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皇门》与传世本《逸周书》异文辨析一则

2023-11-02 16:04:06蔡伟
出土文献 2023年3期
关键词:异文

蔡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清华简《皇门》与传世本《逸周书》的异文,认为清华简《皇门》“戎兵 ?冔(以)能兴”之“兴”应读为“绳”,对应传世本“戎兵克慎”,其中的异文关系如同《诗》“绳其祖武”或作“慎其祖武”,是由义近形成的异文。“戎兵 ?冔(以)能兴(绳)”“戎兵克慎”,意为对待戎兵一事,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关键词: 清华简 《皇门》 逸周书 异文

清华简《皇门》简6有下引文句: 戎兵 ?冔(以)能兴,军用多实。

今本《逸周书·皇门》作: 戎兵克慎,军用克多。

整理报告注: 兴,《说文》:“起也。”此指兴兵。

季旭昇先生主编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读本》认为此句主语仍为“二有国之哲王”,应不主张穷兵黩武,发动战争。同时引《诗·小雅·天保》“以莫不兴”郑玄笺“兴,盛也”,认为“兴”应释为“昌盛”。全句理解为“大家都能祭祀天神,军队得以昌盛,军用也因此能够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而李雅萍先生则谓:“简本‘兴误为传本‘慎原因不明,待考。”(季旭昇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读本》,台北: 艺文印书馆,2013年,第213—214页。)赵思木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里说: 按,“兴”若训为“昌盛”则为形容词,但其前之“能”提示,“兴”解为动词较为合适。所谓古代哲王及周公不“穷兵黩武”恐怕出于战国以降学者之塑造,周公辅佐武王伐纣,又东征平定武庚、管蔡、东夷之乱,这些奠定周代立国基础的彪炳武功并不是穷兵黩武。即便是宣扬仁政的儒家,也不会认为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是“穷兵黩武”。周初尚动荡不安,周公以此训示诸大臣,并非不合适。“戎兵以能兴”“军用多实”都是小民“能稼穑”的结果,粮食足够,则“戎兵”即武器军备能够得到供应,“军实”即军用粮草充足,整理报告所引潘振说甚是。今本作“戎兵克慎”,可能是有意改动。(赵思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集释及专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程浩先生则认为,简本的“兴”,对应传本之“慎”,其意义完全相反。(程浩: 《有为言之: 先秦“书”类文献的源与流》,北京: 中华书局,2021年,第76页。)实际上也是从清华简整理者的意见。

又牛鸿恩先生将此句语译为: 战争因此而能发动,军队因而多器用。(牛鸿恩: 《新译逸周书》,台北: 三民书局,2015年,下册,第380页。)

则亦是据清华简作“兴”字为说,认为今本作“慎”,应是后人臆改,或通“顺”。(牛鸿恩: 《新译逸周书》,下册,第379页。)

我们认为,简本的“兴”应读为“绳”。“兴”“绳”二字古音极近,出土文献中,“兴”字或从“兴”得声的字与“绳”字通假,非常习见。(可参王凯博: 《出土文献资料疑义探研》,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8年,第55页。)在清华简《皇门》中,就有“是糃(扬)是GF9D7(绳)”语(简11),即以“GF9D7”为“绳”,可为其证。传世本作“戎兵克慎”,“慎”与“兴(绳)”因为义近而致异。

按,《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毛亨传:“绳,戒也。”郑玄笺:“戒慎其祖考所践履之迹。”《续汉书·祭祀志下》注引作“昭哉来御,慎其祖武”,(《后汉书》,北京: 中华书局,1965年,第3198页。)“绳”“慎”也是因为义近而形成的异文。(王念孙认为“慎”与“绳”声相近(说见王引之: 《经义述闻》,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46页),有一定的道理。但严格地说,二字的韵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故本文认为是由于义近而形成的异文。)

重言之则为“绳绳”,《爾雅·释训》:“绳绳,戒也。”《周南·螽斯》“宜尔子孙绳绳兮”,毛传:“绳绳,戒慎也。”“绳绳”,安大简《诗经》作“GF9D8=(GF9D8GF9D8)可(兮)”。(参黄德宽、徐在国主编,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上海: 中西书局,2019年,第78页。)《大雅·抑》“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郑笺:“绳绳,戒也。”又《管子·宙合》有“故君子绳绳乎慎其所先”语,《淮南子·缪称》有“末世绳绳乎唯恐失仁义”语,皆可证“绳绳”为戒慎之义。(说本王念孙,详参王引之: 《经义述闻》,第646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清华简《皇门》“戎兵 ?冔(以)能兴(绳)”与传世本作“戎兵克慎”,其中的异文也如同《诗》“绳其祖武”或作“慎其祖武”一样,是因为义近而形成的异文。“戎兵 ?冔(以)能兴(绳)”“戎兵克慎”,就是说对待戎兵一事,应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孙子·九地》“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张预注:“危难之地,人自同力,不修整而自戒慎。”《周书·文帝纪下》:“整尔甲兵,戒尔戎事,无贪财以轻敌,无暴民以作威。”皆是古人对于兵事以戒慎言之之证。

又《书·立政》有“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其遣词命意与《皇门》“戎兵 ?冔(以)能兴(绳),军用多实。王用能盍(奄)又(有)四 ?栆D(邻),远土不(丕)氶(承)。GF9D9=(子孙)用GF9DA(蔑)GF9DB(被)先王之耿光”相类,可以比照。

“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书》伪孔传云:“其当能治汝戎服兵器,威怀并设,以升禹治水之旧迹。”清代治《尚书》的学者,对《立政》“诘尔戎兵”的解释不同于旧注,如江声云: 诘,谨也。谨尔戎兵,戢武修文以褱远也。(江声: 《尚书集注音疏》,皇清经解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4册;江声: 《尚书集注音疏(儒藏 精华编 17)》,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34页。)

孙星衍(孙星衍著,陈抗、盛冬铃点校: 《尚书今古文注疏》,北京: 中华书局,2004年,第478页。)、朱骏声(朱骏声著,叶正渤点校: 《尚书古注便读》,台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年,第178页。)亦皆训“诘”为“谨”,后来的学者如杨筠如(杨筠如著,黄怀信标校: 《尚书覈诂》,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07页。)、屈万里(屈万里著,李伟泰、周凤五校: 《尚书集释》,上海: 中西书局,2014年,第233页。)皆从之。

按,字亦作“劼”。《说文》力部:“劼,慎也。”王筠《说文句读》:“《释诂》: ‘劼,固也。许君不用,而曰慎也者,盖《释诂》‘毖,慎也。许君引《书》‘劼毖以证,谓‘劼毖是复语也。”检《书·酒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谓“汝当用力戒谨殷之贤臣,使不湎于酒也。”按,“诘”“劼”与“谨”古音极近,又《广雅·释诂》:“劼,勤也。”亦声近而义同。

《书·立政》“其克诘尔戎兵,以陟禹之迹”,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是这样语译的: 你要能谨慎于你的武备,以践登禹所平治过的土地(作天子)。(屈万里: 《尚书今注今译》,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第214页。)

检《诗·大雅·抑》曰: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其句式与《立政》同。孔颖达疏:“弓矢即戎兵,而又言戎兵,容戈、盾、矛、戟之類军之所用皆是。”

袁梅《诗经异文汇考辨证》说: 王氏《诗考》引《韩诗外传》引《诗》“告尔民人”,《说苑·修文》引《诗》同。《盐铁论·世务》引《诗》“诰尔民人”。马瑞辰云:“质与诰不相通,诰当为诘字之讹。盖质与折双声,质与诘迭韵,古并通用。……《三家诗》盖作‘诘尔民人,后以形近而讹为诰,又省作告耳。《尔雅·释言》: ‘诰、誓,谨也。据《周官·大司寇》‘诘四方,郑注: ‘诘,谨也。是知《尔雅》诰亦诘字形近之讹,与此诗诘讹为诰者正同。……《三家诗》‘诘尔民人与下句‘谨尔侯度同义,诘亦谨也。人民,《正义》两见,皆作民人,与《说苑》《盐铁论》《韩诗外传》所引合。今《毛诗》作人民,盖沿《唐石经》传写之语。”按: 依上说,经文当以“诘尔民人”为正。(袁梅: 《诗经异文汇考辨证》,济南: 齐鲁书社,2016年,第729页;又《尔雅》:“诰、誓,谨也。”详参王引之: 《经义述闻》,第636—637页。)

又《尔雅》“质,成也”,郭璞注引《诗》曰:“质尔民人。”是郭璞所见本尚作“民人”,今本作“人民”者,后人因习见“人民”一词而误倒也。“民人”一词,亦见于《大雅·桑柔》“民人所瞻”。出土文献亦多见,如楚帛书“卉(艹草)木民人”“民人弗智”;上博简五《三德》“土GF9DC(地)乃GF9DD(坼),民人乃茖(落)”;清华简陆《管仲》简9“民人惰怠”,又简13—14“民人不夭”,又简19及22皆有“凡亓(其)民人”语;清华简玖《祷辞》简8有“奴(如)君之神霝(灵)攸(修)政(正)民人”,并可为证。

据上引清代学者马瑞辰之说,则《诗》之“质尔人民”(当作“质尔民人”),三家诗异文作“诰〈诘〉尔民人”“告〈吉〉尔民人”,“诰〈诘〉”“告〈吉〉”与“质”因音近以致异。“质”“吉”音近而致异,犹“吉”“至”音近义同,如“吉”及从“吉”得声之字有坚固之义,(参殷寄明: 《汉语同源词大典》,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61—462页。)而“至”“侄”“致”也有坚固之义。此与“夔”或作“质”类似。《吕氏春秋·古乐》“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高诱注:“质当为夔。”亦因声近而致异。

又“佶”“质”皆训为“正也”。(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 《故训汇纂》,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11、2191—2192页。)又《广雅·释诂二》:“诘、质,问也。”凡此皆是因声相近而其义训亦相同之例。

因此,《立政》之“其克诘尔戎兵”与三家诗异文“诰〈诘〉尔民人”“告〈吉〉尔民人”的用字类似,“诘”都是训为“谨”。

黄怀信先生翻译《逸周书》此文为: 人如果都帮助他勤劳王事,先王的神灵和上下神祇就会嘉美报应他、使他继承家业。国家因此就能安宁,百姓因此就会来归。农民能够按时收种,就能完成对天神的祭祀,军事能够慎重,军需就会丰足。王因此就能包有四邻,远方就会臣服,亿万子孙因此就能永远蒙受先王的灵光。(黄怀信: 《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61页。)

张闻玉先生与黄怀信先生的译文差不多少,译为: 军事能够慎重,征战因此有战功。(张闻玉: 《逸周书全译》,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8页。)

皆可参考。

(责任编辑: 田颖)

猜你喜欢
异文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中华诗词(2022年5期)2022-12-31 06:33:14
《黄帝内经》异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医药导报(2021年6期)2021-04-17 19:09:14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12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56
西夏文草书《礼记》异文一则
西夏研究(2018年1期)2018-03-13 01:08:11
简帛典籍异文研究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20
关于《源氏物语》中异文的比较——以对桐壶更衣描写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