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2023-11-09 07:36薛洋
南北桥 2023年21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

薛洋

[摘 要]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和个人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前五分鐘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对单一传统大课堂讲思政形式的灵活补充,也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讨论在课前五分钟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课前五分钟;大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多元文化冲击对于我国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造成一定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极其重要且必要[1]。思政课程无疑是实现思政教育价值观引导功能的主要渠道,但多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托思政大课主渠道,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2]。

对于一直在中小学语文、英语课堂频繁开展的课前五分钟教育活动,以内容形式创新的理念将其思政化后,也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重要补充。若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政治内容素材、操作性较高的开展形式,外加课任教师和高校的辅助配合,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和个人品德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在课前五分钟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对单一传统大课堂讲思政形式的灵活补充,也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讨论在课前五分钟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1 课前五分钟的内涵及重要性

在传统意义上,课前五分钟主要用于对当节课程内容的导入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课前五分钟在思政教育方面可发挥的作用。在目前国内研究中,课前五分钟教育活动主要应用于初等和中等教育,即小学和中学,并且主要在语文、英文课前开展。课前五分钟教育活动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主要研究课前五分钟在英语口语、语文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作用,其中在中国知网搜索到近五年相关论文57篇;二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课前五分钟实施的策略研究,包括研究如何创设氛围,凭借“互联网+”营造充满灵性和人文因素的课前五分钟。由此可见,国内将课前五分钟与高等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研究鲜少。而课前五分钟的充分利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浓厚程度事关整个民族的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课前五分钟思政化的良好利用,将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大学课堂、大学生生活,对于大学生思政知识面、思政素质、政治敏感度的拓展和大学生个人政治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乃至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 课前五分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需要抓住学生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

为[3]。营造主流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实现三全育人。若单纯依赖思政大课堂的引导教育作用,不可避免会引起学生学习逆反心理,且思政教育效果仍有待提高。目前,高校思政大课堂学生整体学习态度不佳,应付考试者居多。这与思政课堂内容缺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授课形式固化等不无关系。因此,以新颖形式、丰富内容将课前五分钟思政化并引入大学生课堂,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对于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课前五分钟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展开教育,既可对现存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也可以以更深入细致的方式起到思政育人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五分钟活动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现实意义。它能扩大目标群体和应用范围,以思政教育为重点,多形式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思政知识和自我思政教育的兴趣,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对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 课前五分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策略

在课前五分钟切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措施。需要在课前五分钟思政内容选材和具体开展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生活,能让大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利用课前五分钟,通过思政内容表达出自身所思所想,起到促进自我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提升、全面育人的作用[4]。

3.1 素材选定

在大学生课前五分钟的素材选定上,引导鼓励学生以思政知识为起点展现自我,个人阐述、小组讨论、班级点评,课任教师总结,通过同辈理解、同学评价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视野见识。思政知识素材可从以下方面选取。一是由思政书本知识点衍生。结合思政课所学知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取材。就其中英雄人物、历史事件、人物重要发言等,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和实际经验,进行论述讲解、分析评论。二是与主流文化结合。从红色节目《朗读者》《信中国》《我是演说家》或红色影视《觉醒年代》《建国大业》等文化产品中自选立意。可模仿《朗读者》节目朗诵爱国诗歌等,或以信件形式立足思政进行演讲;或对红色影视精彩片段进行分享点评,谈论感动人心之点和生活启示。三是从现实生活、个人经历中提取。包括公益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高校校史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等方面。贴近自身生活,从个人实践经历、周边红色文化环境中畅谈自身经验感受;结合高校历史、校园文化、办学特色等展开讨论,以文化源头、历史背景等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四是联系近期时政热点。课前五分钟与时下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相联系,定点讨论,引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培养政治素质。探索在课前五分钟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旨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呈现形式

学习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丰富可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在课前五分钟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具体呈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信使”(写信给榜样人物,自选立意)、“我是导游”(以图片视频或PPT形式向大家介绍红色旅游景点、历史渊源等)、小剧场模式(2~3人出演红色影视经典片段,讲述表演感受,师生联合点评)、政治知识竞答、英雄人物角色扮演、朗诵、唱红歌、剪辑红色短视频(播放后学生畅谈个人感受、个人理解)、个人志愿经历讲述(结合古今历史、人物传记)、“如果是我”主题演讲(带入历史人物,表达自身特定历史情境下所做个人选择)、政治名词科普、时政热点评论(以评为主,以讲为辅)等。对于语言类专业学生,可通过所学语言开展课前五分钟思政学习,既增强了思政知识,又锻炼了言语表达、组织应场能力。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课任教师需要把控时间安排,有演有评,以评为主,不可本末倒置。活动前端呈现固然重要,但重点应放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之,以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方式方法引起大学生思政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兴趣,实现更多思想共鸣,采用多样化方式帮助大学生增强政治意识和素养[5]。

3.3 高校担当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而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深刻教导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重要一步。课前五分钟思政化的全面深刻实施离不开高校的大力支持和鼓舞。高校应出台相应政策,从上层建筑推动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提倡鼓励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成立课前五分钟思政化专项小组,以多样化、多形式、多新意的思政内容和形式开展课前五分钟思政学习。小组主体由思政教师担任,其他课任教师兼职,研究课前五分钟思政化制定相关实施准则,算入学生平时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相挂钩。同时加强家校沟通,家校协同促进课前五分钟思政育人活动。辅导员、教师与家长充分沟通,将课前五分钟思政化相关实施方案告知家长,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思政育人工作,促进学生思政素质提高。此外,对活动开展顺利、效果良好的院系、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宣传;对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活动形式创新、内容多样的组织团体进行样板展示;对课前五分钟思政育人成效显著、积极性高的个人、团体进行激励奖赏。

3.4 教师角色

课任教师需全程参与。课任教师需要摒弃以往思政教育只归属思政教师职责的错误观念,认可且参与三全育人理念。前期课任教师在引导示范方面的作用大小对于中后期课前五分钟思政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果强弱具有关键作用。因此,课任教师前期需做好动员准备工作,且前期以身示范,带动学生加入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活动中。或以教师为主体全身心投入课前五分钟思政化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慎重。在中后期,教师更多的角色是组织和点评,在学生课前五分钟思政活动结束后,课任教师要予以中肯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前五分钟思政化过程中,课任教师需要在前一天对学生第二天所讲内容进行筛选,必要时加以指导,以达到课前五分钟思政育人的最佳效果。长此以往,不仅对于课任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政治意识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对于课任教师树立教师形象、更好地教书育人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教师可通过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点评言论等行为,了解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更好地展开专业课教育和思政教育。与此同时,学生在此影响下,能不断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获得真理性认识,对思政内容更加重视,思政感知度更加敏锐,思政素养更加深厚[6]。

3.5 学生定位

大学生在课前五分钟思政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端正的态度、积极的配合、全身心的投入是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成功实施、效果显著的关键因素。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取课前五分钟的思政素材,若是时政新闻,则应注意讲评结合、以评为主;若是演讲写信,则应注意声情并茂、有张有弛。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五分钟思政学习进行自我教育,以同龄人身份就大学生所关心的事件通过思政视角进行讨论点评,相互学习;学生可不断提高自我是非辨别能力,通过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同思想之间的相互碰撞,在思想上取长补短,运用辩证思维看待事物;学生可紧跟时代步伐,培养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团结同学、合作共赢意识,以更好的精神面貌走出校园。大学生无论选择自我感兴趣的任何思政学习素材,都应守好思想素质底线,秉持着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应以对待专业课学习的认真态度对待五分钟思政学习,以达到自我政治素养提升、眼界拓宽、表达分析能力提升的目的。

4 结语

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对于全民思政氛围的营造、大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以及高校立德树人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通過课前五分钟思政活动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引人入胜,再加上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可利用课前短短五分钟思政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是非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发散思维和政治素养的加深、完整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促成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相关实施方案和政策,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向社会输出政治素养较高、人格健全的新时代人才。

对于大学生来讲,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可以帮助其将所学思政知识学以致用,真切地感受到思政教育的育人力量;对于高校而言,课前五分钟思政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师生了解沟通,为大学生提供意见表达平台,营造轻松自在的思政学习环境。通过选取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思政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个人、小组、团体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合理关注,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达成,营造健康浓厚、文化主流、思想正派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形成全民全社会思政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格局,提高全民思政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齐绍平. 拓宽思政教育的视域[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3):28-29.

[2]吴静,杜宇萍.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08-111.

[3]曾立先. 利用课前五分钟培养学生政治素养[J]. 华夏教师,2017(21):44.

[4]罗来玮. 思政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7):101.

[5]郭宇楠. 社会热点新闻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及融合路径[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85-88.

[6]侯宾. 课前时政五分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5(3):133-135.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
探究学校内如何开展亲情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及教育策略研究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析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