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不适用于当下的教育环境,甚至还会阻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同样需要应对新的教育趋势,这意味着传统的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在“互联网+”背景下,早期以“灌输”和“死记硬背”为核心特征的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优化和创新,教师需要适应以现代信息科技为主导的授课形式。因此,本文将围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然后结合教学案例深入分析“互联网+”视域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历史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联网+”;教学策略;效率
一、引言
“一言堂”“灌输式”是学生对传统历史课堂的最初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中心和灵魂,学生反而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即便教师照本宣科地教,学生也只能全盘接受,没有丝毫选择的余地。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即便历史学科再有趣,学生也是“味同嚼蜡”,感受不到丝毫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全面压制,导致教学效率始终难以提升。根据初中历史新课标中的规定,教师需要应对新的教育形势并采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历史课堂,采取更多样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在互联网背景下寻求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策略,如此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索的重要性
(一)契合当今教育主流趋势,营造全新学习环境
在信息科技发展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当今教育早已脱离传统教学范畴走向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局面。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课本的表层知识,而是需要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从知识的表层深入到知识的内核,理解课程的核心价值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价值观。在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不仅关注历史知识,还能关注到许多有趣的而深刻的细节,关注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和情感内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探索无疑极为契合当下教育趋势,可以为学生营造全新的历史学习环境。
(二)拓展历史教学容量,增强课堂趣味性
将互联网教学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一大教学优势是拓展教学容量。在互联网背景下,历史史料和知识将以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传统历史教学的乏味和枯燥。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体會,还可以在学生思维陷入迷茫时在互联网上为学生提供课程的延伸,为学生补充更多相关历史资料,降低历史学科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视角,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学习乐趣。
(三)更新教学方式,推进教师教学工作
在“互联网+”教学视角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将历史教学从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局面中解放出来,打破充满束缚意味的教学框架,为历史课堂增加一些新意和活力。在“互联网+”教学视角下,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独特、新颖,学生也会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这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同时也推动了教师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历史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生在历史知识储备和历史素养层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精通,有的学生则是知之甚少。即便学生学习的是同样的历史课程,其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初中历史本身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学习和识记大量知识,这对学习能力较差、历史素养较薄弱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如果学生报有良好的心态还能应对这种学习局面,但对于高敏感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部分学生要么在历史课堂中交头接耳,学习其他科目知识,要么无视教师的管理,随意打断教师的教学,做各种各样的小动作。久而久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就会逐步丧失,既不能专心听讲课堂内容,也不能在课后深入探究,导致问题逐渐积累严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二)历史教学形式单调
传统历史教学强调的是“识记”,即“死记硬背”。学生不需要理解历史事件,也不需要换位思考,只需要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每一个历史知识点,能够高分通过考试即可。这种教学理念极为功利化,不管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都是以“应试”为依据进行衡量取舍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强调教学目的,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输出和影响,导致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历史知识,却无法真正理解历史学科的价值,自然不可能实现“以古鉴今”的目的。除此以外,整个教学过程也过于机械化,每一节课都照本宣科,学生甚至能预测教师会怎样导入、布置什么作业。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更像是课堂中的“人偶”,而不是有独立意识的“人”,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就这样逐渐消磨。
(三)初中历史教师网络授课能力良莠不齐
初中历史教师网络授课能力良莠不齐是传统历史教学在网络背景下面临的又一大困境。因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革新速度日益加快,如果教师固步自封,不能持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他们将很难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更无法为学生带来全新而优质的历史学习体验。即便教师拥有海量的历史教学资源,也很难在互联网背景下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层面,还需要关注各类信息技术设施的有效运用方式,善于从互联网中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中进行网络化延伸。从实际来看,同时具备学科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创新策略
(一)巧用影视资源,激发历史探究热情
历史是一门既有趣又具有深度的课程,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并不容易,因为学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史料完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探索和研究,这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坚持学习。因此教师常常会发现,本来对历史学科产生高度兴趣的学生最终却莫名其妙丧失了继续探索的热情,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尤其对历史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很多影视资源都为我们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故事。将精彩的历史视频或者影视剧资源引入历史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原本繁杂的历史事件,这将降低历史学习的枯燥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具体来说,教师可在导入、新授和总结三个环节引入影视剧资源,并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学习《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由于大多数初中生对夏商周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研究较少,因此面对教材中的各种资料,学生常常感到“压力山大”,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封神演义》的相关影视剧资源,并在导入环节播放,加强学生对夏商周这三个王朝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更加直观、有趣的角度理解历史事件。因为通过影视剧展示,学生对夏商周的历史更迭会有更加新颖的认识,不仅知道商朝灭亡的原因,也能对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形成深刻理解,可以大幅减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恐惧和陌生感。这样等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时,就能在脑海中回忆相关的影视剧片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善用微课视频,推进历史教学
微课是互联网背景下涌现的创新教学形式,它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碎片化教学的优势。因为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即便学习同样的课程知识,他们也很难实现同等的学习效益。再加上教师的教学精力有限,想要高效推进教学任务,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将微课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因为本节课涉及较为繁杂的知识点,在备课阶段,教师可结合教材以及互联网中获取的各项资料为学生设计一个5~8分钟的微课视频。在微课中,学生将重新回顾隋唐历史,从隋末农民起义、群雄逐鹿,到大唐建立,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等一幕幕历史场景都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除了生动的图像展示,教师也可将真实的史料穿插在微课视频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真实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微课的生动展示,学生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不仅会学得轻松,也会学得更有效率。
(三)打造生动、直观课堂情境,让历史教学更鲜活
打造生动、直观的课堂情境是激发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关键一步。因为真实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超想象,就像一块磁铁,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自愿参与学习探索,接受教师的各项教学安排,在不经意间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互联网+”优化课程知识的呈现模式,例如利用模型、投影、录像、录音等形式展示原本抽象的历史课程知识,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触摸历史脉络,激发学生深度探索历史的热情。
例如,在教学《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丝绸之路在沟通东西方文明方面的“桥梁”作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在导入环节利用“一碗牛肉面”“卖关子”:“牛肉面人人爱吃,那么你有想过吗,人们最早是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这碗牛肉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很快引起了学生讨论。但教师并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正面回应,而是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了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让学生欣赏并思考:汉武帝为什么要派遣张骞沟通西域?之后,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三则重要的史料,让学生围绕刚才提出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并利用表格的方式梳理张骞两次沟通西域的起因、任务、经过、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特意播放了一则有关丝绸之路东西方物种交流的动画视频,学生惊讶地发现,牛肉面作为兰州美食的代表,如果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它是没有办法流入到中原大地的,这又对导入进行了巧妙回应。而且,通过视频中展示的各项物品,学生深刻意识到丝绸之路的开辟,从贸易、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促进了东西方的繁荣交流,由此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师精心设置的情境中,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也学得乐趣无穷,感受到了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
(四)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培养读图能力
图形题是初中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已给的信息和图形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对问题作出解答。针对此类题型,如果学生未能对图片进行正确识别,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的答题过程,甚至导致“满盘皆输”的结果。由此可见,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利于其今后的历史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充分发挥互动电子白板的教育优势,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识图能力展开强效训练,让学生精准识图。
例如,在教学《探寻新航路》时,主要介绍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这也是初中历史图形题的常见考点。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要记住这些航海路线并非易事,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此,教师可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将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位置标记出来,接着将不同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以不同颜色标记出来,从视觉层面进行区分,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航海路线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每一条航海线的必经之地都需要进行重点标注,还可以搭配相关的语音讲解。最后,教师可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重要知识,让学生直观对比,这样更容易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等学生今后遇到同类型题目时,就能独立分析和思考图表以及图形中的各种信息。
(五)通过“互联网+”丰富作业形式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效路径,而“互联网+”的开放性为历史作业多元化设计提供了更多思路。通过完成历史作业,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学生对互联网的运用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强化。
例如,在教学《抗美援朝》一课前,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三八线”等相关历史资料,为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在问卷星、UMU互动平台等设置一些测试题目,学生只要登录就可以直接答题,不需要下载作业习题。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后台大数据直接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明确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之后,教师可利用QQ群或者微信群召开班级会议,和学生围绕作业中的错题展开交流。除此以外,教师也可利用学习平台向学生录制一些历史学习小视频,学生在观看期间,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发送弹幕,等教师看到弹幕时就可以及时回应。借助弹幕教学的辅助,已掌握某些知识点的学生还可通过弹幕形式分享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无需特意提问,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得到显著提升。如此一来,通过“互联网+”,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的情况,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视域下,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信息技术日益腾飞的背景下,需要认真对待信息化教学,并探索创新策略。教师需要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思考历史教学的更多可能性,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这样既能给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魏玉洁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学校
参 考 文 献
[1]司焕英.谈“互联网+”视域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17):215-217.
[2][1]史立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转变探索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学发展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出版者不详],2022:3.
[3]唐雅慧.“互联网+”背景下初中历史课件的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2(06):189-190.
[4]张露文.“互联网+教育”下的初中历史教与学方式的转变[J].中国新通信,2022,24(01):232-233.
[5]王峰.“互联网+”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分析[J].新课程,2021(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