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兆岭(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山东省聊城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求异思维,一方面可以做到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引导,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化学习方式和方法,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可以从崭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理解学科知识有较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对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求异思维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不同的人对求异思维的解释也各有不同。部分专家认为求异思维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想不受任何层面的约束,以多维化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索。一部分专家将求异思维概括为一种智力上的创新,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不论是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还是创造思维都无法完全解释求异思维,但毋庸置疑的是,求异思维的核心思想就是创新思维,在以求异思维为基础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以创新思想作为基础,让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将异思维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这些教育者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局限性,因此积极尝试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然而,尽管已经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积极尝试,整体上来说,求异思维的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相对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注重对知识学习,而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教授规范的语法、词汇和写作技巧上,以便学生能够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吸收和记忆,而较少关注对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在求异思维教学方面可能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感到困惑。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求异思维教学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教师在学校教育或教育学院的培训中,可能接触到的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因此,他们可能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思考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
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这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应试技巧,对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升学考试的成绩被广泛认为是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这种考试导向的教育制度使得学生和家长更加关注如何获取高分,从而更加注重应试技巧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的培养。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这导致了教学课程紧张和内容固化,难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发散性思维。
现有的语文教材和考试评价体系往往倾向于追求标准答案和固定的解释,对于学生的异思维和多元解读缺乏充分支持和鼓励。这种做法导致教材中的解读角度较为狭窄,往往只给出标准答案,缺乏多元解读。这限制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自主思考和多样性理解。另外,许多语文考试的评价体系倾向于对学生答案的一致性和标准性进行评价。考试评价往往强调对标准答案的掌握和准确理解,而较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这使得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注重如何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
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以及持续发展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灵活地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答问题,同时做到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求异思维的应用则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构建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求异思维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实现多种思维的综合化发展提升,对于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以及未来的发展有着较强的良性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理念的融入十分必要。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对所学的内容也能够做到多方面思考,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语文学科教育也更为看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所有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求异思维的应用更能够突出教育的核心所在,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性、灵活性都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更应当对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高度重视,让求异思维的作用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时代发展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各个行业为了谋求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中创新型人才是各个行业首先关注的人才类型,而创新型人才的本质则是求异。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能够更好地在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同时,让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更加顺利。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求异思维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范围有所提高和扩大,并且自身的创新思维发展潜力较大,教师只需要进行合理化指导和引导,就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产生更多新的观点和想法,这也从侧面表明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最佳时间段,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合理化教育引导,让学生可以养成求异思维,让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能够因此受益匪浅。在应用求异思维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还需注意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学生本身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求等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拉近高中语文课堂教育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更为积极和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能够养成求异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索和参与热情,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时还应当重视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感性思维的驱使下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求异思维的提升提供力量。最后,求异思维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研究中构建,教师如果一味帮助学生,不仅会让学生养成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心理,还会让学生的求异思维构建和提升受阻。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做出调整,落实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由探索空间,为学生求异思维的有效养成和持续提升保驾护航。
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问题的最大限度进行辩题设计,如“荆轲刺秦是否注定是失败的”等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选择自己认可的辩论方向,将学生自然而然划分成两个队伍,分别为“荆轲刺秦王是一次注定失败的行动”与“荆轲刺秦王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让学生自主完成材料搜集,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参与体验,更为深入地分析《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最后,在辩论活动开始后,教师需要作为裁判主持活动,不发表任何观点和想法,仅关注学生的辩论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工作,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自由,在你来我往的辩论中形成求异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语文知识的拓展学习以及感受语文课堂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思想态度,使学生今后也能够以积极踊跃的状态投入学习中,让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够取得一定成效。
高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难度较大,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性都相对较高,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写作教学更为顺利,多数教师都会采取范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先阅读范文,并对范文进行合理讲解,最后让学生写作类似的文章,使学生能够在写作的全过程中不至于偏离方向,高效完成写作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依照范文进行写作时存在着思考性不强,一味套用范文写作模式、词汇等情况,没有自己的思考,求异思维严重不足,这也就导致学生所写的内容没有中心思想,也不具备吸引读者的兴趣。而想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教师就必须突出求异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化引导学生,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范文写作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写作技巧、方法、结构等方面着手,在仿照范文写作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在求异思维的支持下呈现出更为优质的作品,以此实现高中语文学科中写作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短新闻两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中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和《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到其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对新闻写作建立基本的认识。而后,教师可以选择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新闻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新闻类文章在表达上的要点是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文章的探索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以范文为例为学生进行举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这两篇文章,并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知识。最后,教师需要让学生结合范文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动态写作情况的观察,在学生完成写作后及时进行审核评价,找到学生有待改进的地方,着重点评学生作文中存在求异思维的地方,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求异思维的构建更有热情,逐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创新,最终实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理解难度较大的部分,学生需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特点等才能够分析古诗词内容,理解其中的潜在思想和情感,完成古诗词学习任务。为了保证古诗词教学的效率,多数教师会主动承担古诗词作者的生平资料搜集、所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特点等多方面的资料采集和分析工作,总结成“干货”在课堂中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极大地简化了学生探索和分析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另外,如果在课堂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教师会立即让学生改正,要求学生记忆统一的答案,这也就导致学生的求异思维无法有效养成,同时也极大降低了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无法让学生在古诗词课堂中取得真正的进步。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进行调整和改进,明确语文学科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根本意义和目的,从学生本身的需求出发进行古诗词教学结构和节奏的有效调整,将资料采集和分析工作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探索和研究的机会,在讨论中对古诗词产生更多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实现求异思维的初步构建。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语文课堂中必然会有不同的表现,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让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构建和提升,帮助学生在足够开放的课堂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这一课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走进学生群体中采取以引导为主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共同讨论相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以此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做到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补充,让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跟更为密切,就某一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为学生求异思维的高效构建以及不断提升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求异思维的应用,对于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以及新课程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较强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将求异思维充分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带给学生更多的优质教育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最终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品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