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态度、亲子关系等这些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的性格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因素的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其对大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为新时代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氛围;教养态度;亲子关系;大学生性格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他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其中家庭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结构的健全程度、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态度、家庭子女的多少、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等都对个体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氛围对学生性格的影响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曾提出 “人是环境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环境对人的重要性,而家庭环境则是最早影响个体成长的环境,它对学生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氛围是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处时所营造出的情境和氛围,它对每个家庭成员的精神和心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后天性格形成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家庭氛围
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信任、互相依赖、互相尊重,父母情绪稳定,没有语言不文明的习惯,遇事能够妥善解决,与人相处以礼相待,通情达理,在与孩子交流时,能够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待、尊重,而不是 “大包大揽”式教育。整个家庭氛围和睦、愉快舒适,为孩子的生活铺满灿烂阳光。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更乐观、开朗、活泼,他们常常以 “善意”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更愿意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更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也更加自信、阳光、大方。
(二)不良的家庭氛围
不良的家庭氛围正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相反,这样的家庭里,往往父母不和,争吵不断,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易怒、易爆,常用不文明语言恶意揣测他人且从不避讳孩子,更有甚者动辄用打骂孩子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家庭氛围十分恶劣,所有的坏情绪都像魔鬼的爪牙一样通通伸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最无助、最弱小、最不善于表达的孩子。
于不良的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大都缺乏安全感,他们更习惯先以 “恶意”度人,常常情绪不稳定,更容易紧张、害怕,极度渴望关爱、渴望朋友,却又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对别人缺少信任感,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而导致交友困难,长此以往,他们性格也会更加的自卑、孤僻、胆怯。挪威医生克林兰格通过长期调查研究指出:“在夫妻关系长期存在紧张氛围的家庭里,孩子最容易患精神疾病。”
(三)平庸的家庭氛围
人们常常会忽略这种家庭氛围—平庸的家庭氛围。这种家庭氛围既不像良好的家庭氛围那般让人身心愉快,也不似不良的家庭氛围那般让人如坠深渊。它大都平淡如水,父母之间相处自然,但缺乏有效交流,与人相处更显冷淡,他们对待孩子往往更加随性,他们完全满足孩子的温饱问题,成功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也给了孩子更多私人空间,任由孩子自由成长,但也缺乏对孩子的关心与关爱。这样的家庭氛围会令人想到一句话:“人活着不是为了生活,而只是为了活着。”
从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出来的孩子,他们可能更自我、更冷漠甚至更自私。他们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提不起兴趣,讨厌与人交流,他们的 “领地意识”更加强烈,对随意闯入自己 “禁区”的人更加警惕和厌烦,他们的性格大都沉默寡言,偶尔也会患得患失,希望得到又害怕得到后失去而显得优柔寡断。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至关重要。
二、父母的教養态度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是一个人长久累积形成的习惯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家庭氛围,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活动中使用的常态化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1]许多研究表明,在孩子性格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家庭,家庭被称为 “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通常情况下,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冷漠型和放任型。
(一)民主型
这类父母不会任意打骂孩子,不会居高临下的俯视孩子,他们会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与孩子积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以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面对犯错的孩子,他们会第一时间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及过程,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教导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所犯的错误并改正。当然,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也不是一味地与孩子协商,在孩子还不能正确认识世界、明白事理时,孩子一味地专注一件事不愿放手时,民主型父母还会事先统一口径,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沿着正确的轨迹成长。这类父母也更愿意肯定孩子、鼓励孩子以及赞扬孩子。
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大都积极、阳光、友好,孩子也更容易养成独立、乐观、直爽等良好品质。
(二)专制型
这类父母往往凌驾于孩子之上,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严格控制孩子并要求孩子严格执行他们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他们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不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极少甚至不会与孩子沟通。他们往往用对孩子的爱来掩饰对孩子的控制欲。同时,他们又对孩子报以超高的期望,给孩子施以高压,只要孩子有一点没有按照他们制定好的轨迹发展,他们就会采取训斥、打骂的方式来苛责孩子。
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常常陷入自我怀疑中,更容易焦虑、胆小、退缩,感受不到生活的阳光与快乐,他们内心会渴望爱与认可,但又疏于表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更加小心翼翼、唯唯诺诺。更有甚者,父母长期的不认可和高压,会让孩子养成胆小、怯懦、自卑、不诚实等不良性格,甚至产生极强的逆反、粗暴、违拗、攻击性行为等。
(三)冷漠型
冷漠型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孩子的成长他们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与,他们以让孩子自由成长为借口来掩饰自己对孩子漠视。他们总是不在家,总是很忙,这类父母或很贫穷,或很富有,在孩子小时候把孩子交给长辈教养,上学时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管教,长大后则任由孩子自己在社会上摸索,他们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不会也给予不了孩子人生建议,与孩子之间没有情感交流,他们认为给予孩子生命,给孩子提供吃穿,把孩子抚养成年,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在情感与精神的需求与依赖,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往往以长辈的口吻训斥孩子的困难不值一提,而不是给予孩子理解、帮助和支持。
长期遭受父母的冷漠对待,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关心和呵护,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会累积越来越多对父母的不解、埋怨甚至恨意,从而导致孩子敏感、多疑和缺乏安全感,在与人的交往中,他们对别人缺乏信任,不善于表达情感更容易无端猜忌身边人,难以与别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并容易陷入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总是被放弃、不被爱的那一个。
(四)放任型
这类父母的教养方式常常表现为 “溺爱”孩子,他们将自己满心满眼的爱意都倾注给孩子,给孩子提供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在满足孩子日常需求的同时,他们也更重视孩子的其他需求,他们对孩子嘘寒问暖,只要孩子提出需求,他们就会极尽一切办法满足孩子,甚至为了满足孩子而一再降低底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采取的不是鼓励方式帮助孩子解决,而是直接挡在孩子身前,替孩子解决困难。这种替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还体现在孩子成長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替孩子遮挡风雨、选择朋友、选择未来方向等,他们乐于为孩子包办一切,在这样慈爱的基础上,他们却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与约束,很少或不会对孩子发脾气或训斥。甚至在孩子犯错时,还想尽一切办法替孩子遮掩,从而忽视了应指出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改正,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纵容包庇、甚至有些讨好孩子。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他们无视规则,忽视别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对一件事情缺乏恒心与毅力,三分钟热度是他们的常态,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在被外界不认可和忽视时,在强烈的不适感与盲目自大心理的驱使下,他们会产生较强的冲动性、攻击性甚至破坏性。同时,因为长期获得父母过多且不求回报的爱,他们认为父母的爱和呵护理所当然,从而忽视自己身为子女应该给予父母同等的爱而对父母缺乏孝心。
综上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专制型、冷漠型、放任型这三种教养方式非常不可取,在这三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不能有健康、积极、自信的良好性格,反而会存在诸多性格缺陷而错失更多人生的美好。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更应该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2]能够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与娱乐时间,教会孩子独立、自信、乐观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
精神分析学派的霍妮认为,社会文化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是神经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人际关系的障碍最初存在于神经症病人童年的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亲子关系之间,子女必须得到父母的帮助才能满足需要,获得安全感。如果父母经常不能给予子女真正的爱,就会使子女产生基本敌意,使其陷入焦虑,他会将这种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最终产生神经症人格。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在家庭关系中,孩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分子,也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当一个孩子诞生,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往往会以孩子为他们的 “中心”而运转,因此,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且无可替代。通常,孩子在一个家庭中的作用可大致分为下面几类:
(一)子女是父母努力的动力
当两个人组成家庭,为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辛苦工作、忙碌、奔忙,长期周而复始的单调生活会慢慢磨灭父母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一个孩子的诞生,会极大地转移父母的注意力,孩子身上所带来的未来无限可能和希望以及父母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爱,会让父母想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父母会将对子女的爱与责任化为动力,更加积极地生活,努力地工作。
(二)子女是父母感情的纽带
摩擦与矛盾是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夫妻双方长期生活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和矛盾,非常不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但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存在能够很好地促进父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父母也能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彼此。同时,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本能地为孩子奉献,即使偶尔有些摩擦矛盾,为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父母也会尽量减少摩擦,积极沟通,快速和好,这更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子女是家庭的快乐源泉
父母承受了生活里的责任与压力,他们直面生活的所有负面情绪,为身后的孩子遮风挡雨。而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无忧无虑,则可以让家庭成员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为家庭带来更多的欢声笑语和温馨时刻。在现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父母的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此时,孩子的存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是父母高压生活里最好的良药,在疲惫的生活之余,只要一看到孩子单纯灿烂的笑脸,再多的疲累也会一扫而空,为了守护孩子纯真的笑脸,父母也会自主地调节情绪,更多地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孩子、面对生活。
四、结束语
孩子在家庭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孩子的到来为一个家庭带来的都是开心、愉悦、快乐的情绪,而孩子的存在,像润滑剂一样,调剂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家庭一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待孩子,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庭而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温慧,马慧,张春阳.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安全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卫生统计,2021,38(02):226-228.
[2] 汤燕妮,朱翠英.浅谈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应对方式[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7):104-106.
基金项目: 2022年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新时代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和教育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2SJSZ0253)。
作者简介: 张君,女,汉族,甘肃平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