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修补术联合Nissen 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23-11-03 03:39唐兴明李刚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胃底裂孔括约肌

唐兴明,李刚

(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心胸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食管裂孔疝(HH)属于常见消化疾病,轻者可伴有反酸、胃灼热等症状,严重者还可伴有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1-2]。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胃内容物反流有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HH 常合并GERD 发作,使患者痛苦进一步加重,故及时治疗尤为重要。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 联合胃底折叠术为HH 合并GERD 首选术式,于腹腔镜下完成膈裂孔处解剖结构的修复,并进行胃底折叠,可提高抗反流效果,缓解疾病症状。 而临床胃底折叠方式众多, 常见的有以Nissen 手术为代表的全包绕胃底折叠及Toupet 手术为代表的部分包绕手术,不同术式间的具体效果对比仍需进一步明确[3-4]。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9 例HH 合并GERD患者为对象, 分析TAPP 联合Nissen 胃底折叠术在HH 合并GERD 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79 例HH 合并GERD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及观察组(n=40)。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2 例,女17 例;年龄29~65 岁,平均年龄(42.41±4.15)岁;食管裂孔长径3~10 cm,平均食管裂孔长径(6.12±1.04)cm。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2.45±4.18)岁;食管裂孔长径3~10 cm,平均食管裂孔长径(6.15±1.0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食管裂孔疝的诊治》[5]中HH 的诊断标准;符合GERD[6]诊断标准;均行手术治疗;心肺功能正常;ASA 分级Ⅰ~Ⅱ级;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严重感染者;中转开放手术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两组术前均完善检查明确无手术禁忌。

对照组行TAPP 联合Toupet 胃底折叠术治疗。患者仰卧全麻,常规4 孔法开展手术,器械置入后,先明确腹腔内情况,确定病灶的位置及周围关系,将胸腔内胃疝拉到腹腔,游离肝外左叶和右三角韧带,隔离肝胃、食管韧带,暴露胃底部及贲门两段膈肌脚,留有一定空隙,将脾胃韧带到胃底隔离,游离近端大、小弯侧,切断胃静脉;置引流管,以绕食管的方法收紧,食管下段牵至左下,露出膈肌脚(双侧),剪短缝合缩小食管裂孔,留1 cm 间隙,补片修复>5 cm 裂孔疝环;之后开展Toupet 胃底折叠术,先切开膈食管筋膜,先游离食管下、后段,夹胃壁组织,牵拉胃底,使其从左侧穿过食道后部环绕食道,牵拉至食管右侧,缝合后使食管侧后方270°为胃底包绕。

观察组行TAPP 联合Nissen 胃底折叠术治疗。TAPP 操作同对照组,在完成裂孔疝修复后,先切开膈食管筋膜,游离食管下、后段,夹胃壁组织经食管后部将胃底胃壁拉至食管右侧,缝合食管下部3 针,完成360°胃底折叠,两侧横膈肌脚处行底部缝合,需全包绕食管下段,并缝合右侧小弯处。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

(2)食管反流情况:术前及术后3 个月,比较两组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24 h 内食管中酸性反流时间与总测试时间的比值×100%) 及长反流次数(反流时间超过5 min)。

(3)食管压力: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均经食管测压试验测定食管残余压平均值、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平均值、食管松弛率变化,其中食管松弛率=(食管括约肌压力-松弛后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括约肌压力×100%。

(4)胃食管反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问卷(GERDHRQL)评分: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均以GERDHRQL 评分评价生活质量,总分50 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

(5)胃食管反流症状诊断问卷(GERDQ)评分: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均以GERDQ 评分评价胃食管反流症状,总分18 分,评分越低,症状越轻。

(6)并发症:吞咽困难、腹部胀气、切口感染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0)对照组(n=39)t 值P 值87.41±6.25 86.89±6.18 0.372 0.711 35.41±3.58 35.29±3.49 0.151 0.881 7.98±1.04 8.05±1.12 0.288 0.774

2.2 两组食管反流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食管反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食管反流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食管反流情况比较(±s)

组别反流次数(次/周)术前术后3 个月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术前术后3 个月长反流次数(次)术前术后3 个月观察组(n=40)对照组(n=39)t 值P 值85.41±6.28 85.33±6.22 0.057 0.955 17.56±1.22 19.41±1.28 6.577 0.000 9.82±1.12 9.89±1.15 0.274 0.785 3.41±0.35 4.18±0.42 8.861 0.000 5.28±1.13 5.32±1.15 0.156 0.877 0.78±0.12 1.02±0.16 7.555 0.000

2.3 两组食管压力比较

术前, 两组食管压力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食管残余压平均值、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食管松弛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食管压力比较(±s)

表3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食管压力比较(±s)

组别食管残余压平均值(mmHg)术前术后3 个月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平均值(mmHg)术前术后3 个月食管松弛率(%)术前术后3 个月观察组(n=40)对照组(n=39)t 值P 值2.48±0.39 2.51±0.42 0.329 0.743 5.38±1.04 4.56±0.75 4.011 0.000 6.89±1.12 6.92±1.15 0.118 0.907 16.87±1.57 14.38±1.43 7.364 0.000 72.54±6.15 72.48±6.13 0.043 0.966 45.63±4.12 50.34±4.89 4.634 0.000

2.4 两组GERD-HRQL 及GERDQ 评分比较

术前, 两组GERD-HRQL、GERDQ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GERD-HRQL、GERD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GERD-HRQL 及GERDQ 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HH 合并GERD 患者GERD-HRQL 及GERDQ 评分比较[(±s),分]

组别GERD-HRQL 评分术前术后3 个月GERDQ 评分术前术后3 个月观察组(n=40)对照组(n=39)t 值P 值33.24±3.15 33.19±3.12 0.071 0.944 8.89±1.13 11.08±1.24 8.209 0.000 14.39±1.15 14.43±1.18 0.153 0.879 4.13±0.42 5.87±1.12 9.187 0.000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出现吞咽困难1 例,腹部胀气1 例,切口感染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9%(3/39);观察组出现吞咽困难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6)。

3 讨论

食管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可顺行而下,与胃相连接,一旦受腹内压升高、食管缩短或食管裂孔扩大等因素影响,均可促使食管下括约肌结构受损,造成其他腹腔器官经裂孔进入胸腔。 正常情况下,裂孔较小的疝无明显症状, 但裂孔较大的疝则会引起胃灼热、吞咽困难等症状,且易并发GERD,使得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胸骨后疼痛、喉部刺激感。 症状反复发作下,可促使食管黏膜产生炎症反应,久之还可增大食管腺癌风险。目前,临床早期治疗该病多以药物为主,虽能够起到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会反复发作,故还需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以迅速解除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TAPP 在HH 合并GERD 中应用广泛,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在腔镜视野下可开展精细化操作,可将疝内容物还纳至正常位置,并恢复食管裂孔的正常大小,且术中会强化食管裂孔周围结构, 以便于阻止腹腔内器官进入胸腔,从而改善疾病症状[7-8]。但单纯TAPP 仍未能够完整重建抗反流机制,术后易出现反酸、烧心等症状。胃底折叠术则是一种利用胃底对下段食管进行包裹的术式,能够在胃食管结合区域形成阀瓣样结构,重新构建皱褶屏障,继而增强抗反流作用,阻止胃内容物向食管反流,以促进烧心、反酸等症状消失[9-10]。 但胃底折叠术方法较多,何种方法更能取得理想效果仍需进一步明确。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手术情况相比无差异;术后3个月, 观察组反流次数、 长反流次数均少于于对照组,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术后食管残余压平均值、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平均值高于对照组,食管松弛率低于对照组,术后GERD-HRQL、GERD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相比无差异(P>0.05), 这提示TAPP 联合Nissen 胃底折叠术在HH 合并GERD 中效果更佳,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减少食管反流发生,安全可靠。 Nissen 及Toupet 胃底折叠术均可在胃食管交界处构建胃底包绕圈,进一步强化食管下段抗反流屏障,以达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目的。 但两者的区别在于Nissen 属于360°全包绕,Toupet 属于270°部分包绕,其包绕的完整性不同,建立的抗反流屏障强度也不同,故Nissen 手术全包绕抗反流效果更强,能够更好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减少反流次数。 全包绕过程中可进一步提高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避免术后无效吞咽的出现。

综上所述,TAPP 联合Nissen 胃底折叠术可提高HH 合并GERD 患者抗反流效果,减少胃食管反流发生,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胃底裂孔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排便的奥秘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