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灸联合系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3-11-03 03:39张燕琴王小丽唐锐李晓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源性脊髓

张燕琴,王小丽,唐锐,李晓萍

(1.甘肃省中医院康复科,甘肃兰州 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3.甘肃省中医院护理部,甘肃兰州 730050;4.甘肃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甘肃兰州 730050)

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神经源性膀胱为其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充盈性尿失禁,并伴有较高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风险,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若不及时干预,还会引起肾积水、肾盂肾炎,甚至肾衰竭,危及生命[1-2]。 临床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多采用膀胱功能训练、间歇性排尿等康复护理,利于重建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但整体效果有限,为加快患者病情康复,临床还需联合其他干预方式[3-4]。 铺灸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指将姜泥外敷于大椎至腰俞等多个穴位,点燃艾柱施灸,以发挥调通督脉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症状。 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102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铺灸联合系统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102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符合《外科学》[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示存在脊椎外伤、脊髓病变;凝血功能正常;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存在尿道出口梗阻者;合并严重自主神经反射亢进者; 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无法耐受铺灸者。 本研究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家属均签署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1 例。对照组中男26 例,女25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42.58±3.49)岁;病程0.5~7 个月,平均病程(4.13±0.56)个月。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3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42.65±3.53)岁;病程0.7~8 个月,平均病程(4.18±0.60)个月。 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系统康复护理。(1)饮水方案:每日饮水总量应少于2 000 mL, 早餐前后共500 mL, 午餐前后共500 mL,晚餐前后共500 mL,晚上8 点后不饮水。(2)膀胱功能训练。①行为训练:定时排尿或提示性排尿,建立良好排尿习惯。 ②盆底肌功能训练: 进行Kegel训练、肛门括约肌收缩运动、仰卧位抬臀运动,若患者无法训练,可通过意念想象。③手法辅助排尿:给予患者挤压阴茎、牵拉阴毛等躯体刺激,引发骶反射排尿,并通过Valsalva 屏气法、Crede 手法等外力,经腹壁增加腹压促进排尿。(3)间歇性排尿:为患者详细讲解间歇导尿相关知识,严格控制每日饮水量,嘱其禁止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保持清淡饮食。评估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导尿技术、导尿管,由专业护理人员,在饮水计划正常实施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的间歇导尿方案,当残余尿量连续一周小于100 mL 时,停止导尿。 持续干预2 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铺灸干预。 (1)准备用品。①防火设备:盛满水的水桶、小型灭火器、潮湿大方巾、铺灸托盘。②姜末、艾绒:根据患者身高准备500~1 000 g 鲜姜,洗净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打碎备用,分离姜汁、姜泥,将姜泥做成厚1.5 cm,长、宽等同于施术部位的长方体,用微波炉加热至37℃,将艾绒搓为底宽约4 cm、 高约2 cm 的正三棱锥形艾炷备用。③桑皮纸:使用消毒后的剪刀将成卷桑皮纸裁剪成长约80 cm、宽约10 cm 的长条,根据施灸部位大小调整备用。(2)取穴:第一腰椎左右旁开1 寸位置至腰骶部等区域。 (3)操作:嘱患者俯卧于治疗床,充分暴露灸疗部位,定位第一腰椎左右旁开1 寸位置至腰骶部等区域,常规消毒,以干棉球蘸取温热姜汁,涂抹于该区域;将裁剪过的桑皮纸平铺于涂过姜汁处,将预先备好的姜泥置于桑皮纸上,然后把艾炷放在铺好的姜泥上方,点燃两端,待1 壮艾炷燃尽后将灰渣移去,放置新的艾炷继续施灸。 铺灸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全身大汗,需及时停止。 施灸完毕,取下桑皮纸及姜泥,用温暖湿润的毛巾擦拭遗留的残渣,45 min/次,1 次/d。 持续干预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排尿功能:干预前后,记录患者的单次排尿量、24 h 排尿次数、24 h 漏尿次数;同时,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分析仪检测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前后,采用脊髓损伤独立性评估量表(SCIM)[6]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自我照顾20分、呼吸及括约肌管理40 分、移动能力40 分共3 个方面,17 个项目。 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SCIM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排尿功能比较

干预前, 两组的各项排尿功能指标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排尿功能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的单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 排尿次数、24 h 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单次排尿量(mL/次)干预前干预后24 h 排尿次数(次)干预前干预后24 h 漏尿次数(次)干预前干预后残余尿量(mL)干预前干预后膀胱容量(mL)干预前干预后168.49±25.41 168.13±25.26 0.072 0.943 198.56±28.43*220.65±30.37*3.792 0.000 15.42±2.57 15.51±2.62 0.175 0.861 10.15±1.63*7.66±1.31*8.503 0.000 7.82±1.75 7.35±1.68 1.384 0.170 5.46±1.03*3.62±0.25*12.398 0.000 188.35±18.09 189.29±18.21 0.262 0.794 131.28±12.75*95.65±10.43*15.447 0.000 272.88±12.19 271.07±12.25 0.748 0.456 342.86±15.73*393.45±17.64*15.286 0.000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各项SCIM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SCIM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自我照顾、呼吸及括约肌管理、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自我照顾干预前干预后呼吸及括约肌管理干预前干预后移动能力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12.54±1.06 12.71±1.10 0.795 0.429 15.55±1.24*18.12±1.36*9.972 0.000 27.53±2.29 27.65±2.34 0.262 0.794 32.61±3.55*34.87±3.82*3.095 0.003 24.13±2.11 24.23±2.16 0.237 0.814 30.85±2.61*33.51±2.36*5.399 0.000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患者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神经活动抑制,引起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大量残余尿量、膀胱扩张,长期膀胱功能异常会引起尿潴留、尿失禁等,轻者妨碍日常生活,影响生活质量,重者会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肾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目前,临床多通过膀胱训练、间歇导尿等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一定作用,但整体效果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故仍需联合其他干预方式。

中医认为,神经源性膀胱属“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与三焦、脾等均相关,患者脊髓损伤使督脉受损,致瘀血闭阻经脉,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单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24 h 排尿次数、24 h 漏尿次数、 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膀胱容量及SCIM 中自我照顾、呼吸及括约肌管理、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实施铺灸联合系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排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杨悦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将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可有效减轻其排尿困难,促进受损膀胱恢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铺灸选取第一腰椎左右旁开1 寸位置至腰骶部等区域,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可改善气滞血瘀、气血受阻的状态,使督脉气血畅通,利于加快脊髓功能恢复;同时,其可恢复未受损脊髓“间生态”的组织功能,对脊髓排尿中枢形成刺激,有效调节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动作,进而促进排尿功能改善[10]。艾炷通过热、能量的输入作用于穴位,能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达到疏通脏腑、调节生理机能、平衡阴阳等作用。铺灸协同姜泥、艾炷及穴位作用,不仅能加快损伤部位血流,加快新陈代谢,还能提高损伤部位神经的可塑性,帮助重建排尿反射弧,最终改善膀胱功能。在系统康复护理基础上联合铺灸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脊髓损伤,促进排尿功能改善。

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铺灸联合系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源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治排尿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