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静(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教师发展中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其写作水平得到体现。如今语文教育在不间断的改革,作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小学生写作水平较差的原因是基础薄弱、阅读量小、不注重知识积累、未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再加上一些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存在不足,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造成了阻碍,更无法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基于新《课标》提出的相关要求,了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一是综合性。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通过积累形成语文素养,并且语文学科也作为语文素养的载体,因此具有综合性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授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是实践性。语文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也就是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并在掌握知识后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到实践性特征,带领学生积极实践,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是发展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渐渐形成语文素养,并且会随着学生年龄、能力以及经验等方面的增长出现改变。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各自的学习目标,而他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便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过程,语文素养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积累、养成的学习习惯等都会展现出来。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广泛性特点,学生在接受良好的语文教育后,与他人交往和交流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首先,既可以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最后,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活跃他们的语文思维,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上述能力的提高会对其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必须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保持着传统观念,依旧沿用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作文教学,从而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相关知识时缺乏主动性。另外,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对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也不会设计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致使他们在写作时很难从脑海中提取自己所需的素材,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
在往常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忽略了写作灵感的来源,这也是如今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真实、比较乏味的主要原因,同时还限制了学生对情感的抒发。再加上一些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实际生活大不相符,写作质量较低,必然会影响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颁布新《课标》的目的是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基于此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抒发真实情感,进而呈现出自己的观点。作文内容是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而当前的作文教学限制学生的写作格式,致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并且教师会让学生对一些优秀作品中的选段进行背诵,在写作时直接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导致作文内容缺少真实情感。
呆板的作文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氛围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无法通过文字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作文内容缺少真实情感。对此,教师需要创新写作形式,使学生愿意主动进行写作,拓展写作思维,从而提高作文质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会为学生带来启迪,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校园中、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热爱观察和体验生活。教师应将正确的观察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小学阶段的写作题材主要是记叙文,通常是对人、物、景、事进行描写,学生的观察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会观察事物后,会通过对不同事物的观察在脑海中形成写作灵感,如变化多端的云朵、时圆时缺的月亮、坐在路边抽烟的路人……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其自身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在用心感受和观察后可以写出更加出彩的内容。
例如,在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面对这种立意明确的题目,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确定要写的内容。有的学生想写自己收到的最喜欢的礼物,有的学生想写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还有的学生想写还没有得到的玩具。如一些学生会以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作为主题,以《我最爱的小狗》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1.小狗刚到家中时的状态怎么样?2.现在小狗长成了什么样?3.小狗和刚到家中时相比有什么改变?4.小狗饿的时候会怎样表现?5.你是如何分辨小狗的心情的?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认真观察小狗,并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顺序,因此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升其写作能力的前提。如果学生可以在写作前流畅讲述自己的写作思路,那么在写作时的思路必然会更加畅通,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对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口语表达技巧,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入手,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以“介绍一种事物”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中提供的说明文进行阅读,如《松鼠》《鲸》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文的特点,并尝试将《白鹭》改写成说明文,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构思作文题目,可以介绍一种植物,也可以介绍一种美食,先用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述自己的写作思路后再进行写作。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从而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这会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阅读视野,在面对很多新奇事物时无法依靠自己的认知进行全面理解,因此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此情况下,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征,在写作教学中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使写作内容更加出彩。
1.鼓励学生写童话体作文
写童话体作文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找准角色的特点;第二,通过角色的特点表现其具备的品质。以袋鼠为例,说到袋鼠,学生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它蹦蹦跳跳的身影以及腹部的“口袋”,这便是它的特点,那么该如何运用这一特点将它的品质表现出来呢?这就需要学生展开联想,一些学生认为袋鼠可以利用口袋装运东西,表现它勤快、热心的品质;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口袋可以藏东西,表现它聪明的品质……写童话体作文能让学生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指导他们使用修辞手法,为童话增添色彩。
2.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续写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续写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写作训练。虽然续写练习中的角色是固定的,但续写内容却是需要学生想象和发挥的。如在学习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狐狸又遇到乌鸦后发生的事情进行续写;在学习完《陶罐和铁罐》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进行模仿,以《真花和假花》为题进行编写;在学习完《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学校要建一座新楼,因此要砍掉那片区域中的皂荚树,你知道后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以“砍树风波”为题进行写作。如此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写作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运用文字将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表达,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感受他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内心感悟生活,在写作时抒发真实情感,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推荐的地方,并说出推荐的原因,让其他同学举手表决自己是否因这名同学的介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若学生要推荐的地方是自己家乡的一个古镇,这时教师可以为其创设相应的情境,用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讲述古镇的风景,如:“古镇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河上经常会出现通行的小船。古镇中还有一条美食街,里面都是当地著名的小吃,可以品尝到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从而对古镇产生好奇,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多多阅读,积累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量予以重视,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并将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积累起来,有助于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作文源于语言的积累,教师应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和知识,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素材储备库,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其自身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比较丰富,为了保障他们的阅读效率和学习效率,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书籍,并让他们将文章中的精彩部分和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做好语文积累。这样一来在之后的写作中学生便可以在适当的部分利用好词好句,以提升写作质量。
例如,在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利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实在不排挤意志的自由表现”,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等,这既可以展现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好词佳句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教师可以为每次交流会制定主题和范围,如描述夜景的句子、描述春天的诗词、描述人物性格的词语等。
2.口语交际,促进交流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少发现材料的意识,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认真观察;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积累的素材较少,经常看了一遍就忘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积极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将平时的所见所闻说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等,长期坚持必然会使学生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步。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可以得到教师的赞扬,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也不应该只用“优”“良”,或简单的“读”进行评价,这会逐渐削弱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优化,在发现作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时要标注出来,写评语时也要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对于作文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重点标记,并写上自己的建议,但不可出现具有讽刺性的评语。学生在看到教师用心的点评后也会认真地对待下一次写作,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提升了他们的写作兴趣。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师生互动非常重要,教师要优化作文批改,多用鼓励性评语,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基于新《课标》的背景,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探讨合适的教学策略,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