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探究

2023-11-12 08:40:23陈丽丽
教育界·A 2023年28期
关键词:落实立德树人途径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合理的落实途径,希望可以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立德树人;落实;途径

作者简介:陈丽丽(1984—),女,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

进入初中,学生开始接触系统的历史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深入研究历史教材,科学开展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前,教师需要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的原则,全面理解课程标准以及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教师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理论,并结合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1]。

(二)阶段性与差异性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坚持的过程,教师不可以强行灌输、刻意拔高和急于求成。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遵循阶段性原则,确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时效性以及目的性。另外,教师要遵循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基础等个体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此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连续性与综合性原则

历史具有连续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连续性原则,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教学内容更有整体性。另外,教师要遵循综合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顺序,联系多学科知识,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

初中历史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并且内容比较复杂。教师为了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通常采用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需要预先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

(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时间以来,受以往应试教育的理念影响,教师的教学主要为考试服务[2],忽视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部分教师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忽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培养。

另外,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直接拿起一份教案就上课,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效果不理想。

(三)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部分教师自身不注重学习,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致个人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等专业素养没有切实提升。

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积极影响,没有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另外,部分教师没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过度依赖课件,出现照抄照搬、照着课件读材料上课的问题。

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影响了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教育功能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教学评价模式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和评价观依然停留在知识本位,聚焦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可否认,考试确实是一种客观公正的选拔方式,但教师如果单一地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能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也违背了历史学科教学的初衷。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改进评价的机制。教师要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评价的重点,促進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策略

(一) 利用历史人物,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包含非常多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像戚继光、郑成功等。学生可以看到历史人物宝贵的精神品质,如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等。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历史人物和有关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把历史人物和故事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的教学为例。针对“诸侯争霸”的相关史事,笔者先向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成为霸主?”然后,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别从物质基础、军事能力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非常激烈地参与谈论,同时根据所学知识,找出春秋时期各个霸主具备的精神品质。如晋文公退避三舍,具备信守承诺的品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具备隐忍坚持的品质;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具备宽容的品质;等等。教师让学生探究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下基础。

(二)深挖历史细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挖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深挖“张骞通西域”的细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等图片,创设故事情境。其次,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是一名郎官,他勇敢地出来承担这一艰巨的使命。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在途中,张骞他们被匈奴抓住。在威胁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始终不忘使命,‘持汉节不失去。在被匈奴扣留10余年之后,张骞借机逃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是,大月氏西迁已久,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长安。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抓住,1年多后才得以逃脱。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后,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所见所闻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报告。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带着牛羊、丝绸以及金币等财物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许多国家。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使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强大,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再次,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张骞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倘若你是张骞,你会怎么办?”最后,通过思考问题,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张骞爱国、进取、勇敢、坚持等精神品质,提升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三)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学生传承优秀品质

乡土资源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乡土教育。

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因此镇江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和优秀的历史人物。笔者以镇江的乡土资源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补充,培养学生传承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

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为例,笔者联系镇江焦山古炮台的历史开展教学。笔者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去过镇江焦山古炮台,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关于焦山古炮台的历史故事。笔者为学生补充关于焦山古炮臺的资料:1840年,清政府为了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务,决定修建焦山炮台。1842年,英国侵略者直逼镇江,但镇江人民毫不畏惧,冒着英舰猛烈的炮火英勇抵抗,此时的焦山炮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恩格斯在《英人对华人的新远征》一文中高度赞扬镇江人民抵抗侵略的英雄气概的内容:“英国人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气和锐气。这些驻防守军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此时,学生体会到当时镇江人民临危不惧、不屈不挠、忠肝义胆的民族气节,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镇江人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树立了传承优秀品质的信念。

(四)结合世界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历史课本中不仅包含我国的历史知识,还包含世界历史的知识。历史是整体发展的,从远古时代到当前社会,世界的历史文化发展是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对世界历史的讲解,利用横向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

以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代埃及”的教学为例。笔者利用横向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和古埃及都属于文明古国,在科学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笔者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比我国和古代埃及文化。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古代的不同文化,还可以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

结语

立德树人是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历史是一门具有独特色彩的学科,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还包含丰富的立德树人资源。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上一两节课就可以实现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地进行积极的探索。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关注历史教学的育人目的,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德育内容,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J].读写算,2019(3):18.

[2]曾两旺.探究“立德树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践[J].中外交流,2019(5):82-83.

[3]姜志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9(5):55,57.

[4]沈家羽.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科普童话,2019(43):16.

猜你喜欢
落实立德树人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浅析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落实的相关问题
浅谈医院管理工作中督查服务工作及改进对策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17:07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