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
2022年9月,陕西省高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新教材,这是新课程的落实、新课改的推进、新高考的先导。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何将教与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在“实践类单元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实践活动单元教学的第一步是传递必要的知识,做出详细的安排;而这些涉及方方面面,零散而庞杂。思维导图可以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线性语言、抽象思维直接转化为空间图形,让左右脑同时运作,以此来增强记忆过程;可以构建知识框架,清楚有条理地展示众多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
“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要让学生关注与参与家乡文化生活的众多方面,比如了解最具有家乡文化特点的人、事、景、物,评价这些家乡文化生活现象的影响与价值,了解它们蕴涵的文化精神,对家乡文化的发展提出可操作性建议等等。思维导图可以以“家乡文化生活”作为立足点,划分出不同的分支,发散出不同的调查研究方向;再划分出第二层的不同分支,指向具体的调查研究内容。以此类推,学生就能对调查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具体做法等一目了然。
二、应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有新的收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进行“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教学时,面对浩如烟海的词语,学生难免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准具体突破口,比如“古今异义词语意义的变化”,以所学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古今意义有变化的词语,然后分析它们的具体变化——词义相同、词义范围扩大或缩小、词义转移等。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随着一步步发散勾画,学生的思维就渐渐被激发,他们发现了词义轻重的变化、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等,还发现了其他课文中众多古今异义词语及其词义变化。更有学生想到了古今词语变化的特点,比如词语词形变化特点、词语消长变化特点、词语引申变化特点等等。这时,教学目标达成了,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开拓思维,激发创造力
“逻辑的力量”单元设计的第一个具有体验性、参与性或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是“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教授這一课时,教师展示了柏拉图的一个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直立的动物。”学生很快发现了这一个概念的错误,辨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明白了要学习逻辑首先要了解概念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绘制思维导图,能逐本溯源探真相。从“概念”出发,引申出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外延重合的情况,将概念分为五种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前三种又叫“相容关系”,后三种又叫“不相容关系”。学生此时思辨五种关系的内涵,就会逐渐体会到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辨析现实生活中众多现象的逻辑性,就会意识到违反逻辑的这些规律会犯各种逻辑错误,将思维无限扩散,以指导自己更准确的认知事物、生活、社会等。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发展包括现有水平和发展水平。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到可能的潜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在语文实践类单元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知识观、学习观和发展观等,它完全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被有效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