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戏曲文化传播专业“四位一体”

2023-11-08 09:01董睿
中国音乐剧 2023年5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戏曲实践教学

董睿

摘要:本文从新文科建设要求谈起,在情况介绍、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戏曲文化传播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以求获得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下的戏曲学科建设理念、戏曲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学科体系。

关键词:戏曲;“四位一体”;实践教学

自2019年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来,新文科建设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在新文科建设方面,国家提出三个举措:一是加快理论体系创新;二是深化专业改革,提升文科专业的内涵建设质量;三是要来一场课堂革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方法手段、实践教学的改革。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戏曲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曲文化传播方向)开展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模块,使实践课程教学成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戏曲研究和文化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将学院教育转化为工作实践,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目标。

本文分别从戏曲文化传播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介绍、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获得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下的戏曲学科建设理念、戏曲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学科体系。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介绍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开设戏曲专业课程本身就是承载戏曲文化的一种形式。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作为山东省内唯一的戏曲高等教育单位,2003年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化传播)专业方向,是继中国戏曲学院之后第二家开办本专业方向的艺术类高校,逐渐形成以戏曲表演为龙头、以戏曲音乐伴奏和戏曲文化传播为两翼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戏曲高等教育跨学科、高定位的发展特点,以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备和掌握戏曲艺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具备戏曲理论研究与戏曲文化传播普及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己任,以培养高素质的戏曲艺术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走“政、产、学、研”一体的发展道路,走在了全国戏曲教育领域的前列。

该专业经过20年的发展,在教学中始终秉持高效严谨的态度,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大纲,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先后建立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吕剧院等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适时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了解戏曲发展现状,研究戏曲理论问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017年以来,该专业教学团队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专业发展前言动态,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实践—创作—研究”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采取“置入—参与—感悟—融合”四步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来说,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学,选取相关内容对实践课程进行提前渗透;发挥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在演出观摩之外,强化对戏曲院团、研究院所日常排练和创作的介入和对日常剧目教学的参与程度;通过对各种类型创作和演出观摩的感悟,拓展研究思路、指导学生创作;最后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再次结合,完成教学评价,回归教育本质。

二、“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开展的具体情况

与偏技能型的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伴奏专业学生相比,戏曲文化传播专业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储备,不少学生在入校前对戏曲艺术有一定了解和研究,入校后试图揭开戏曲艺术的“神秘面纱”。于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加形象、真实和具体地感知戏曲艺术,以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近年来该专业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提前感知,突出理论课程的渗透作用

通过多次修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上设置和新增课程,通过制定与实践课相对应的课程教学计划,丰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储备,为实践教学夯实理论基础。

通过已开设的《中国戏曲史》《戏曲艺术知识》《传播学概论》《戏曲剧本写作》《戏曲与民俗研究》等课程,增设《戏曲经典诵读》《戏曲古代剧场史》《戏曲表演功法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将文学、史学、美学、传播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交叉学科和戏曲基础知识进行置入,理论专业教师和相关技能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发挥理论课程的渗透作用,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对戏曲发展历史和舞台实践知识进行了提前感知,为实践教学的正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深入前沿,发挥实践教学的感知作用

1.以观摩学校“一周一戏”演出活动为契机,实现全方位育人。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入选“未来之星”助推计划,开展名家传戏活动,先后承办了十期全国非遗保护传承人研修研培计划项目,为振兴山东地方戏曲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積极贡献。以上各项活动,通过演出等形式进行汇报,比如《望江亭》《昭君出塞》,全出《状元媒》等,除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专业学生参与之外,戏曲文化传播专业的学生也参与其中。

特别是2020年以来,戏曲学院开展了“一周一戏”系列艺术实践展演活动,以“台下练,台上见”检验教学成果,取得了良好反响。据统计,至2023年7月,“一周一戏”活动共开展50余场,戏曲文化传播专业的学生通过担任活动撰稿人、主持人、承担演出舞台服务等多项活动,将教学与创作、课堂与舞台、校园与社会,有机融合、广泛联结,是围绕山艺特色“六艺育人”体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力体现。

在“一周一戏”演出活动的同时,学校梨园思政工作室同步发布推送近40期,微视视频近40条,抖音视频40余条,推出“艺术+思政”结合的红色革命、廉政建设等四大板块,采取线上线下双线结合教育模式,使同学们在巩固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全方位的教学育人目标。

2.深入戲曲院团、剧院,体验戏曲舞台的独特魅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舞台实践与创作的最前沿,感受台前台后、台上台下的真实场景,注重和戏曲院团、研究院所,日常排练、创作工作的参与度。这种感同身受比对正式演出的观摩效果更加真实。学生不单纯是观摩者的身份,还可通过演出前后和演出期间的参与,获得亲身体验。

为了近距离感受戏曲舞台演出的魅力,该专业教师带队前往山东省会大剧院、山东省京剧院、山东剧院等进行现场观摩,观看了现代京剧《西安事变》、传统京剧《失空斩》、现代柳琴戏《福大妮与山杠子》等。学生通过观摩演出活动,与演职人员互动等,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观摩结束后撰写影评,教师给予指导。

3.以开展田野调查为经历,挖掘和保存戏曲非遗元素

自2020年起,由教师讲授田野考察的理念和方法,设置调查问题、内容和流程后,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组成梨园调研团队,明确分工,对山东部分地区的村落、庙宇等进行参与式观察了解,将相关的戏曲建筑、传承人、数据等,进行拍摄、采访、测量和记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登记,整理成文档、表格、图片、音视频等材料,形成调研报告,汇总成为宝贵的非遗文化一手资料。

以2022年暑期为例,2019、2020和2021级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17个团队,分别赴山东济南、青岛、潍坊、菏泽、德州等10个市地,以村庄、庙宇、碑刻等实物遗存为考察对象,开展与村落相关的人文、地理、交通环境考察,与庙会相关的信仰功能、娱乐功能和经济功能研究,对重要的地理文化以及其它辅助性地点,如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等进行采访等,以村庄为基本单位,以庙宇为基本单元,以碑刻为重点,以非物质文化内容为补充,收集整理戏曲研究资料,形成调研报告17篇,涉及吕剧、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柳腔、两夹弦、拉魂腔、蛤蟆嗡、田庄吹腔等山东地方戏剧种;泰安、淄博等地文化馆和剧团等。

(三)适时融合,实现课程教学的成果转化

实践教学之后,学生撰写教学体会,积累素材,逐步开始创作,教师加强对学生作品的指导,逐步培养独立创作的能力。作品经过修改完善之后,与戏曲表演和戏曲音乐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编排,最终达到上场演出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同时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和专业研究打下基础。

1.参与原创吕剧现代戏《黄河情》作品创作和座谈

经过近两年的创作排演,《黄河情》于2021年7月首演。该作品运用吕剧这种山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最具特色的地方戏曲表演形式,反映了黄河滩区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经过近20次打磨修改,在创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作品的编剧、导演,演员、乐队、舞台美术人员均由戏曲学院师生担任,戏曲文化传播专业学生也参与其中,见证了作品从初创到立于舞台的过程,目前已进行多场次演出。

以《奋斗是宗旨·创作、创新是灵魂》为题目的该剧创作专题讲座于2023年4月举办,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戏曲创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戏曲文化的理解,在未来道路上明确了前进方向。

2.参加全国性田野调查征文比赛并获得佳绩

该专业依托山东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山东地方戏曲研究基地、山东戏曲文物研究中心等教学实践平台,开展田野调查以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参与其中,培养效果显著提升。

2022年10月,学生作品《章丘朱家峪村田野调查报告》在第三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村落”暨中国红色文化村落田野调查征文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作品通过对章丘朱家峪的村落建筑遗存等方面的调查,对该村落的古建筑、古民居、古戏台、古碑刻等文化遗产进行了细致呈现,对其与传统村落乡土性的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展示了一定的田野调查技能和研究能力。

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遵循教学和学科发展规律,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

在现行戏曲教育体制下,戏曲类专业院校培养和输出了大量戏曲表演、伴奏专业人才,相较而言,戏曲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较少。戏曲文化传播专业,自开设之初,培养具备戏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戏曲院团、艺术研究院所、新闻媒体、文教单位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编审与文化传播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定位非常明确。

(二)紧抓机遇,戏曲理论专业特色更加突出

该项目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的结合,加深对戏曲技能和技巧和舞台创作演出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专业创作,对戏曲艺术做系统深入研究,为戏曲研究生教育和毕业从事专业领域相关工作做好有机衔接,同时紧抓学校建设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机遇,体现戏曲学科办学特色,助力山东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

(三)打造实践类“金课”,适应新文科建设的需要

在新文科建设方面,国家提出的三个举措之一是要来一场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来推动教学改革。就该专业来讲,就是改革目前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时间、内容比例失衡问题,突出实践教学设计和构建,解决教师偏重知识讲授、一定程度上与实践环节相脱节现象。

通过“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打造实践类“金课”,引导学生走进戏曲演出和创作现场,从戏曲舞台和剧场里探究戏曲艺术的历史和现实,以全面的文艺理论来阐释戏曲问题,从而完成传统戏曲教育观念的重构,突出时代特色。

总之,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理论—实践—创作—研究”四位一体教学,将“置入、参与、感悟、融合”教学手段贯穿全过程,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学生创作成果的转化,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

四、结语

通过构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结合,突出学生创作成果的转化,创新实践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走出课堂,与社会接轨,更好地完成对本专业学习的感悟,然后回归课堂,与已有知识储备相融合,从而实现教育目的。教师团队通过该项目研究,总结实践教学经验,进一步强化本专业内涵建设,以更快适应新时代教育变革对教师的要求,更好地承担起传播戏曲艺术的责任。

这种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程模块,使实践课程教学成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进一步探讨该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实习观摩、采风考察等专业发展规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充分结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分析解决戏曲研究和文化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戏曲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渠道,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论据保障,也为校企、校院(所)合作联合人才培养提供方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泽君.关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改革的研究[J].戏剧之家,2017(15):174.

[2]李阳.戏剧影视文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1(25):43-44.

[3]冷星野.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教学实践与改革[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147-148.

[4]唐莉.应用型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戏剧之家,2020(27):11-13.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戏曲实践教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