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杰 宫年鑫 马召伟
摘要:注重调查研究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也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始于理论与实践、历史、现实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其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调查研究思想为理论与实践之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百年党史中的调查研究思想为历史之维,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为现实之需,形成了包含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为主要内容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巩固和发展,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工作素养的重要指针,是新时代开展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调查研究;生成逻辑;主要内容;价值意蕴
中图分类号:A8;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4-0018-07
注重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高度重视并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逐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来探寻破解难题的路径与方法。因此,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对于完整、准确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始于理论与实践、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统一,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思想结晶。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与方法,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产生而发展。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调查研究作出专门的详尽阐述,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开展的实践中,调查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得到充分体现。
马克思调查研究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他青年时期。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间的差别》中,马克思已经表现出彻底的无神论倾向和力图超出黑格尔的独创精神,初步展现了其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期间,为了消除对林木盗窃法产生的疑虑,他来到摩泽尔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切身了解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贫困群众的真实处境。在掌握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马克思撰写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护》一文,对当地政府不顾事实,压迫民众的恶劣行为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过实际调查研究,马克思触摸到了隐藏在各种社会关系背后的客观本质,觉察到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之所以成为压迫贫困群众的理论工具,就在于私有财产及其所衍生出的资产阶级自私逻辑的存在。关于林木盗窃事件的实地考察,加深了马克思对社会问题特别是法与国家问题的理解。《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也是马克思倾其毕生精力进行调查研究所形成的重大成果。在《资本论》的撰写过程中,马克思翻阅了英国博物馆大量的文献,并对各工厂和农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晚年时期的马克思仍然十分关心工人运动。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人的生活状况、工作环境和工资报酬,马克思以问题的形式对工人阶级进行实际调查,完成了一部有关社会调查的完整著作《工人调查表》。《工人调查表》以其严密、全面的特征为当时全面了解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如同马克思一样,作为“第二小提琴手”的恩格斯也十分注重社会调查研究。年轻时期的恩格斯就曾对自己家乡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完成了自己第一篇政论性文章《乌培河谷来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产业革命的变革,资本的不断积累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得恩格斯坚定了为穷人说话和办事的信念。从1843年开始,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等英国主要工业城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经过21个月的调查走访,恩格斯获得了有关工人生活状态和工厂经营管理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恩格斯最终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著作。通过这部著作,恩格斯揭露了英国产业革命表面繁荣下工人的悲惨命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工人道德堕落的根源,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不可避免。但是随着工人阶级生活条件的不断恶化,必然会推动工人阶级为自身解放而斗争,并明确了工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共同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被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文献中最优秀的著作”,是恩格斯对调查研究理解和運用的充分体现。在调查研究的学习和实际斗争中,恩格斯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思想是在汲取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赓续发展起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中国化调查研究思想。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奋进与探索过程中,党的调查研究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整个过程,集中体现在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体现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总结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重要来源。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从认识论的高度深刻洞察中国化本土化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此获得解决中国问题的基本工作方法。早在青年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他曾多次走出校门游学,数次到宁乡、湘阴等县考察调研,一次次的切身感受不断加深了他对近代中国国情的了解,切身认识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和百姓疾苦。大量的实地调查使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同苏联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农民问题才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并提出了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同志强调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中“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1],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2]115,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最终胜利。鉴于党内存在比较突出的教条主义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系统阐述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内容、原则以及重要性等,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观点。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思想更多体现在其哲学思想在革命战争实践中的应用。《实践论》和《矛盾论》深刻论述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成为指导抗战实践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仍高度重视调查研究。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广东、湖北两省以及中央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后,撰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同样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并开展了许多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的调查研究工作。邓小平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政策制定者只有倾听民声,收集民意,才能制定出合乎实际,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策计划。“调查研究是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重要方法,亦是了解群众意愿、整合群众力量、凝聚群众智慧的关键路径,是兴国安邦、治国理政的实践基石。”[3]邓小平同志认为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要坚持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抛弃了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重视推动注重调研的工作作风。1992年,80多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来到湖北、广东等省考察调研,为深化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外,邓小平同志立足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还分别对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访问,并派出大量人员出国交流学习,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了新局面。
重视调查研究也是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治国理政工作的显著特征。江泽民同志赓续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的论断。在他看来,调查研究是制定决策的中心环节,调查研究使掌握的信息更为全面准确。实际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愈加明显,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愈加明了,则形成的决策共识更为科学有效。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并把调查研究作为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增强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此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他提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胡锦涛同志也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开展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他经常深入基层,走到基层社区、地方高校、企业车间、港口码头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胡锦涛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4]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使各项决策部署都能符合我国发展实际,都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进一步落实调查研究工作,党中央对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每年开展调查研究的时间进行了不同的规定,并强调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和决策水平,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正是源于中國共产党人对中国实际的深入调查研究,才有了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正确认识,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在各种社会形态下固有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逻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始终笃行致远,革故鼎新,创造了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中国古代并没有提出有关“调查研究”具体概念的界定,但无论是史书还是历史实践无不阐释着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早在先秦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就提出调查研究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国家治理需做好十三个方面的数据统计,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来实现对国家情况的准确把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攻读史书典籍的同时,也深入民间广泛开展游历和考察研究,收集了大量史料,倾注心血写出《史记》一书。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提出知行互动、格物穷理的观点,认为理论和实践要合二为一,不可偏重一方。他们认为探究规律、了解事实切不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要以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态度为之努力,并付出相应的行动。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含大量主张革故鼎新、注重变革求新的创新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5]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确保制定决策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启迪,在一系列讲话中充分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调查研究思想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生成的现实逻辑
时代是孕育、催生思想理论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植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是理论指导与现实探索相统一,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的强大思想武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现实召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有新矛盾,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是开展工作的根本着力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个性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当前影响人民获得感的提升,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生成逻辑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立足新时代社会实践发展需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找准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原因,探寻破解问题的办法和路径。要坚持溯本清源,不断增强破解困扰党和国家发展问题的历史主动性,从而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开辟道路。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论述
1.调查研究是了解客观情况,把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6]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体现。重视调查研究,就是重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首先,“调查”是深入实际,准确把握客观事物内在运行规律的过程,是沟通认识主体与客体,了解客观情况的源头活水。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认识事物、掌握实情、把握规律,从而抓住关乎全局的关键节点。其次,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始终处在发展变化的状态,其产生的矛盾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这就决定了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过程。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错综复杂的表面因素而形成的认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只有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和实效,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才能切实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和最新动态,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全貌,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应对新的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切实了解客观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就要做到“亲口吃梨子”,做到“实而又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走遍了正定县25个乡镇,足迹遍布每一个村庄。他经常从简从速来到田间地头,深入了解老百姓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正是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把准了正定县发展的命脉,为正定县制定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在福建省宁德地区(今宁德市)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针对宁德地区的特点和历史,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走访,就如何念好“山海经”作出了一系列符合宁德实际的发展设想。
2.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制定科学决策的过程
“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7]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核心理念。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体察民意、维护民心的历史。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将“改进调查研究”摆在了第一位。党的正确主张只有在呼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调查研究本质上是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人民群众意愿、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整合人民群众力量、凝聚人民群众智慧的关键路径。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凝聚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过程,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调查研究结果好不好,结果正确与否,作出的决策行不行,最终在于人民群众的评价与检验。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广泛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查研究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决策的正确与否,不在于人的主观臆断,而在于丰富的调查实践。科学决策的制定需要大量客观详实的信息来源作基础。要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获取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反之,如果调查研究不充分、不彻底,决策的结果将会大打折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调研,摸清民生实际、解决群众切身关注的实际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了解人民群众真实的贫困状况,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到一处都要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了解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情感诉求和发展追求。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方法原则的论述
1.调查研究要坚持求真务实,做到实事求是
求真務实是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的根本实践任务。2003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的文章,强调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求真、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求真务实就是要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走好调查研究这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亲自察看、亲自体验。”[8]真正做到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办实事上来,坚决杜绝“唯报告”式的“文山会海”。调查研究重在交心、重在平时、重在行动、重在基层。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深入基层一线,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为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做好“前半篇文章”。调查研究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做到不打扰群众生活,不干扰基层工作。要注重调查研究形式的深入,坚决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付差事式的做派。调查研究要沉得深入、查得仔细、鞭辟入里,而不是像水面浮萍一样浅尝辄止,这样既不悖于调查研究的初衷,也有利于问题的切实解决。
2.调查研究要强化问题导向,做到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9]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如何去理出解决问题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最根本的是要搞好调查研究。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在过去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全面深入的调查实践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规律。把调研重心聚焦在问题上,才能使调研工作有较强的目的性,牢牢把握调查研究的主动权。要把问题意识贯彻调查研究始终。问题发现是否正确,决策制定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的切身利益。要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准确把握破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善于在解决新问题中总结新规律,在破解新难题中归纳新方法,使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为科学决策服务。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正视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要立足时代发展,紧抓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长远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落地生根。
3.调查研究要讲究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是提高调查成效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有关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要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广泛汲取开展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不断提升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首先,要坚持系统的调查研究方法,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系统全面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要善于把握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聆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需求,深入分析和科学回答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其次,调查研究要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信息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技术领域的迅猛突破不仅推动着社会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发展,也为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含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要紧抓时代发展潮流,借力信息化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延伸调查研究触角。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获取更加翔实、全面、可靠的信息,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与效率。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领导干部还应掌握和具备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获取、分析数字的能力,广泛学习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坚持与时俱进,探索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的调查研究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应对复杂社会形势的能力与水平。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巩固和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0]。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着眼于时代和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关于调查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工作过程中的严谨作风和有力举措,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方面,通过调查研究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以及实事求是的方法论。调查研究是依靠认识工具,在实践的基础上同调查对象发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认识因客观反映了事物的基本属性而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成为具体实践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巩固和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能够立足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不仅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也是其理论本身的要求。坚持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把握矛盾、总结规律,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作出科学的决策,正确地指导各项工作的推进,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升工作素养的重要指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时候全党上下坚持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11]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不断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着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和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也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首先,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制定决策、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国内外形势变化很快,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发生,也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只有在调查研究中,才能真正纠正形式主义作风,才能摒弃主观臆断对科学决策的影响。要逐步养成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不断加强和善于践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准确掌握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实质,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调查研究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实行党内民主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人员相互协调,统筹推进。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多方面观察和了解问题的本质,也可以聆听到对问题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在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中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本领。最后,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有效方法。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础,力量之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重要性。调查研究要以筑牢人民群众根基为着力点,在调查实践中深刻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要善于问计于民,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民意,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开展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十分形象地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2]110-1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稳定发展和长足进步,根本在于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部署、开展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一方面,调查研究以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二十大全面部署了党在新征程上的历史任务,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将为科学治国理政提供基本遵循。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方法,是以提供顶层设计的科学方法指导为支撑点,使党在新时代的路线、方针、政策契合国情,遵循规律[12]。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也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3]以人民为中心是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要始终立足于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一现实,紧紧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开展全面有效的调查研究,在发现问题、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实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初心。要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把工作落到实处,全面地、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进步,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添砖加瓦。
[1]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3]蒋勇军.习近平调查研究观的三维审视:科学意蕴、理论特质及时代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2021:20.
[4]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25.
[5]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24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7]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315.
[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J].求是.2018(1):8.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0.
[1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8).
[1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12]張梦瑶.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研究[D].河北大学,2022.
[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责任编辑陆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