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张敏,刘倩,蒋尚融,李永平,文明明
(1.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甘肃兰州 730000)
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 是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供应中断, 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疾病。 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绝大多数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1]。中药足浴可通过温热效应使药物进入经穴,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的作用[2]。重复外周磁刺激则可利用变化电流刺激线圈产生可变磁场,刺激神经产生去极化,进而使肌肉收缩,促进肌力恢复[3]。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5—11月收治的85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象,探讨中药足浴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经CT 和(或)MRI 检查证实;年龄40~75 岁;存在偏身运动障碍,下肢Brunnstrom 分期为Ⅲ期;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24 分;未服用抗痉挛药物;病程≤3 个月;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存在心、肝、肾等器官严重障碍;存在下肢皮肤破损、出血、感染;有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下肢感觉障碍,如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足浴组和联合组。 三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1)药物治疗。包括降压、降脂及营养神经等药物。(2)康复治疗。①运动疗法:如体位转移、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步态训练等。 ②作业治疗:如插棍练习、滚筒练习、磨砂板练习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③物理治疗:对偏瘫侧关键肌肉行神经肌肉电刺激。 康复治疗每次40 min,每天1 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 周。
足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治疗。 组方:当归20 g、川芎20 g、红花20 g、牛膝20 g、杜仲20 g、防风10 g、川断20 g、寄生20 g、鸡血藤20 g、海风藤15 g、五加皮20 g、秦艽20 g。 将上述药物加水浸泡30 min,先武火煎煮20 min 再转文火煎煮40 min,制成中药足浴液, 将药液连同药渣一起倒入足浴桶内,加入50℃温水2 500 mL,嘱患者双脚没入桶内浸泡20 min,每晚1 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 周。
联合组在足浴组基础上采用重复外周磁刺激治疗。使用磁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公司,鄂械注准20142211249,型号:CCY-Ⅰ型)及配套“8”字线圈,设定仪器频率为0~100 Hz,输出磁场强度为1.5~6 T。 将线圈中心置于腘窝偏上2 cm 处,刺激频率为20 Hz,每次刺激1 s,休息19 s,共1 800 脉冲,刺激强度为40%~60%磁刺激仪输出强度, 以能引起明显的股四头肌收缩且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宜。 每天1 次,每周5 d,连续治疗4 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由同一位不知分组情况的康复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评估。(1)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估,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的活动等共17 项, 每项得分0~2 分, 总分34 分,分数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好。 (2)平衡功能: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评估,包括坐、站、转移、辅助下站立等14 个项目,每项得分0~4 分,满分56 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 (3)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MBI)评估,包括进食、修饰、洗澡、二便控制、转移等10 个项目,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三组的FMA-LE、BBS 及MBI 评分比较,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三组的FMA-LE、BBS 及MBI 评分均提高,且足浴组及联合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足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FMA、BBS 及MBI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FMA、BBS 及MBI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足浴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FMA-LE 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BBS 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MBI 评分治疗前治疗4 周后对照组(n=29)足浴组(n=28)联合组(n=28)15.81±4.27 15.86±4.61 15.80±4.52 21.46±4.97△26.14±4.85△*29.34±4.32△*#19.05±4.12 19.12±4.62 19.22±4.83 38.21±5.13△46.23±5.76△*48.33±6.22△*#31.32±5.02 31.56±5.77 31.68±5.48 48.22±7.32△58.38±7.12△*68.32±8.09△*#
据报道,72%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障碍,而下肢功能的恢复会直接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4]。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手段包括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然而,单一的康复手段易引起患者疲倦,难以长期配合,导致疗效不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足浴组治疗后的FMA、BBS 及MBI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足浴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康复。中药足浴是中医经典外治法,效果明确、无副作用且操作简单。 特定草药经煎煮,有效成分可浸入足浴液,再借温热效应通过经络将药力穿过血脑屏障,从而振奋阳气、腠理疏通、调和脉络、运行气血,进而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5]。此外,中药足浴刺激穴位时,刺激信号由外周传入中枢神经,从而调节下肢所对应大脑皮层的功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的FMA、BBS 及MBI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足浴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中药足浴可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关于重复外周磁刺激改善运动功能的机制, 有研究认为,重复外周磁刺激一方面通过刺激感觉神经传入纤维传导兴奋信号,另一方面通过刺激运动神经,使肌肉收缩产生位置和运动觉,再通过深感觉传入纤维传导兴奋信号,以上两种兴奋信号经汇总入中枢从而上调运动皮层的兴奋性[7]。研究显示,重复外周磁刺激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肢体痉挛,并可改善其肢体功能[8]。本研究中选定的刺激部位为腘窝,该部位神经干表浅且丰富,磁刺激可使相关的多块肌肉同时收缩,增加下肢本体感觉传入,更好地增加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的兴奋性,从而促进下肢功能恢复[9]。
本研究将中药足浴与重复外周磁刺激联合,一方面发挥了中药温经活络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外周刺激上传至中枢影响皮质运动区,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足浴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后期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