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3-11-07 13:55:55臧增莲徐州市大庙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 臧增莲(徐州市大庙中学/江苏省徐州市)

近年来,“双减”政策已经广泛落实到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双减”就是在教学中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高效率的教学,促使学生在发展自身规律特点的基础上,还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健全的综合素质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接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学生还未对本门课程产生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教师应当基于“双减”政策的目标与要求,合理地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有效的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科的改革与发展。

一、联系生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能一味地主导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应当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改革目标与要求,能够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能够向教师更好地反馈问题,从而优化教学计划与内容,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中《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进行知识导入,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公民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呢?”这样一来,以简单的问题,对本章知识进行导入,使得学生能够转变自身的思维,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化教学,向学生举例:例如,《宪法》作为我国的基本法律,对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都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例:“xx省的国家重点官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贪污受贿,最终仍然被绳之以法;再比如社会上一些小混混进行日常的抢劫与偷盗,最终也会被司法机关进行审判。”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根据自己主观的判断发表对相关事件的看法。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参与感,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工作。

二、基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带领学生认知教材中基础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产生独特的见解与认知,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对模块化知识的认知意识,更好地感悟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使得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工作中更好地服务国家、奉献社会。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教师不能够再简单带领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的记忆与书写,还应当基于中国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故事,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得学生感知我国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促使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选择相应的历史故事,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例如台儿庄战役、红军过草地等感人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教师借助先辈们的事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先辈们的艰辛与不易,从而能够在初中学习阶段学习先辈们优秀的精神与事迹,树立报效国家、奋勇向前的理想与抱负,促使学生体会相关知识的魅力与内涵。同时,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还应当结合教材的实际特点,选择与教材知识相符合的道德与法治故事,以现代化手段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感受知识的魅力与内涵,也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现代教育的优势与作用。另外,教师还应当遵循学生的基本发展规律,结合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尽可能地保留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能够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高的积极性,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中的《维护国家利益》时,教师不能够再沿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教师应当从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认知现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更好地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当中。同时,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的教学计划,根据课程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为学生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式地学习相关知识,也能够辅助教师把握学生的基本认知情况,从而针对性调整进一步的授课计划。

四、基于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能够简单按照课程的基本要求,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应该基于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入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的主流方向,不断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有效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渗透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注重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际知识内容,从而掌握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还应当有效地渗入新奇有趣的教育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为学生选择案例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感知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例如,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这一教学形式,使学生之间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场景进行情境模拟与感受,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通过对本章知识内容的理解,学习相应的知识,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深刻印象,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进一步的学习当中,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还能够促进“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优化与改革。另外,教师创新传统的教育形式,学生也能够逐渐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索与研究。

五、基于教材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应当基于教材的基础知识,选择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合理设置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参与感,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教师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思维意识。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中第九课《守护生命》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合理挖掘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设计趣味性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生活中选择自己想要守护的生命,并在本学期对其进行守护。这样一来,可以在初中教育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爱护花草、珍爱生命的意识,还能够将教材的实际知识内容,更好地落实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感知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场所,加强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目标与要求,同时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还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接受这门学科的教育,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效设计,学生不仅能够高效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也能够切实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际作用。

六、基于预习习惯养成,提高获取知识能力

预习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的预习能够使得学生提前认知相应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与听讲,能够提升课堂听讲的效率,也有助于学生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更好地进行问题反馈。所以,在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预习的重要作用,并合理设计预习板块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与认知。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知识的重点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的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相应的答案。这样一来,教师就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全面提高学生对本章知识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处,从而使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预习有效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目标与要求。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思维指引,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主动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的知识吸收,还能够更好地感悟相关知识的深刻内涵,发挥预习的实际作用,学生也能够主动跟随教师的教学计划,逐步对教材知识进行挖掘与探索。

七、基于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当注重新课程理念的改革目标与要求,能够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地位,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机会,能够向教师更好地反馈问题,从而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计划与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背诵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与阐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也能够有效落实课程教育的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中《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公民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呢?”这样一来,以简单的问题,对本章知识进行导入,使得学生能够转变自身的思维,快速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然后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够根据自己主观的判断发表对相关事件的看法。这样一来,能够辅助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解与把握,针对性设计与优化进一步的教学内容。另外,学生能够在理解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相关的知识产生全新的理解与认知,更好地提升学科教育的实际作用。

八、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初中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此阶段不能够简单带领学生标画教材的重点知识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基本教学规律,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合理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与元素,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有效挖掘教材的基础知识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理解这门学科的知识,从而以较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归纳与总结的重要作用,并能够带领学生不断总结相应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从而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有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内容后,就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与归纳,总结法治背景下人们应当遵循社会的基本制度,学习我国的法律知识,做一位合格的公民。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构建关于本章知识内容的思维导图,使得学生能够在进一步的复习中回忆相应的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课程教育内容,不断优化传统的授课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总结,使得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复习的优良习惯,借助有效复习,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并将这一学习方法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当中,从而发挥课程核心素养教育的实际意义,切实提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基于“双减”政策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内容设计当中,教师应当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同时,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不能够主观决定课程教学的内容,应该根据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借助现代教育手段与方法,合理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独特的见解与认知,更好地满足课程的基本需求。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