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业,王旭凯,高宏伟,王福生,贾玉岩,冷向阳*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为主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或僵硬,可导致脊柱畸形和强直[1]。中医学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肾虚督空为本,风寒湿热外邪入侵,经络不通,日久痰瘀阻络为标[2-3]。玄府具有流通气液、渗灌气血、运转神机功能[4]。玄府与经络相合,玄府开阖失司,风寒湿热外邪侵袭经络,发生强直性脊柱炎,肾督虚损,虚寒内生,阳气郁闭于玄府而成此病。笔者在前人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基础上,从玄府-经络观点讨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参考。
“玄府”见于《素问·水热穴论篇》:“所谓玄府者,汗空也”[5],认为玄府是体表的汗孔,为狭义的玄府。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然皮肤之汗孔者……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6]。扩大了对玄府的认识,认为玄府是从单个生命体到自然界的万物,其形态玄冥幽微,内到五脏六腑,外达经络、肌腠和孔窍,具有调控气血、津液、神机的作用[7]。
“经络”见于《黄帝内经》,包括经脉和络脉。十二经脉中的督脉贯脊属肾,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行于脊背旁。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足太阴、足厥阴与足少阴交会,强直性脊柱炎病位与诸脉密切相关。络脉为经脉别出的网状分支,往下逐层细分,形成孙络。玄府既是道路也是门户,直接与络脉和孙络联系,散布在整个由经脉-络脉构成的气血运行的管道上[8]。《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可知经络在体内维持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在体表濡养筋骨关节,纵横交错,内外通贯,无所不至,运行气血津液、加强体表与体内的联系,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玄府和经络系统相辅相成。生理上,玄府通畅,气机升降出入正常,则经络中的气血津液畅通,筋骨肌肉得养;肢体经络系统畅通,有利于玄府的开阖,玄府与经络系统共同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组成了中医学上的微观系统。有学者从微观角度认为玄府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细胞层次,发挥物质交换、能量代谢、信息流通等功能[9]。病理上,《素问·皮部论篇》曰:“外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经脉,经脉满,则客于脏腑也”[10]。如果玄府开阖失司,给外邪“可乘之机”,外邪先侵入经络,后侵入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瘀等病理产物留滞体内,进而影响脏腑或经络的精微物质再生,病理产物愈发愈多,致使玄府郁闭而发病。
强直性脊柱炎在古医书中归于“龟背风”“竹节风”“骨痹”“大偻”“肾痹”等范畴。“大偻”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说明大偻的发生与阳气不得开阖,寒气从之密切相关,内外合邪而发病[11]。现代医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督亏虚,风寒湿热外邪侵袭,痰瘀等病理产物痹阻脊背关节经络而发病[12-14]。
玄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经络为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若肝脾肾功能失调,气化失司,易酿成痰瘀等病理产物,气血不和,津液受阻,精不养神,致玄府开阖失司,加之外感风寒湿热之邪,致经络痹阻,即玄府-经络病变。先天禀赋不足,肝肾督亏虚,脾胃运化失调,易致气虚、血少、津乏、精亏,脉络空虚,均会导致玄府功能失常;玄府功能与经络系统相辅相成,玄府闭塞,气机不畅,则精微物质无以充养经络。皆可因肾之髓不充骨,肝之血不荣筋,脾之精不养肌,终致筋骨僵急疼痛。
综上可知,本病致病因素广泛,但总结起来不外“邪、瘀、虚”。本病基本病机为玄府郁闭,脾肾失调,痰湿瘀阻经络,筋骨关节失于气血濡养。病位在脊背筋骨关节处,累及肝脾(胃)肾等脏腑。本病的病性有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邪实以外感风寒湿热、气滞痰瘀为主,虚以肝脾肾督亏虚为主,临床上常多并存。本病早期以邪在经络玄府为主,误治失治病邪入里,伤及脏腑,缠绵难愈,表现为虚证。临床上不同时期出现相应的症状。
2.1 强直性脊柱炎之标实——玄府郁闭,经络受邪 经络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经络通则筋骨得养,关节则利。病变早期玄府开阖失司,风寒湿热诸邪由腠理侵入,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黏滞阻滞气机,热灼津液,血液黏稠,气血津液不通,筋骨关节失于濡润,不通则痛。严用和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酸痛,僵硬,或伴发热恶寒及其他表证。同时,经络不通,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通过玄府阻塞于全身关节孔窍,玄府开阖离不开气血的濡养,津液的滋润,进一步加剧玄府郁闭,脊背关节处气血津液匮乏,浊邪留滞而发病。
2.2 强直性脊柱炎之虚实夹杂——脾肾失调,痰湿瘀重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早期病情误治失治,致中期痰湿困阻脾胃,进一步导致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违背脾旺不受邪之理;肾精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滋养,加之先天肾精亏虚,亦不能温煦后天之脾胃。《医宗金鉴》云:“脾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肾阳虚则血凝,加重血瘀;元气虚,血脉无以充盈,推动无力,亦致血瘀。故中期可见脾肾阳虚为本,痰湿瘀重为标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可见脊背疼痛严重,活动受限,伴有乏力,头晕等脾虚之象。
2.3 强直性脊柱炎之本虚——肝肾督虚,脉络空虚 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本质是肾督虚损[15],督脉为阳脉之海,隶于肝肾,病变早期邪入经络累及脏腑,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气滞血停成瘀,津液不行成湿,日久不化痰瘀胶结,留连反复,玄府郁闭,邪阻经络附着于筋骨,日久耗气伤血,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精血亏虚,正如《太平圣惠方》云:“邪流入肾经,则脊强背直也”。邪气久留,使病情缠绵难愈。故后期邪入骨骱,出现“龟背”“脊以代头,尻以代踵”样脊柱畸形,疼痛相对减轻,但活动严重受限,增加了生活负担。
风寒湿热等病邪因玄府开阖失司,侵袭经络,深入肝脾肾脏腑,致脏腑功能失调,酿成痰湿瘀等病理产物,阻碍经络中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经脉凝涩不通,玄府郁闭,留滞脊背关节,成为脊背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因素错综复杂,总属本虚标实,若病情初期治疗未果,病情向内传至中焦脾胃,致脾肾失调,病理产物加剧,病情愈重。只有邪祛经脉通,脾肾强健,玄府复其开阖,通畅流利,给邪以出路,才能邪祛正安,药到病除。在临床上应细辨病期,详识标本缓急,才能取得疗效。
3.1 开通玄府,祛邪通络 病变初期,风寒湿热外邪致玄府郁闭,经络痹阻。患者表现为腰骶、脊背、颈部酸痛,晨僵,活动不利,伴四肢冷痛,屈伸受限,恶风寒或伴四肢红肿热痛,发热口渴或渴而不欲饮。百病皆由玄府郁闭为首发原因,故玄府应以开为顺,以闭为逆。《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故用“通”法,使经络疏通,祛邪外出,通则不痛;如果邪未入络,可达先安未受邪之地。临床常用羌活胜湿汤,以祛除肌表风湿之邪;如果出现寒湿象,则联合桂枝附子汤,以温补阳气,祛寒除湿;如果出现湿热象,则联合当归拈痛汤,以清热利湿,疏风止痛;少入半夏、胆南星、地龙、醋延胡索祛痰瘀。研究[16]分别运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阻止了病情发展。
3.2 健脾益肾,祛痰湿瘀 病变中期,易出现腰背部疼痛剧烈,关节酸重,活动受限,伴多汗,乏力,面色微黄,舌淡胖有齿痕,色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涩或沉缓。此因脾肾虚弱,痰湿瘀毒内阻严重,根据“治病求本,兼治其标”的指导思想,提出“健脾益肾,通经络,祛痰湿”的治疗原则,临床常用补肾健脾汤加减,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升阳,强肌,增强抗邪能力;茯苓、山药、炒白术健脾益气,黄精、续断、枸杞补肾益精,共奏先后天双补;肉苁蓉、白豆蔻、香薷温化痰湿;丹参、酒大黄、虎杖、醋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将李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理论和刘柏龄“治肾亦治骨”理论结合[17],既能助中焦脾胃运化,又能防止补肾类药物碍及脾胃。刘健[12]基于肾督亏虚、脾虚湿盛、痰热瘀阻的病因病机,运用补肾强督、健脾化湿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显效。
3.3 补肝肾,强督脉,益气养血 病变后期,腰脊部疼痛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脊背转摇不能,关节僵直,畸形,探其根本原因在于肝肾督虚,气血虚弱。《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云:“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因此应补肝肾,益气养血。方药用壮骨伸筋胶囊方加减[18],选用熟地黄、骨碎补、肉苁蓉、淫羊藿合用补肾之阴阳,强壮筋骨。鹿衔草、鸡血藤、延胡索活血止痛,威灵仙、桂枝、豨莶草等通浊邪、止痹痛。白术、白芍、当归、川芎取八珍汤之意,补益气血,再加少量山楂,防止厚腻补益之品碍脾胃。
胡荫奇[19]在补肝肾的基础上配合化痰瘀的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刘柏龄补肾壮骨的学术思想,运用大量补肾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皆见良效[13]。
患者,男,38 岁,初诊2021 年10 月6 日。主诉:腰骶部疼痛5 年,加重15 d。患者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间断服用依托考昔、甲氨蝶呤等药物,症状时有反复。X 线片示:双侧骶髂关节呈虫噬样改变。血沉80 mm/h,C-反应蛋白109.8 mg/L,HLA-B27(+)。现症: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乏力,畏寒,纳眠尚可,大便溏,小便正常。舌暗苔厚腻,脉弱无力。查体:腰骶部广泛压痛。西医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断:痹病,脾肾阳虚,痰湿瘀阻证。治法:温肾健脾、化痰祛瘀。方药组成:生黄芪30 g,白芍25 g,茯苓30 g,白术15 g,骨碎补25 g,黑顺片6 g,泽兰30 g,泽泻30 g,生姜15 g,青风藤9 g,肉桂9 g,共14 剂,水煎服,早餐前、晚餐后温服。中成药为本院制剂骨痹止痛丸,每日2 次,每次1 丸,嘱患者清淡饮食,保暖,睡硬板床,适当行脊背部功能锻炼。
二诊(2021 年10 月22 日):患者自述服药后腰骶部疼痛明显减轻,仍活动受限,乏力、畏寒改善,大便溏缓解,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弦。上方去黑顺片、泽兰、泽泻,加乌梢蛇9 g,醋延胡索30 g,蜂房9 g,14 剂,煎服法同前,中成药同前。嘱患者加强脊背部功能锻炼。
三诊(2021 年11 月5 日):患者服药后腰骶部疼痛消失,自觉关节活动度增大,但天气转凉时偶有酸胀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只服用中成药骨痹止痛丸巩固疗效。嘱患者加强有氧运动锻炼。
四诊(2021 年12 月6 日):患者自述症状基本消失,受累后有不适,复查血沉15 mm/h;C-反应蛋白12.8 mg/L;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患者病情平稳,停药加强身体锻炼。随访情况良好。
中医研究者将玄府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剖析,为诊疗疾病提供了多种思路和方法。从玄府-经络角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进行阐述,认为本病的内因为肝脾肾督亏虚,风寒湿热为外因,形成玄府郁闭,痰瘀痹阻经络为主的基本病机,故提出开通玄府、补肝脾肾、湿瘀共祛、益气养血的基本治则,又根据病情所在时期不同,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早期以开通玄府,祛邪通络为主,在病情中期以健脾益肾,祛痰湿瘀为主,在病变后期以补肝肾,强督脉,益气养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