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丽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实践力与综合素养。基于跨学科理念能够避免综合实践活动的费时低效。如何避免“跨”的空洞化、随意化、庸俗化和浅表化,关键在于教师要运用好“有根、有度、有融”的“三有”模式。一是落到实处,跨而有“根”;二是有序推进,跨而有“度”;三是自然贯通,跨而有“融”。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较强的学科[1]。这样的“四性”指向了跨学科理念。因为“跨”,学科与学科之间有交集、有融合、有叠加;因为“跨”,学生能够综合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模拟,有能力应对真实问题及情境的挑战。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不能随意而“跨”,要避免“跨”的空洞化、随意化、庸俗化和浅表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杜绝“假大空”,注重“细小实”,必须基于儿童学情实际、扎根于儿童生活实情,做到跨而有“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或问题,关系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关乎到成长和精神底座的搭建。当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贴近儿童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才会好好地伸展,发生接地气的成长。比如,针对部分小学生有挑食、偏食的现象,可以联合多学科教师进行如下的跨学科教学(见表1)。
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借此对其以后的生活观与价值观产生正向的影响。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关联到多门学科,既基于学生的现实,又基于学生学习兴趣,跨学科学习有效落地,并且做到了跨而有“根”,不經意间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知。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导向,基于跨学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一导向而开展的[2]。注重全面发展,要考虑小学生学习的适切性,做到有序推进,取舍有度,跨而有度。
(一)内容选择有度
区分不同阶段的内容维度并做到内容选择有度,对于更好地夯实综合实践活动很有必要。小学低段,主要以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主,活动场域尽可能限制在校内。小学中段,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阔性为主,实现校内外的结合。小学高段,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活动方案,解决现实问题。三个阶段有序推进,跨而有“度”。以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可以进行如下设计(见表2)。
这样的跨学科活动基于刚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越界,不拔高要求,做到了选择有度。在不限时与限时的两个活动中,突破了学科壁垒,避免了分科学习的单一性,较好地发挥了多门学科的功能与价值。
(二)活动设计有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遵循适度性原则,由易到难,有序推进。对于高段学生而言,过易的活动不具挑战性,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对于低段学生而言,过难的活动容易引发气馁心理,进而导致半途而废现象的出现。比如,在开展关于端午与屈原的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针对高段学生布置制作相关思维导图、撰写实施方案等活动;针对低段学生设计起点较低、难易适度的活动。
活动主题:二年级“聊一聊端午的记忆”。
科学学科:通过请教老师和家长,了解佩戴端午节香包的作用。
劳动学科:在家长的协助下,亲自做一份端午粽。
道德与法治学科:讲述屈原经历,引导学生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的、浪漫的诗人屈原。
…………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轻松有趣,有滋有味,名义上是“聊”,其实有观察、有体验、有实践;这样有“度”的活动设计效果良好,事半功倍。
跨学科与融学科是不一样的,后者注重学科间内在的联系与糅合,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互生的存在[3]。如何做到自然贯通,跨而有融,需要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大任务、构建高度关联活动链。
(一)创设真实情境大任务
所谓真实情境大任务,就是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设计几个相互联系的典型“任务”或“子项目”,由理论到实践,以解决真实问题为落脚点,让学生获得解决真实问题的经验及能力,促进其迁移力与实践力同步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自然贯通的融学科活动。
以“长大后做什么”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情境大任务:“参加一场理想职业分享会”,要求全班学生参加,分组进行典型“任务”的设定及活动。一是开展调查。主要针对自己家人、亲戚、邻居等人的职业及选择情况。二是制定规划。他人的理想选择对你有何启发?自己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以此为自己进行生涯规划。三是分类统计。其他同学的理想选择是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对全部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统计,结果出来之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挑选部分学生进行分享。整个实践活动需要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多维融合,需要请教相关学科老师的指导,最终做到自然贯通,跨而有“融”。
(二)构建高度关联活动链
以上“参加一场理想职业分享会”活动,还需要通过构建高度关联活动链进行细化,才能有效落地,才能杜绝融合不紧密的问题。“活动链”中的“链”杜绝了碎片化现象,做到了活动推进的整体性、连续性与递进性,关注了学科之间的融通。仍然以“长大后做什么”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可以如下细化(见表3)。
以上三个活动高度关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其中的多个职业关联到了多门学科,如以后当一个跆拳道高手就与体育学科有关,实现了学科的内部融合。
“有根、有度、有融”的“三有”综合实践活动,基于跨学科学习理念,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有“根”,让活动落到了实处;有“度”,让活动螺旋上升;有“融”,让活动自然贯通。
参考文献:
[1] 张风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体结构化”教学探索[J].辽宁教育,2022(15).
[2] 李娜,王雪菲.跨学科整合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探[J].品位·经典,2022(4).
[3] 陈雯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初探[J].语文建设,2022(18).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研专项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JYB1422061)
见习编辑/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