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连风(桐城市教育局/安徽省安庆市)
教师在学生健康成长和个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初级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认知和行为习惯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尤为重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习惯,将在教育教学阶段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而教师拥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培训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是引导教师思想、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效果甚微的现象,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和教育进步的焦点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幼小衔接阶段,与学生接受的幼儿园启蒙工作相衔接,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为后续两个阶段。无论在哪一阶段,教师都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和思维的引导者。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包括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德育工作的良好素材。语文教师不仅肩负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责,还肩负配合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的责任,是小学阶段开展教学引导工作的主体。针对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开展整体推进和分层培训工作,能够为其提供再教育和成长的具体途径,是对语文教师个人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
有关单位应加大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力度,获取语文教师的教学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在提高语文教师基本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引导语文教师将人生理想与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促使语文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学校和对学生的承诺,伴随着语文教师的成长,逐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德育工作水平,给予学生以正向引导。
教师培训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任何阶段的学校都应重点关注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育素养。小学处于我国教育体系的首要环节,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相衔接。语文教师作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常接触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语文教师要挖掘语文学科知识的故事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其中,为学生提供文化影响和教学引导。提高语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规范语文教师的个人言行,是教师培训人员的重点工作,对学校教学建设、学生个人成长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教师培训工作是学校教学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工作,学校的长远发展离不开针对各学科教师开展的教学培训工作。小学以语文教师为主要对象,以专业培训人员为组织者,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建设语文教师梯队,能够发挥语文教师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要从培训对象、培训模式两方面入手,将学校的语文教师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语文教研组教师的不同需求,对其进行分组,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引导语文教师主动参与教师培训,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学校教师人数逐年增加,年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年轻教师与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在知识体系、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年轻教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体系较为完善,教师的思维较为灵活,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且在将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境;而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则在知识体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对新政策和新理念无法及时响应,这是成熟教师在教学环节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在组织开展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时,要依据不同的教师对象,确定培训方法,提升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工作,弥补不同培训对象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
学校应组织教师磨课练课工作,以获悉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和教学薄弱点,有计划地设置培训通道。以北师大版三级及上册第八课《丑小鸭》为例,在语文教研组内针对该课时开展研讨工作,要以教龄为主要依据,将教研组内的教师分为不同的组别。新手区组别的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能采用多种方式构建多样化的教学课堂,如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重现课文内容,组织开展课堂微型话剧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构建活跃度较高的语文课堂;但是,这类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控制力较弱,很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的问题,影响后续的教学计划。成熟区组别的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较强,在课堂中的威信较高,基本不会出现课堂失控的问题;但是,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认知和教学方法,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课堂的活跃度不高。针对新手型教师和成熟型教师,学校在组织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时,要依据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存在的教学问题,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应用校本研修模式,打通校内和校外语文教师研修的通道。
针对新手型教师,创新“老带新”培训模式,对新手型语文教师与成熟型语文教师进行一对一捆绑,新手语文教师在上岗前期,应该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语文课堂,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并定期组织新教师进行教学交流。针对成熟型语文教师,则以政策解读和新知识培训为主,丰富老教师的知识体系,引导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还要定期组织新老语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二者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作为语文教师的培训人员,要在日常教学中区分不同类型的语文教师,从教师工作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
培训人员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推门听课的方式,组织语文教研组的教师走进其他教师的语文课堂,在听课和感受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明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校本研修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以满足语文教师个人发展的需求、实现学校教学建设目标为培训方向,促进语文教师的个体发展和语文教研组的群体发展,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语文教师培训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此外,培训组织人员可以在校际开展语文教师的联合培训工作,为校内语文教师提供走出学校、参与集训的机会。例如,培训人员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选定一个学校为教培地点,语文教师可依据个人需求有选择地参加教师集训,在集中的时间内和场所中,学习教学知识,磨课练课,进行教学研讨。校际联合培训的时间设置要适中,最佳时间为一周,在一周的时间内,语文教师同吃同住、共同学习,提高教研水平。在集训结束阶段,以试卷形式检验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果,以模拟讲课的形式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对于在培训中进步大和成绩突出的教师,培训组可为该教师颁发相应奖项,给予语文教师以成果肯定和精神激励。
教师培训人员面向各学科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学习理论知识、教育政策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学校为阵地,在校内组织常态化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由于受到传统培训模式的限制,语文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阻碍语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故而,培训组织人员要依据不同的教师情况和学校培训情况,更新培训模式,构建线上线下、多主体参与的培训模式。
1.创新培训模式,推进校内培训常态化运行
以教育部为首的政府部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工作,设置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并联合高校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培训人才,针对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师开展培训工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人员,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辅助小学内的教学管理人员,以学校为培训场所,定期开展语文教师培训工作,推进校内培训常态化运行,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水平和质量。
例如,通过对学生和语文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工作,获悉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关注语文教师在继续教育环节的问题和需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虽然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但是语文教师作为学科教学中的主力军,在校期间的时间主要用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评价,参与线下培训的时间较少,教学和学习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性。针对这一问题,培训人员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创新培训模式,改变以往的以线下培训为主的培训模式,构建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转移至线上,从而解决教师参加培训中存在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问题。语文教研组内教师的课程安排时间不同,在线上培训模式下,语文教师可合理安排在校时间,在备课的同时,借助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培网学习相关知识,将知识学习融入备课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培训人员依据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设置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语文教师设置阶段性学习任务,语文教师完成阶段性学习任务之后,培训人员可组织语文教师参与阶段测验,以掌握教师的学习情况,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任务获取信息。
2.区分培训对象,选择针对性教师培训模式
学校聘任专业的教师培训人员,参与学校的教学建设工作,推进教师培训常态化,构建“教学+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培训人员组织校内研修和教师培训工作,首要工作是对语文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类,而后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相应的培训模式,符合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需求和历程。
(1)新手型语文教师
实践培训模式是新手型语文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以检验新手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该类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新手教师成长为具备知识和经验的成熟教师。“上课—评课—再上课”的培训模式主要指,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在教研组内先模拟上课情境,进行课前练课,在教研组教师的配合之下,完成模拟教学。教研组的教师将语文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或出现的突发情况反馈给该教师,辅助该教师不断完善教案;而后,语文教师在正式上课环节,为预防各类突发情况,要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
(2)成熟型语文教师
对于成熟型语文教师,则通常采用推门听课的研修模式和组织研讨的培训模式。此外,还可进行校际培训,让成熟型语文教师走出去,一方面,发挥该类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在培训中的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则为成熟型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发展的新机会,不断提高成熟型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
针对教师形成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体系是提升教师培训工作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我国教育部门发布的有关教师培训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需要持续优化与教师培训相关的各项内容,并在加强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前提下,遵循我国素质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遵循不同类别层次和岗位教师的真实需求,针对培训课程和内容不断进行优化以及调整,借此提升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课程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培训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将参与培训教师的现实需求作为出发点,改变之前查漏补缺的课程开发理念,确保教师的真实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此外,教师培训工作的优化要求校方和相关部门形成完善的培训内容,一般而言,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内容不仅要反映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双减”政策下的各种重点工作和人文问题,并且需要将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为核心,保障各项培训内容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教师能够在参与培训工作之后实现教育能力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培训工作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与培训专家团队的质量和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看,负责教师培训的专家不仅需要拥有不同学科的专业教学理论基础,同时需要在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各个地区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具备一定的知名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工作师资队伍的质量,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内容科学选择主讲教师。召开专题讲座的专家和教师必须要对研究专题形成丰富的理论研究经验和实践工作经验,并且可以在集体讲座培训过程中,确保自身言行能够成为教师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此外,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专家团队,需要在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要对教师发展给予适当的点评,配合激励机制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教师培训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方式。学校在组织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前,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端和教师端两个方面,获取教学反馈和需求反馈,并对语文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层,有针对性地调整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模式,满足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