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莹莹(徐州市商聚路小学/江苏省徐州市)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课外学习压力,同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实实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建构、语文思维等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高效运用,能帮助师生从不同角度、角色、层面深入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客观分析自身的学习参与情况,掌握后续发展改进的具体需求,更加高效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避免盲目学习以及教学时间的浪费,这也是“双减”政策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其指导、激励效能,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赋能增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能约束规范小学语文课堂之上的师生评价活动,为师生评价实施提供具体的考量要素,极大地减少了不合理不公正评价情况的发生,而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小学语文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效能,符合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中,实施“增效”语文课堂育人的诉求。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视域下,建构生本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明确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个环节综合素质方法运用的具体要求,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分层评价细则,为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运用提供参考要素,明确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作用,发挥科学评价机制对师生评价行为的约束效能,最终达到生本评价机制助力小学语文实践“减负增效”的目标。
以《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教师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之前,需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细则,针对学生学习“本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种田人的内心想法,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客观复述故事”等内容,设置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课后作业等多个环节的综合评价要求。然后教师再根据各个环节的生本评价机制要求,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方法手段,使得学生能透过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感知自身的学习参与情况,并提升个人对教师评价方法的认可程度,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后续的评价活动。而教师也通过生本评价机制的建构,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增效赋能”运用目标,切实推进“双减”政策的教学渗透。
短期评价目标与长期评价目标的科学协调运用,不仅仅是小学语文教师对生本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补充说明,还是小学语文教师协调课堂评价活动,细化课堂教学评价安排的有效举措,这更利于发挥小学语文综合评价手段的指导效能。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应当针对综合素质评价需求,联系课程建设以及“双减”目标设置综合性评价目标,指引教师准备相关的综合素质评价素材,缩减不必要的评价要素细则,精简小学语文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以满足“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课前备课环节的“增效”要求。
以《观潮》一课为例,教师需要针对本课的综合素质评价重心,开展与之相对应的课前教学备课活动,分析“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人们观潮时的心情”等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并通过课前教学备课转化为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然后教师再根据设置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设计出后续评价环节所采取的评价方法,避免评价方法手段的误用、滥用,提升评价方法使用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确保其能在精准引导教师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减轻学生难点要点学习的压力负担,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最终达到综合评价目标设置助力小学语文实践“双减”政策目的。
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相契合的评价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价举措对学生的指引帮助效能,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综合素质,并弥补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不足,为学生个体自由发展成长创造空间。对此,为避免综合素质评价出现误用、滥用情况,教师应当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将学生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综合素质评价目标,采取特定的评价手段方法,指引学生纠正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不足,同时根据所获得的评价内容,探寻后续强化个人综合素质的方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并弥补传统综合素质评价针对性不足的缺陷,以此来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减负增效”目的。
以《腊八粥》一课为例,教师可采取分层综合素质评价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诉求,并进一步强化生本评价体系与评价目标建构设置的运用效能。具体运用方法如下:教师需要先根据学生对文章详写、略写内容安排的意义、文章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变化的内涵认识,进行合理分层,将学生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层次,然后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与之相匹配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即可。如,优秀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技能较好,评价重心在于考察其迁移创新的素质技能发展情况,所以,教师应当针对该方面予以科学评价,以发挥评价对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的指引效能。这样教师也达到了在分层评价策略的运用中落实“双减”政策的目的。
科学精准的综合素质评价时机,能提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运用的精准性与时效性,使得学生能更加及时地感知了解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概况,高效调整后续的学习方向方针。对此,教师可运用线上评价、云答卷等在线教育软件,持续跟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合适的时机予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出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情况,使得学生能减少对学习时间的浪费,减少压力,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高效发展。教师也能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的时效性,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以《落花生》一课为例,为提升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时机的精准性,教师可通过在线交互设备,针对“种花生、收花生”“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以及“吃花生的议论”三个环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对应的评价内容,后续只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优化调整即可。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在线教育设备,精准掌握综合素质评价运用的时机,适时通过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纠正学生学习参与的缺陷不足,并为学生思考探索提供方向,解答学生的疑问困惑。这样教师就能充分提升综合素质评价投放的时机精准性,助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减负”。
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参与的兴趣及反馈热情,决定着教师各种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运用的实际效能,影响着学生课堂参与的收获,故教师要想借助各种综合素质方法,助力小学语文实现“双减”育人目标,就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素质评价参与热情,提升其对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认可程度。对此,教师不妨运用翻转评价模式,设计运用以学生评价为主导的综合素质评价策略,尝试让学生主导课堂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分析指出身边同学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指导评价,帮助同学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的客观诉求。
以《将相和》一课为例,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评价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教师则担任辅助引导者角色。教师在完成基础性知识内容的讲解教学后,便可邀请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任由学生自行组队发表个人的学习心得,针对“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重难点内容,进行综合素质发展的全面评价,而教师只需要当学生表现较好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便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自主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弥补了传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不足的缺陷。同时,教师亦借此实现了“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目标。
针对传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单一,无法长期跟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不足,教师可通过利用大数据为学生建立综合素质发展档案库的方式,存储学生不同时期阶段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然后教师后续只需要调用学生的档案数据库的发展信息,结合学生的当前表现,予以学生动态化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优化个人的综合素质,采取更加高效的课堂参与策略。教师通过评价数据档案库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评价方法的机动性,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增效减负”目标。
以《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例,教师需要利用数据评价方法收集学生在学习本文“感受‘我’在园子里的乐趣、自由自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等重点内容的过程经历,客观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对文章内容的解读学习情况,汇总到学生个人的数据档案库中,继而实现长期持续跟进学生的课文学习状况的目标。教师则可以根据数据评价所收集到的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参与以及综合素质发展信息,动态化评价学生各个阶段的情况,帮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知识技能情况,客观看待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指引学生动态化调整自身的课堂参与模式。这样教师就能在数据评价方法的运用下,全过程动态化指导学生学习《祖父的园子》中的重难点内容,科学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机动性,实现数据评价档案库助力小学语文“双减”政策落地的目标。
多方评价主要是指家长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多方评价能极大提升语文评价的科学性与综合性,能带领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自身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并显著降低语文课堂评价的“压力负担”,减轻学生的评价心理压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尝试以家长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AI评价为组成要素,建构综合评价体系,并结合学生的发展概况予以合理评价,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场景的综合素质评价诉求,继而达到利用多方评价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微信、QQ、腾讯课堂以及云教育等线上交互设备,建构多方评价体系,然后邀请家长、学生以及其他语文教师,多方评价本班学生对“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学习认识情况”“文章人物角色刻画的方法技巧以及作者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以及“时代背景的了解”等,并通过多方评价方法的使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面了解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吸取值得参考的评价意见,深化个人的学习参与所得,避免单一评价的局限性。这样教师就能充分发挥多方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指导效能,满足“双减”政策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增效减负”的要求。
无声的作业评价是引起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巩固学生已取得课堂参与成果的不二之选。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采用无声的作业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利用不同作业的评价基准,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带领学生从作业评语中感知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掌握个人的学习情况,并通过作业评语建立学习参与的自信心,了解后续努力发展的方向目标,解答学生内心所存在的疑问,最终减轻个人的作业负担压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价方法的巧妙运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实施的目的。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侧重考核学生本文学习参与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情况,初步掌握学生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评价需求。然后教师再通过灵活布置在线课后作业,侧重考核学生的薄弱不足之处,进一步确定学生作业综合素质评价的需求。最后,教师只需要汇总课后作业所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综合素质评价即可,便可通过侧重性的课后作业评价,指引学生针对性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在作业评价的帮助下,纠正综合素质发展的问题,使得作业评价运用更为高效精准,避免大量的作业评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精准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运用数字化、多层次、综合性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落实“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育人目标,继而为学生打造更为轻松高效的语文课堂。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应当客观分析“双减”与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关系,结合本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概况,灵活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针对课后作业、课堂评价以及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等诉求,科学开展多元化、多主体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指引学生高效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减轻学生学习参与的负担压力,最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双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