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蕊(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赏析能力、文学创作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及文化传承能力等,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国最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要尽快进行改革优化,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语文教学传承我国的语言文化。
目前教育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主要涉及四方面内容,分别为语文思维的培养和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审美鉴赏及文化传承。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至关重要,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者赵福楼曾评价其为重建现代语文的起点。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文学意义及历史意义非常重大,能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文化传承能力。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能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一方面也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重点锻炼学生的答题能力,帮助其在高考中取得高分,因此日常教学强度较大,部分高中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学习压力非常大。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而语文教师经常会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知识测验活动,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并不能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经上文分析可知,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对此都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能更切实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从而培养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本进行认真阅读和品味,最早用于文学批评,是英国一位批评派理论家首次提出的,后面逐渐引入了国内,受到了国内一众学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孙绍振、陈思和及王崧舟等人对文本细读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分析,将其应用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内容、深入分析深层的语义及所处的情境,从而能更准确、细致地解读文本意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对以往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文本细读”方式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实践水平,同时也能进一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意义重大。
第一,文本细读方式能将“文学”与“文章”有效结合在一起。
“文章”重点在于功能,主要是载道言志;“文学”则是一种表现形式,重点在于语言的考究及运用。只有通过仔细研读文言文,才能感受到本文布局的精妙之处,从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义进行深入了解,要让“文学”与“文章”真正实现统一,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厚此薄彼的问题。
第二,教师可通过细读文言文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并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教师可利用“文本细读”这一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一过程能清楚折射出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及专业能力,同时也能围绕文本制定科学详尽的教学方案,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只有当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文本解读水平时,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阅读并体会文言文的含义。
第三,学生可通过细读文言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有效的方式去细细品味文言文,明确区分“文章”与“文学”的不同,感受文以载道的语言魅力,从而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理解能力,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熟练运用语言,认同并主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基于以往高中文言文细读文本教学经验,分别从语言、汉字、内容及结构等角度入手,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并整理语言特点,并从中找出语言运用的规律,积累丰富的语言经验,然后将自己所学的语言文字运用到相应的语言情境中,从而有效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行建构并熟练运用语言,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而文言语感的培养前提就是能熟练掌握虚词、实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及文言句式等。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虽然短时间内能够熟记下来,但无法在情境中熟练运用。众所周知,汉字本质上是一种表意文字,其字义可通过字形反映出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探究汉字的具体结构,通过字形来揣测并了解古汉语中对应的词义,从而让学生能具有较强的语言建构及运用能力。
以周文福教师的《陈情令》这一公开课为例,经分析可知其自身的文学素养极高,且对于文本细读理念理解非常透彻,能将其熟练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周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中一些特殊字词,以此来切实体会李密的忠孝。
周教师在教学工作正式开展前,首先向学生仔细介绍并分析了金文及甲骨文中“臣”字的写法和含义,让学生能通过字形来理解“臣”字本身含有的俯首屈从的意义,然后将其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本文中李密的复杂情感。除此之外,周教师又用同样的方法讲解了“婴”与“除”等字的字形和字义,从造字到用字,既让学生能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本文中对忠孝的诠释,以此来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同探究文言文中汉字的结构,然后了解文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品味、欣赏及创造美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审美鉴赏及创造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会要求学生细读经典且优秀的文章,并仔细品味文章中所体现出的语言艺术,从中感受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能具有一定的审美想象能力,在深刻体会文章中所具有的人生哲理的同时,也能将自己表现并创造美的能力运用到日常的书面及口头表达中,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
以《琵琶行》第二段为例,作者描绘音乐时所用的语言极美,流传至今仍被众多学者赞叹不已。白居易将音乐描述成了一种具体的情景,让人们的听觉和视觉都受到震撼,感染力极强。而这种通过比喻手法描写音乐的方法在文学中较为常见,如果只是简单对此进行鉴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因此,高中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品味《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并将其与白居易的另一篇作品《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进行对此,对其中关于音乐描写的语言进行鉴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此外,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方才学到的方法描写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从而起到锻炼其审美创造能力的作用。
《琵琶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又能激发其审美想象兴趣。由此可见,品味语言艺术既是理解,也是一种表达,学生不仅要通过细品语言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实现思维转换的目的,通过思考来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及创造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具体结构能充分体现出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和逻辑。高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文言文结构都非常紧密,言简意赅,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从而了解作者的行文逻辑和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能得到有效提升。
史实传记类文章通常都具有明确的人物、时间,以此来体现传主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线索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更加严密。以《苏武传》一文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本文写作的逻辑思维方法。本文通过描写“李陵劝降”这一情节,衬托出了苏武忠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卫律胁迫苏武投降的情节也从侧面反映出苏武富贵不淫的品质,这种比较分析的方式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常情况下,论述辩说性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明确,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文章能有效提高学生论述思维的严谨性。以《劝学》一文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本篇文章的具体结构,并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全文找出作者所提到的论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从而能掌握这种严谨的辩论方式。
骈文辞赋类文章的主要线索通常都是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章,以此体会作者所体现出的情怀和思想,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高中学生可通过语文学习来了解并感受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魅力,体会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而培养文化自信,全面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当前高中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因此,高中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内容,体会到深层次的情感内涵,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能自己去感受文学的美妙,从而让学生能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以《阿房宫赋》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能理解“比绿云扰扰,梳晓鬟也”这一句的具体含义,绿云往往被解释为女子浓密的头发,但为什么头发是绿色的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很多学生的兴趣,一时间讨论非常热烈。基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自行寻找相关的资料和文本,作为自己得讨论依据。有学生发现中国古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写到“红男绿女”,其中绿窗是指闺阁,这是什么依据呢?在探讨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发现这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中国传统颜色主要有五种,分别为青赤黄白黑,而绿则排名第一,代表着万物生长的含义,也时常被衍生为青春流光,因此古人经常用“绿”字来描写年轻女子。
文化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才得以传承的,而文本细读法本质上就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学生只要掌握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就能更好地 理解文言文中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效率。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通常都非常大,而高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文言文教学情境,让学生能更切实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才能理解文言文所透露出的语言魅力。在对以往的教学经历进行总结复盘,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后发现,该教学模式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效果非常理想,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所主张的教学方式。
以《鸿门宴》为例,本文所描写的人物较为复杂,情感起伏非常大,学生学习难度相对较高。基于此,教师可根据本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创造一个针对性的课堂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关于鸿门宴的影视片段,或者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所提到的各个人物,从而清楚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绪起伏。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学习兴趣并不高,且学习压力较大。基于此,教师可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情境,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积极性,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改变学生以往对文言文学习的固有印象,通过简单的方式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情感色彩,从而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带给学生更好的语文学习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培养并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语言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其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在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文本细读理论,一方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并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文本细读法能有效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新课改的重要举措,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