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琪(泰安第六中学/山东省泰安市)
学案导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将学案导学模式引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虽然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也有很多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学案导学模式,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使“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因此,我们应该使学生学到知识,并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引导性是学案导学模式的最突出特征。学生们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对学习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导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媒介,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技巧,它可以诱导学生形成一种预设的思维模式,在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时,导学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自主进行知识和技巧学习。
当一个学生学习了一些新的东西后,需要通过一种方法来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知识系统,而在这段时间里,学案导学的层次性就能够体现出来。同时,导学案内容的设计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个性和思考习惯,因此,学案导学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巩固、拓展等各个阶段,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并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生成性是指在设计教学大纲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课堂环境以及课堂活动进行灵活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且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在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案内容进行设计,以便让学生通过对学案的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信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案导学是一种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的教育方式,它能够增强学生与外界的互动,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如果教师只是把学案当作教案,只根据学案内容进行教学,很可能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进而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还使得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以《公平正义的价值》教学为例,教师在应用学案导学进行教学时,就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根据学案有目标地研读课本内容,并在学案中反思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另外,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指导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并明确该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重点运用学案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使其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另外,在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利用学案来引导他们有效开展课堂练习,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因此,在实际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它包含了生活案例、时事热点等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在课程实施的同时,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学段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注重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要素,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进行学习、反思,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围绕一个知识点呈现诸多生活内容,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转移到自己的探索中去,这样才能让他们敞开心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展开教学探讨,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所以,在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进行有效培养。
以《创新改变生活》为例,教师在学案中设计了“我国当前的创新情况如何”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整理收集资料,形成总结式的报告。同时,走进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当代学生通过灵活运用互联网,获得了各种各样的相关资讯,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另外,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同学都能自主反思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了解国家的创新发展状况,并从中发掘出创新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为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教学中应坚持开放性原则,进而有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业质量得以提升。
一些教师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单纯地将原来的教案加以修改就当作导学案进行使用,导致导学案从设计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缺少教师的智慧作为支撑,这就造成了导学案的形式化。导学案是学案导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而导学案的形式化会使整个课堂教学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尽管使用了导学案,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并没有改变什么,仍然采用一些传统的方法,这就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形式化形成的主要原因。部分教师没有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也不愿意改变,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案导学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的学习理念没有改变,只接受教师的指导,不愿意进行独立学习,在课堂中教师虽然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不能正确地利用导学案,进而就造成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形式化。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制约,使得人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关注程度不高,进而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听课。就算是其他科目的优等生,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缺少好的学习心态。一些同学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不肯背重点,不愿意完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教师采取了先进的教学方式,但也没有学生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难以发挥出来,使得教师的教学成效难以提升。
1.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学习观念
要想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观念,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在一个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而内在因素往往是决定学生最终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外部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帮助上,而内在的影响表现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所以,学生的学习必须要有教师进行协助,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性。从学案的预习阶段起,教师就应该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同学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问题的解答中采取各种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教材中标注重点难点,探究问题与生活的联系,在学案中添加疑问等,使学生的主动性在预习学案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心理会对学习具体行为、学习欲望、学习情绪等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学生对学习秉持着积极态度,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学习态度消极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可以看到,有些同学的学习态度出现了偏差,有些甚至带有“功利”的趋势,这将会对他们的学案学习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案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其目标并非在于利用导学案来刺激学生短暂的自主学习性,而在于使其形成终生学习理念,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介绍“学案导学”,可以对教学过程、模块、使用方式等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建立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主动指导学生去发掘学习目标的意义,并对其进行深刻思考。同时,在学生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让学生参加课堂研讨。在进行研讨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多种形式的、灵活的探讨,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反思问题。最后,要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反思。“反思卡片”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反思的习惯。教师们可以通过“反思卡片”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预习、讨论等环节进行自我反省。“反思卡片”包括:我在课前预习中,对课程的基本观念有了哪些清晰的认识?我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等等,通过反思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各个学习阶段逐步进行自我调节。
1.充分认识学案导学中运用“掌握学习”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掌握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持。要想有效实施“掌握学习”教学理念,就需要教师运用以下方法:首先,要注意做好学案导学的准备工作。在确定教学目标以后,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状况,并可以对学生已经利用完的学案进行回收,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备课;其次,对导学流程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在进行分组讨论时,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问题,教师可以把问题集中在一起,并通过“二次讨论”的方式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最后,开展分层检测。教师在进行分层检测时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的反馈信息,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
2.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
充分利用教师的集体智慧,实现资源的分享,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安排教师观摩优质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录像,并将精彩的录像资料与课堂讨论相融合,通过相关教师的研讨可以确保教师利用学案导学开展教学的积极性,确保该教学模式发挥出应用的教学成效。其次,组建“学案导学”研究组,对教师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行定期研讨,同时,还可以安排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搜集有效运用学案导学的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最后,实施“学案导学”竞赛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想有效采用学案导学方法,就需要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并使学案导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成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并能及时找到教学方法的不足,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寻找到改进教学方式的办法。
一是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上更为重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是课程教学的自身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在实践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从现实中学到更多的问题。二是注重知识与公民意识相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在社会关系层面上学生具有多种身份,包括家庭里的孩子、学校里的学生和社会中的人等。但最后还是要让同学们从法律知识的层面上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员。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使其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要从小处开始,要让同学们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有担当,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精神才能变得更加坚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想有效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学案内容时要依据教学特点来进行,并根据教学大纲的变化对学案进行有效转变,教会学生合理运用学案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