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问题串”的单元教学活动

2023-11-04 16:02李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5期
关键词:周长图形核心

李君

【摘要】数学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将内部有联系、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构成一个整体,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编排的.纵观目前整个单元教学过程,“课与课之间相互割裂”“课中问答铺天盖地”等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基于“大问题串”的单元教学活动设想,并以人教版六上“圆”这一单元为例,从单元“大问题串”的提炼及课堂推进入手,进行了基于“大问题串”的一些教学尝试.

【关键词】大问题串;单元整合教学;圆

一、为什么要用“大问题串”教学

单元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内容所构成的学习模块,是整个学科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不难看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整体性思考,虽然单看每一节课都很精彩,但纵观整个单元,课与课之间缺乏一条暗线.

(一)看单元教学:课、课相互割裂

教学单元是以“课时”为单位,将若干个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相对独立的整体.在课时教学时,许多教师将课时与课时相互割裂,一堂课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却忽视了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不难看到以下零散的、割裂的学习现象.

片段一:求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出示:

学生作业反馈:

从学生作业反馈看,学生会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方法也很正确,但是细看学生的作业,不难发现:他们只是在做题,题与题之间的解读是独立的,而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来整体看这些图形,没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没有形成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本思想和解决策略.由此可以折射出教师教学时是否过于将课与课割裂,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衔接,致使前后知识的衔接不当或断层.

(二)看课堂教学:问、答铺天盖地

一段时间,笔者通过平时听课发现:当下的大多数数学课堂,教师热衷于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将原本一个大问题切割成若干个小问题,推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满堂问”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冷冻状态,思维不活跃,情趣不高涨!笔者曾在一本数学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课例: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始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简单图形?

再问: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逐次回答师板书公式)

出示圖1并提问:你能想象出这个图形是由哪几个图形组合而成的吗?(生:两个梯形.)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学生指)

再次提问:如果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继而出示标有数据的图2.

然而,该教师仍旧不放心,提问:图中每一个数字指的是什么?当所有条件都已经具备之后,才放心地让学生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显然,上述教师和学生之间频繁的问答折射出教师课堂提问的泛滥、低效.因为教师的不放心,致使整堂课学生一直处于低思维活跃区,缺少了学习主观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便会渐渐失去兴趣.那么,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问题引领呢?笔者认为应该是这样的:问题有空间,能“搅动”学生的思维;问题能聚焦,指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深意,既能估计当下,又能着眼未来.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不可能都符合这样的要求,但至少数学课堂应该由这样的问题去统领,即用“大问题”也就是核心问题去统领教学.

二、什么样的问题称为“大问题串”

特级教师黄爱华在他的访谈录中认为:“大问题教学”的“大问题”,指的是课堂的“课眼”,文本的“文眼”,是课堂教学的主线.

结合黄爱华教师对“大问题”的解读和对数学单元教学的认知,笔者提出利用“单元大问题串”引导教学活动设计,其中的“大问题串”是指结合某个单元的教材编排,从每课时中提取重点、难点,形成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的1~2个“大问题”,挖掘他们的内在联系,然后将他们有机地连成“问题串”,从而帮助学生搭建整个单元学习的整体结构.笔者以人教版六上“圆”这一单元为例,提出“大问题串”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提挈性

即本质,大问题应直接触及数学的本质,是一堂课最核心的问题,它不仅指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包括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解决它,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了它,学生学习的主线更清晰.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是这样提“大问题”的:“汽车的轮胎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这个“大问题”直指“圆”的本质核心(一中同长),这恰恰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中心到边缘的每一个点的距离都一样”,这些距离就是圆的半径,而那个中心就是圆的圆心.课堂上学生为了解决这样的疑问,会不断地比较、不停地摆弄学具,找寻原因,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拓展性

即再生,旨在使学习者对知识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并非只停留在记忆、模仿层面.对知识形成深刻理解,意味着“大问题串”本身要具有一定难度,且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能跳一跳摘到“果实”,同时这个问题又有繁殖力,能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在得出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可将大问题设计在延伸环节,“如果将圆对折得到半圆,半圆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对吗?请说明理由.”学生结合已有的关于周长的学习经验,再结合圆的周长实验过程,当教师抛出问题,学生的思维火花继续燃烧,通过对半圆周长甚至再对折得到的图形(圆心角90°的扇形)周长的学习,建构起平面图形周长的整体性.

(三)关联性

即融合,“大问题串”着眼于整堂课内容、整个单元知识的整体,通过“大问题串”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它既可以是问题内容本身具有关联性,比一般问题思维视野更开阔,又可以是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性,它能由此及彼,派生出与之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大问题串”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指向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落实“四基”,改变“小、碎、繁、杂”现象的教学结构,从而呈现开放的、具有思维挑战的、受学生欢迎的数学课堂.

三、怎么样用“大问题串”引领教学

“大问题”教学总是针对一节课或一个环节的核心发问,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所教内容的课程地位、核心重难点,这样提出来的问题才能“直指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高水平、以探究为主”.同时,教师要思考在哪个位置产生“大问题”更合理,因为有时“大问题”的大是相对的,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段都有“大问题”,它不指范围的大小,而是指一种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适度的“大”,是“重要问题”“关键问题”意义上的大.

“大问题串”要立足单元,由若干个“大问题”形成一个核心“问题串”,通过这一串大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分块知识,建构起单元知识的整体脉络,从而在联系中学习,在学习中拓展.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为例,怎样利用“大问题串”引领教学.

(一)“圆”单元的“大问题串”提炼设计

“圆”单元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之前学习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跨越,不论是研究图形的思想、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在于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圆、在教师的指导下会用直尺和圆规设计一些图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1.提炼核心问题

根据整合的知识结构图,教师可在每一课上都提出一个相对核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可紧紧围绕着“汽车的轮胎为什么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或者三角形?”因为它直指圆的本质特征“一中同长”展开,最终形成了本单元的“大问题串”.

2.设计辅助问题

一个单元,除了将“大问题串”,即核心问题串设计好,同时需要针对每堂课的“大问题”设计一些辅助问题作为核心问题的铺垫或发展.在大问题抛出之前出现的辅助问题,主要是为引出核心问题做准备,使核心问题不至于唐突,也为核心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例如:“圆的面积”一课,在提出“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又会有怎样的关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哪些面积推导过程可以借鉴,如设计一个辅助问题:“请回忆并概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得核心问题的出现变得自然,而不突兀.

(二)利用“大问题串”引领推进“圆”的单元教学

“问题”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单元“大问题串”教学是指围绕“最核心问题”(下文称“种子问题”)统领的大问题串展开一个单元的教学,它是一种贯穿于整个单元中每一堂课学习脉络的教学方式.在这一串问题的驱动和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深入思考,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

1.“种子问题”隆重呈现

从前测的结果看,将近一半学生知道一些圆的相关知识,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能力的特点,对于一些概念性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微视频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如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新課伊始,教师通过一组简单的相关练习对学生自学成果进行检查.

2.“大问题串”多向延伸

在认识了圆的本质特征后,教师可以将“种子问题”进行多向延伸学习,即学习“圆”这一单元的其他知识.

向左延伸“圆的周长”课堂教学片段:

(1)提问:“圆,一中同长!”这一特征决定了圆的周长与众不同,那么圆的周长指什么?它可能与什么有关?你会怎样说明解决.

(2)学生提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关,可以用绕绳法、滚圆法得到圆的周长.

(3)学生通过实验证明圆的周长和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向右延伸“圆的面积”课堂教学片段:

(1)提问:“请回忆并概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回忆有哪些面积推导方法?”课件出示回忆已学过的面积推导方法.

(2)继续提问:“圆的面积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又有怎样的关系?你们打算怎样研究?”

(3)学生自主动手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探讨前后之间的联系,最后得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将核心问题向下延伸.

3.“大问题串”教学后评

通过对“圆的认识”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圆的认知这一单元的认识不再是分散的、凌乱的,而是形成了一个以“种子问题”为核心、“大问题串”为框架的知识网络结构,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后续思考

基于核心问题“大问题串”的单元教学,是解决课堂散、浅、逻辑性不强等症结的有效方式,它使课堂的学习主线更明确,使学习进程的层层递进更具逻辑性.然而,这只是笔者一个胆大的尝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课与课之间如何用问题衔接?如何在众多问题中进行取舍?这些都意味着运用核心问题统领教学的探讨之路还很漫长!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跨越单元的局限,针对同一性质的教学内容,是否可以“核心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吴存明.用核心问题统领 促思考真正发生[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09):13-15.

[2]王维花.“大问题”教学:一种有生命力的新型课堂———特级教师黄爱华访谈录[J].中小学教学,2016(01):4-6,10.

[3]王文英.以核心问题统领教学[J].小学数学教师,2015(05):17-22.

猜你喜欢
周长图形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巧算周长
分图形
找图形
周长小诊所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