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灵
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非暴力沟通,提倡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使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要素与他人进行平等且有效的沟通。利用这一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避免冲突的发生,还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陪伴和帮助孩子走过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工作年限的增加,我在养育和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沟通方式对孩子们情绪和情感的影响,开始关注沟通方式对人与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另外,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不少家长经常无法与孩子有效沟通,导致亲子关系剑拔弩张,痛苦不堪;教师也常因青春期的学生难于管理而加重工作负担。
二、研究方向
(一)初中生的特点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在性激素作用下身体生长发育明显加快,体重、身高等增长幅度变大。其次是性特征逐渐明显,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趋向成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外形变化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渴望独立又希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很在意自己的自尊心却又表现得谦卑,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二)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与暴力沟通是相对的。暴力沟通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用道德评判别人:别人一旦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对的;与他人进行比较,给他人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这样的暴力沟通给沟通双方的情感和心理带来伤害,从而使关系恶化。
而非暴力沟通方式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为人际沟通的四要素,鼓励真实地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观察即对我们经历的事情进行客观描述,不能加上主观臆断,也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表达感受需要练习,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词汇库,从而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了解我們的需求;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在表达完感受后,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而提出具体的请求时,如果想得到积极的回应,就应越具体、越清晰越好。
三、研究目标
一是共读《非暴力沟通》,认识正确的沟通方式。课题组成员或共同阅读,每天在群内分享读书笔记和感悟,或与家长共读,或利用班会与学生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的表达方式。二是调查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学生对两者的认识,内容包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以下语言你听到过哪些”“哪些语言让你感觉受到伤害”。三是学习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在共读和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家长、学生尝试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通过实践体会其给自己、他人带来的改变。四是对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提炼,形成固定语句,如“我观察到……”“我感到……因为我看重……”“我请求……”“我希望……”。五是让非暴力沟通这一爱的语言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家长和学生熟练运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以不指责、不抱怨、不埋怨的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
四、研究内容
(一)认识到暴力沟通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与家长和学生共读前,我用问卷星对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填写601人次。之后,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我认识到非暴力沟通学习的必要性。
(二)使用非暴力沟通解决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参与课题的6位老师中,有4位担任初中一、二、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2位是普通任课 教师。教师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尊重的前提下与学生共同商量对策,达到教育目的。
(三)学习非暴力沟通,陪孩子走过青春期
家长通过学习非暴力沟通,改变命令式的交流方式,以温和且坚定的态度倾听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通过学习,83.65%的家长能够接纳和体谅孩子的难过情绪,96.79%的家长能够化解孩子的悲观情绪,96.47%的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宣泄自己的愤怒情绪,94.87%的家长能够和孩子共情,96.79%的家长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98.08%的家长能够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86.86%的家长能够建立规则与孩子交流。
(四)学习非暴力沟通,改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利用班会课学习非暴力沟通一年多以来,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课题实施之前,69.66%的学生没有听说过非暴力沟通。通过调查,我深切感受到非暴力沟通的学习与实施确实给学生带来了益处,促进了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和谐。54.04%的学生认为父母能够以商量和请求的方式跟他们进行沟通,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93.17%的学生懂得商量和请求的方式是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学会商量和请求使得彼此间的沟通更顺畅。而和同学产生摩擦时,59.1%的学生还不能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是我们将不断努力的方向;70.19%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是管理严格且会跟学生沟通的综合型班主任,这是作为教师需要改进的方向。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提升环节:一是反复阅读,熟练使用。课题开展以来,每位教师对《非暴力沟通》一书的阅读和分享不少于两次。二是案例记录,自我反思。每月一次的案例记录,不仅让教师提高了写作水平,也对学生个案形成追踪。三是和谐沟通,家校共育。学生和家长学习非暴力沟通后,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支持教师工作。反思改进环节:一是每月一次的线上交流分享不够深入,二是家长和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需要继续改进。
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为了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师、家长都需要在积极沟通中建立良好关系,从而帮助孩子建立胜任感、价值感。
(本文系“非暴力沟通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批准号:LYKT2236026)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