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玥
摘要:小学阶段关于时间的认识,主要经历了这样3个阶段:认识整时→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秒。第二阶段“认识几时几分”的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教学难度大。文章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为例,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瓶颈,设计微课自学单,寻找学生的学习生长点。借助联动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刻度规则,研究正确认读时间的方法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生长点;刻度规则;直观动态认识时间
时间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低段学生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对他们来说十分抽象。文章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通过对教材的梳理和对学情的分析,借助微课自学单和联动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刻度规则,直观动态认识时间,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小学阶段关于时间的认识,主要经历了这样的3个阶段:认识整时→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秒。梳理分析教材,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见表1)。
在教学实践中,第二阶段“认识几時几分”学生掌握起来很有难度。究其原因,现在的学生接触的多是电子钟,极少看到指针,更谈不上研究指针如何运动。再者,该阶段的知识点和规律较多,对学生的记忆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认识几时几分和认识整时不同,需要考虑指针运动的动态过程。如果第一阶段教学时只呈现静态的整时,学生到了第二阶段认识几时几分时,就很难意识到时针也在不停地转动。因此,突破第二阶段的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擅长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方法。所以,寻找学生起点的学情测评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成微课,让学生先自行学习研究,再完成自学单(见表2)。
经统计,在借助微课讲解和联动钟面拨动自学后,学生在自学单上“认识钟面”的填空正确率能达到85%,“时和分之间关系”的填空正确率能达到70%。而未进行微课自学的对照组的正确率不到50%。可见,微课自学单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要想达到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先内化时间的基本知识和指针运动的规律,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规律读写时间。在课前的微课自学单中,我设置了一道认读8时05分的练习题。统计发现,对于8时05分这个时间,认读正确率不足40%。学生出现的主要答案和占比统计如下(见表3)。
分析发现,学生对于分针走1大格时间过去多久模糊不清,看到指针指向1,就错误地以为是1分钟。还错在对于电子记时法格式书写上,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所以当分钟数小于10时,需要写0来占位。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学发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在哪里”。教师需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学习生长点,不断探寻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逐步把学生引导到教育的目标处。通过微课自学单,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记忆了相关知识点,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还不知道什么”,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
时和分都是常见的时间单位。时间的表示其实就是相同时间单位累计的结果。尽管钟面上只有一圈刻度,却重合了两套刻度规则:一套是时针的刻度规则,另一套是分针的刻度规则。时针和分针在各自的刻度系统中运行。一圈刻度两种规则,需要学生自行区分[2]。自学单中学生将“8时05分”的钟面错误地读写成“8时1分”,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教师需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钟面上有两套刻度规则。在微课中,画曲为直,将两套刻度平铺开来,学生能直观地看到时针走1大格(也就是5小格),分针走了60小格。在展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分开来展示,引导学生发现两套刻度规则。
【片段】
师:在自学单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填出1时=60分。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通过微课,我们知道:如果把分针比作飞快的兔子,把时针比作慢吞吞的乌龟。它们同时开始,兔子跑了60格,乌龟才爬了5格。
生2:分针在动的同时,时针也在动。分针转1圈,时针走1大格。
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用联动钟面来拨一拨。
师:首先把表拨到8时,观察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时针指向8,分针指向12。
师:让我们拨动分针,5分5分地拨,边拨边说时间。
生:8时05分、8时10分……8时55分、9时。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生: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1时=60分了吗?
生:分针走了1圈,就是走了60小格,时间过去60分钟。时针走了1大格,时间过去1小时。时针、分针同时运动,经过的时间一样,1时=60分。
小结: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具有同时联动性,时针走1大格的同时,分针走了1圈,所以1时=60分。
(教师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和拨钟,学生直观地区分时针、分针运动的刻度规则,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准确理解一圈刻度两种刻度规则: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和分针的运动具有同时联动性,时针走1大格的同时,分针走了1圈,1时=60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不到几时”的题目错误率很高,如3时50分,学生经常会错读成“4时50分”。究其原因,需要学生观察一下“3时50分”的钟面。时针在4的附近,学生困惑于时针的指向是不到4,还是超过4,主要错在对时针指向的判断上。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考虑是否超过4,错误地认为只要时针在4的附近,就是4时多。这也是一年级静态认识整时所带来的负迁移。
实际上,在判读不清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分针动态地来考虑。可以借助两针联动钟面,让学生在拨一拨的活动中,感悟“不到几时”的时针位置规律[3]。
【片段】
练习出示3个钟面:看钟面认时间。
师:分别是什么时间?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生1:时针走过2,分针指向4,就是2时20分。
生2:时针走过12,分针指向6,就是12时30分。
小结:看来要确定几时,可以去看时针和数字;要确定几分,可以去看分针和格子。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大格,就是几个5分。
师:第3个钟面是什么时间?
生1:4時50分。
生2:第3个钟面应该是3时50分。
师:第3个钟面有争议,谁来说一说?
生1:时针走过3,还没到4。
生2:分针再走10分钟,才是4时。
生3:如果是4时50分的话,时针应该接近5。
师:请你利用联动钟面拨3时50分。
师:继续拨,分针再走10分钟,是4时了吗?
师:请你从4时50分拨到5时,观察时针、分针运动。
小结:认读时间时,既要看时针,又要看分针,还需要想一想动态的时针和分针。
【设计意图】通过看钟面认时间的练习,巩固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展示、介绍、思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借助两针联动钟面,让学生经历自己拨钟的过程,动态地教学“不到几时”,突破教学瓶颈。
梳理教学内容目标,厘定教学重难点,设计微课自学单,能帮助教师了解教材和学生;借助联动钟面,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直观动态地理解指针的刻度规则和运动规律;给予学生充分讨论、思辨的时间,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读时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整时观念”将提升为“时、分为单位的时间测量观念”。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还能够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为日后学习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永琴.化曲为直,化难为易:人教版二上“认识时间”例2教学设计[J].新教师,2020(7).
[2] 邵灵芝.理解本质突破难点:用“同步联动性”思想认识时间[J].小学教学参考,2018(14).
[3] 陈炜萍.理解刻度本质动态认识时间[J].小学教学参考,2020(20).
编辑/魏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