观看新闻的限制。用户观看新闻的渠道更丰富。
作为新闻主播,首先需要考虑怎样能够留住观众。传统媒体正在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以期激活市场。对于新闻主播来说,最好的道路也是加强跨平台的能力,走跨平台发展道路。新闻主播可以利用已经打造好的“个人标签”优势、利用自身的个人魅力来进行跨平台传播,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单一的传统播报可能会限制个人的发展,所以,新闻主播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跨平台意识。
其次,主播要加强利用各个平台的能力,强化多媒体技术应用,根据用户定位和各个应用程序的特点,对大众进行分类、区别化传播。如在新闻联播的传达中要讲究严肃、精准,而在微博中,要注意结合网友的特点,要把新闻讲出来,还要接地气,短小精悍。
最后还要意识到跨平台生产的重要性。对新闻主播来说,融媒体时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闻主播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充分了解融媒体环境的特点,掌握多媒体技术,发挥主播的明星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四)价值观与职责的重塑
1.强化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
第19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2次集体学习在2019年1月25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中表示,我们要促进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要把主流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要让广大网民上下齐心,团结一致,传播正能量。
这也在告诫新闻主播,不管媒体环境怎么改变,新闻主播都必须要把上述精神作为节目创作的根本,培养高尚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热点新闻、重大新闻发生时做到不缺位、不失声,才可以将新闻主播的影响力发挥出来,并提高其公信力。
新闻主播肩扛传播优秀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更要坚守基准底线,应秉持着对受众负责的态度,在播报新闻时客观、公正、精准,把要传达的内容和价值观传达出来。
在鱼龙混杂的融媒体时代,很多新闻消息的真实性难以辨别,这就更需要新闻主播具备主流的、大众的审美和正确的道德准则来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导向,从而真正承担起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流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
2.筑牢爱国护国的思想根基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条的规定是,必须以全心全意的原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新闻主播,要具备较高的民族自豪感。
列宁曾说:“爱国主义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后,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新闻主播只有具备足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祖国充满敬畏、自豪感时,才能够更好地将新闻作品传递给受众。
新闻传播的核心是向人们传递正确的爱国主义正能量,并让人们了解与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交网络上出现了多种社会情感,新闻主播要筑牢爱国护国的思想根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維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大局观,真正成为引领舆论方向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主播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
在将来,社会各方利益都会影响新闻主播的职业生涯。所以作为新闻主播,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规范自己的职业道德,要坚持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我国媒体行业发展,并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进步。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融媒体时代为新闻主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新闻主播需认识到,要想在这样的变革中立足,单纯的传播新闻信息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与受众建立深度的连接,满足他们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只有深化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拥抱变革,主动进行自我革新,新闻主播才能在融媒体时代中保持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地位。我们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新闻主播在融媒体时代的素养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姜小丹.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主持人的融媒素养探究[J].视听纵横,2020(05):3.
[2]王晓清.融媒体新闻架构原则与传播方式初探[J].新闻战线,2019(22):3.
[3]吴婧.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对策探究[J].电视技术,2019,43(11):4.
[4]冯蓓蓓,张凯翔.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现状与变革策略——以主流媒体短视频为例[J].新闻论坛,2021,35(04):4.
[5]吴长佳.浅论传统媒体融媒体发展困境与互联网思维策略[J].视听,2019(08):2.
[6]张泗磊.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记者技能与素质培养路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1(24):95-96.
[7]吕喆.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播音主持的创新发展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5):3.
作者简介:
田子辰(2001-),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艺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